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切厚片,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
1.气滞血瘀痛证 姜黄辛散温痛,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而止痛。治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可配当归、木香、乌药等药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肝胃气滞寒凝之胸胁痛,可配枳壳、桂心、炙甘草,如推气散(《丹溪心法》);治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同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跌打损伤,瘀疼痛,可配苏木、乳香、没药,如姜黄汤(《伤科全书》。
2. 风湿痹痛 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常佩羌活、防风、当归等药用,如五痹汤(《妇人良方》)。
此外,以本品配白芷、细辛,为末外用可治牙痛,牙龈肿胀疼痛,如姜黄散(《百一选方》);配大黄、白芷、天花粉等外敷,可用于疮,疡疡痈肿,如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单用本品外敷可用于皮癣痛痒。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郁金、姜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但姜黄药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佳,且可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