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形科Umbelliferae

学名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

别名俗名北防风、关防风、旁风、白毛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粗壮,根状茎上部密生褐色毛状的旧叶纤维。茎单生,二歧分枝,全株呈球状。基生叶丛生,叶柄长而扁,基部突然加宽成叶鞘,叶片卵形或长圆形,2回或3回羽状分裂,第一次裂片长圆形或卵形,有柄,第二次裂片下部具短柄,顶部无柄,最终裂片狭楔形,顶部通常具2~4个缺刻,叶质稍厚。复伞形花序多数,生于分枝顶端,形成聚伞状圆锥花序,伞梗5~10,不等长,无毛;小伞形花序具4~10朵花;小总苞片4~6枚,披针形;花瓣白色,先端钝截。双悬果长4~5mm,宽约2mm,幼时具小丘状突起。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生于灌丛、草地及干燥的石质的山坡上。

分布我省各市县,以西部市县资源丰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其它省区也有分布。

入药部位根入药。夏、秋季采挖根,夏、秋季采摘叶和花序,洗净晒干药用。

有效成分根含挥发油,及补骨脂素、香柑内酯、欧芹属素乙、珊瑚菜素等香豆素类等。

性味功用味甘、辛,性温。祛风发表,胜湿止痛,解痉。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风疹瘙痒、骨节酸痛、四肢挛急及破伤风等。

防风的故事

传说古时大禹治水,当“地平天成”之时,在会稽大会诸侯,论功行赏,并筹划日后的治国大计。各州诸侯,纷纷赶到会稽山下一片欢腾,史称“执玉帛者万国”,可是同大禹的父亲一起治过水,如今又帮助大禹在浙江山地治水的防风氏,却没有赶到,大禹以为防风氏居功骄傲,瞧不起自己。过了一天,防风氏赶到了,大禹一怒之下,便下令杀了防风。

防风被杀,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因为他从浙江赶到会稽,要经过苕溪和钱塘江,当时因为苕溪又发大水,防风氏接到通知,虽然日夜兼程,还是迟到了。防风被无辜冤杀,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大禹感到奇怪,便命人剖开防风的肚皮,细看满肚都是野草,这才知错怪了防风,大禹后悔莫及。

防风死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里,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后来当地乡民为治水受了风寒,头晕脑胀,浑身酸痛,非常难忍,病人中有人梦见防风要他们吃这种草,说是能治风寒病,乡民们试着一吃,果然病就好了。乡亲们说:“这是防风神留给我们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风’吧!”

【免责: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大医精诚 厚德载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