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恶叉聚:「恶叉」,树名,一个枝节必定结出三颗果实,在佛法里比喻惑、业、苦三同时具足。自从无始以来,一念生相无明为咎,继而三细六粗,渐次产生。我们由原始佛而背觉合尘,产生种种的颠倒分别,这是惑道。有惑便开始造业,有造业即有业种,为将来因,这是业道。有业,则必然受报,产生苦果。所以,惑、业、果三者俱生,缺一不可。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无上菩提」,特指「一心三藏」,就是文殊菩萨在第六卷那首偈颂所讲:「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不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你不能究竟成佛。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在「无上菩提」与「声闻缘觉」之间还有不了义大乘。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这都是歪门邪道,但有别于世间法的歪门邪道。这里仍然是好人、善人、行善法,但是不究竟,他连人我空都不知道。

我们现在最容易混淆的就是说,有些人开了天眼、开了天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自以为是明心见性,这是诈骗佛法!鬼都有五种神通,二十八层天的人个个能腾云驾雾、排山倒海,都是外道。因为我遇到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有些人手一伸,这个手上站了五尊阿弥陀佛;有些人口一吐就是一道金光、吐出一个阿弥陀佛相来;有些人坐到那里,开了天眼的人你看到他身上金光闪闪……这些与道行都没有关系,这是一种色身调整,连鬼都有这种功夫。

那么作为我们修圆 顿 大 法的同修,在离开这个道场以后看到人家搞舍利子啊、什么肉身佛啊,包括送往生的过程中出现的瑞相啊,我们一定要恒顺,并说:「嗯,功德无量!」这是怎么样怎么样……是要借此把那些不信佛法的人「骗」进佛门、引导进佛门。你不要跑到九华山去:「这个东西给我把他毁掉!是个妖魔鬼怪!」你罪过无量。在那里我们要恭敬虔诚地礼拜,做给人家看,但是我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一点很重要。大乘佛法圆融、圆通。

包括送往生,死人笑起来了、骨头软起来了,与往生不往生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它作为往生来宣传。我们不能以此作为往生的标准,只能作为一种法门方便引导他。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下面佛具体有讲,一个是「生死根本」,一个是「菩提涅槃」,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都叫「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你没有明心见性而在这里修行,等于用泥巴来煮白米饭、蒸馒头,这样行吗?不行,那不是煮饭的材料。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我们由大光明藏沦落到六道轮回有没有开始啊?这是一种没有开始的开始,所以叫「无始」。有开始的话,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永远讲不出来,它永远没有边际。没有边际就是没有边际,这是不可思议的开始,所以叫做「无始」。什么是「无始生死根本」呢?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今者」,是当下;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对六尘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种意识心,把它当成我,这是「攀缘心」。我看到这是电灯光,这是攀缘心;我听的你是讲话,这是攀缘心;我吃的这个饭很好吃,这都是攀缘心。把这个东西当成是我了,所以我们就在六道里轮回。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里说菩提心还带有方便意义。怎么「菩提心」呢?我们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脑袋能想,那么,在我眼看、耳听、心想之前,这个能看、能听、能想的东西在不在?可以把它方便说为「菩提心」,也就是第七识,也就是意根。可是很少有人往这个方面想啊!注意,我这是方便引导,第七识后面还有第八识,第八识后面还有第九识,第九识后面还有第十识。现在呢,我需要画龙点睛:告诉各位,前面的六种意识心是攀缘心,后面第七识是菩提心,这是几个心啊?一个心。

(以下内容看光盘容易理解,看文字稍逊)

举例来讲,(伸手掌)我们前面的攀缘心在这个指头上。比如说我们一个人,我们在这里往外看、往外听、往外想、往外讲,这是攀缘心;但是来讲,在我们看、听、想之前这个心是不是在这里?(指根关节处)这就是我们的「菩提心」。当我明心见性的时候,这几个心是一个心。我们本来是一个心,但是我们执著在前半段,就把后面的半段忘记了;当我们明心见性以后,后面也是我,这前后是不是一个本体呀?

在这段经文中,你不要把两种「根本」变成两回事,两种「根本」就是一种「根本」。比如说这个眼镜盒,你只知道用了前半截的心,而不是用后半截心,后半截是不是也是你呀?前半截后半截是不是一回事呀?只是我们在迷惑颠倒中,由于这个浮躁,执著在粗浮的这种意识层面。

「菩提涅槃」这是两个概念:「菩提」,是智德,表见道;「涅槃」,是断德,表证道。把「菩提」与「涅槃」分开讲,这是就分别法而言。

那么,声、缘、藏、通、别的五个「菩提」是有漏菩提,明白以后还要修证涅槃。「菩提」,是觉悟,开了智慧;「涅槃」,是不生不灭,不再生死轮回了,身心得到解脱;也可以讲「菩提」是心解脱,「涅槃」是身解脱。在圆 顿 大 法而言,菩提即是涅槃,涅槃即是菩提。

星云大师也讲,修行贵在开悟,没有开悟的人是不能成就的。尤其是圆顿 大 法,只愁悟不愁证。悟,即悟即证!在《法华经》《楞严经》这个法会上一次次地用这个菩萨当下成就的事实来奠定「华开莲现」、「即念即佛」的这个理论基础。要搞明白。《法华经》《楞严经》少则十几处,多说几十处,就是讲听经闻法当下了生脱死!

可是很多修行人就是不相信,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敢相信。这是因为我们做**做惯了,本来当下得到无量珍宝是无比殊胜之事,但他一下受宠若惊,而不敢当真。就跟一个国王的儿子一样,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寄托在平民百姓家里,可是他不知道自己是王子。等天下太平的时候皇帝接他回去,他受宠若惊。他过穷日子过惯了,根本不相信,「是不是要把我抓过去害我?我怎么可能是皇帝的儿子呢?」可他是不是皇帝的儿子?他就是啊!这是打比方(穷子喻)。

涅槃通常有四种:

一者,自性清净涅槃,也叫性净涅槃,一切众生当下即是涅槃。不管你是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你都是涅槃,不可否认。圆 顿 大 法讲,牛屎狗粪、一粒微尘、一根草、一根丝,尽足以为一真法界,当下就是圆满佛,是一个本体。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你都是一个性净涅槃,你都是阿弥陀,你都是观世音,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明白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啊!你可以当下解除对于死亡的恐惧。你不懂不信就得不到当下受用。

二者,有余依涅槃。佛当年十九岁出家,三十一岁成道,讲经四十九年,成道后的这四十九年就叫「有余依涅槃」。「余」了什么?余了这个肉团,依靠这个肉团来讲经说法度众生。

三者,无余依涅槃。他已经成佛了,在八十岁时用三昧真火化掉自己,肉身已经不复存在,进入自性大光明藏。

现在一般人讲解「涅槃」大多按照「无余依涅槃」来讲,这是受禅宗的影响——「真佛无相」啊、「真法不可说」啊。《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几千年以来比较普遍的说法。

四者,无住大涅槃。这就是「一心三藏」,不住空,不住有,不住中流,一无所住而无所不住。有相、无相、是非长短都是我们的一念真心变现。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非空,但是它可以现有、现空、现中,而且是即空、即有、即中,即一即无量。真正成圆满之佛,即当下具足四种涅槃。实际上第四种涅槃是不是就具足前面三种?统统具足了。

「元清净体」,这四个字是表述「菩提涅槃」的特征。所谓「元」,法尔如是,原来如此,本来就是这回事。有的人问到最后,那我们的真心是从哪里来的?从什么时候来的?这个没有办法讲。它是个「元」,本来就是这样。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就是这样,叫「元」。不能按照世间人的逻辑推理来想,一个事情总有开始、总有结束。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没有开始,没有结束,这就是不可说,没有办法说。其实「没有办法说」是不是已经说出来了?圆 顿 大 法就是这么妙,没有办法说,它也说出来了。

这个「清」呢,是表不夹杂。注意,不夹杂是特对夹杂而言。我们看到是非、好坏、长短、黑白、香甜、苦辣、天、人、鬼、畜,是不是无量杂七杂八的?黄金白银、臭垃圾、老鼠药……是不是夹杂?圆 顿 大 法妙就妙在这里。这也是夹杂嘛,它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

我经常讲,这一杯水对人是甘露,鬼看到是一团火,天人看是块石头,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呀?你讲牛屎狗粪,鬼看了是美味嘉馔;那这个色身呢,修行人在定中可以变成一股风,可以变成一团火,可以变成一滩水,它到底是什么?它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是,就是我们一念心变现。好好明白。世界上没有是非好坏长短,是非好坏长短都是我们的心在变现。当你看这个世界、看别人一片黑暗的时候,你赶快忏悔,要使自己的心转亮。那都是你的妄想心!心里黑暗之人往生的前景一定非常糟糕。

「清」,是这样清,在清为清,在浊也为清。这是「妙莲华」的本质啊——生于污泥浊水,妙莲华仍然清香、洁白、微妙。「净」,可以看成是「定」。十法界花花世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我们一定要明白变中有不变、动中有不动,动与不动都是我们的智慧德能。明白了一切的万法皆是当人当下一念之所变现,这就是「首楞严大定」。这种大定绝对不是叫你坐在那里像个木头像个石头一样如如不动,你那是以有为之心行无为之法,仍然是有为法。用圆 顿 大 法讲,叫「坐鬼窟窿」。

什么叫「首楞严大定」?一天到晚坐在那发呆,谁去教化众生啊?行菩萨道,是转妄想分别心为道种智、分别智,去教化众生。祖师大德到什么地方修禅定啊?最热闹的地方。不在于你事相上怎么样,而在于你怎么样用心。

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吃饭、穿衣、走路无非念佛、拜佛,无非修禅、修密!不明白这个道理,你修任何法门,都是「错乱修习」。一定是先明心见性再修无量万法;不明心见性,修无量万法都是颠倒行事。佛在这里是不是讲得很清楚?不明心见性就是「错乱修习」。

几句话就能明心见性,我们怎么看得那么复杂啊?佛在世的时候几句话叫人了生死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要破除这个迷信。到这个道场来,你只要是很认真地听课,都能成就。讲两个半月,是要成就登台弘法的讲师;就成就了生死而言,几句话你就了了。这叫「石破天惊的大法」呀!老天爷听了都害怕,是不是《妙法莲华经》讲的?舍利弗再三请法,佛讲,「哎呀,这个法不能传!」传了以后天人、阿修罗都会害怕、吃惊,连通教菩萨、别教菩萨都不敢相信。不光石破天惊,连菩萨都吃惊。不要怕,瞪着《楞严经》,或者把一些你们非常崇拜的祖师大德、高僧大德的高论放在旁边对照,看我们讲错了没有。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个「识精元明」就是第八识。由八识中见、相二分而生诸缘。我在这里把《楞严经》的法理法义讲给大家,这些道理在我讲、在我想之前,在不在我心里?虽然在我心里,它有没有任何形相?有没有任何动静?这就是「识精元明」。

「能生诸缘」,我这个「识精元明」生出什么「诸缘」呢?生出了声音之形,生出了文字相,生出了文字义。「缘所遗者」,当我生了这个诸缘以后,我们执著在外面声音的大小、文字的形相、文字的义理,我们都往外看了,却不懂得往里看,是不是把那个「元明」遗失掉了?

佛讲了,你如果只知道往外看,这是讲的什么什么理,不知道里面那个元明,叫「缘心听法法也缘」。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一定要懂得,讲出来的这个有文字相、文字义,有声音振动的这些东西,就是里面那个无形无相的东西,是一个本体。你不懂这一点,你听法是白听呐!许多人打口头禅,那叫一知半解。

换句话说,你们能听的那个东西,在听之前它在不在?也在啊!那就是你们的「识精元明」。你那个「识精元明」跟我这个「识精元明」能不能分开呀?是不是都在这里?气球手套的空心,我在这里讲出来,你在这里(二指)听进来,能讲的、能听的是不是都在这里(中指)?所以我在这里讲法是不是叫「自心取自心」?你们听法是不是叫「自心取自心」?我讲是不是就是你们讲?你们听了是不是就是我在听啊?有没有老师和弟子?回答「没有」的扣十分。也有也没有。

所以拜我为师的人,第三个条件:你必须要发心来世你要做我的老师!要不然我每次都这么辛辛苦苦的,这个吃亏的买卖俺不干,大家轮流来嘛!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与燃灯佛,你们能不能搞得清谁是谁的师父?你根本都搞不清,他全部稀里糊涂的。有些人反而以此来诽谤:释迦牟尼糊里糊涂的,一会儿是燃灯佛的师公,一会儿又变成燃灯佛的弟子,一会儿是文殊菩萨的师父,一会儿又是文殊菩萨的徒孙,搞得莫名其妙。可有意思了!你以为佛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啊?他故意地讲乱,看你懂不懂。这就是叫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你本事再大都不要贡高我慢。

修行人不可以自暴自弃,那么根据众生的需要,有时候要示现尊师重道,并不是老师需要。分别法与无分别法我们都要次第圆融,只看具体的时间、空间和众生的根机。所以佛有时候慷慨激昂:「老子就是人天师!天人大众都来听我说法!」有时候又把自己装成个掏大粪的老头子、跟乞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