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容易“上火”,
就是因为“扎阳根”没扎好?
小寒来了,
赶紧学会“扎阳根”!
今年小寒冷热交织,
中医“扎阳根”暖冬该怎么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古中医科主任、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主任吕英教授提醒,今年小寒当日,气温虽已回暖,但按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仍属“寒燥”。因此小寒前后,记住四句养生要诀:小寒“扎阳根”,“寒燥”多食温。莫早出晚归,晒日不扰阳。
小寒正好“扎阳根”
所谓“大寒小寒,冷成冰团”,
小寒节气标志着一年中
最寒冷的“数九寒冬”到来了。
然而今年小寒前后,
广东大部分地区气温
都徘徊在20度左右,
这样的“暖冬”还需“扎阳根”吗?
吕英教授提醒,数九寒冬,要顺应天时养生保健,暖冬也不可掉以轻心。尤其近日天气变化频繁,多股冷空气交织,不少人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发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人体的“阳根”没扎牢,就容易被外邪入侵。
什么叫“扎阳根”?
吕英解释,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棵大树,一年四季的阳气就随着季节春升、夏浮、秋降、冬沉。因此冬季不能随意扰动阳气,让阳气好好扎根于地底,这就是“扎阳根”。来年春天阳气就能更好地生发。这也是瑞雪兆丰年之深意——雪越大,阳根便扎得越深。
“为什么广东人容易‘上火’?
往往就是因为冬季寒冷的日子不多,气温普遍较高。广东人经常是短袖冷饮过冬天的。阳气潜藏得不好,就容易升腾作乱,出现‘上火’症状。”吕英教授提醒,所以南方人更应该注意保护阳气,“阳根”扎得越好,越不容易出现“上火”症状。
早出晚归会“扰阳”
“扎阳根”怎么做?
具体而言,就是顺应冬季的“藏养之道”,把人的阳气根基打牢固,避免一切戳伤阳气的行为。吕英表示,阳气易伤难复,所以不要过度扰动。小寒时节,不宜剧烈运动,不可早出晚归。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而孙思邈也曾提及:“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因此冬季作息应早睡晚起,多晒太阳。
此外,现代人最常见的熬夜,也会损耗阳气,导致阳根不能很好地深扎。同理,冬季不宜过度过量运动,以免扰动潜藏的阳气。
暖冬也可吃羊肉
暖冬还能吃羊肉煲吗?
“可以!”吕英表示,冬至后“阴极阳生”,小寒期间,人体内阳气逐渐生发,容易吸收营养发挥其滋补功效。而且由于人的阳气通常浮在外,而内里偏寒,此时可以选用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肉类,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制成温补药膳,补益脾胃,通过强健中气来帮助阳根潜藏。
吕英提醒,人体是有稳态机制的,若稳态失衡,就会出现相应的不适与症状。例如脾胃的运化功能受损,就会在某个地方出现湿,某个地方出现燥,从而造成中气不足的情况。而冬季最常见的就是肾阳不足,这往往是阳根扎得不够深不够好。因此在小寒前后,即使气温回暖,仍要注意防寒护阳气。尤其对于体质属于下寒上燥中湿的人群,或是有难入睡、手足凉、大便黏滞排解不畅等不适的人群,更需注意。平时可以多揉按太溪穴、关元穴,有助于强壮人身元气。
小寒食疗方
菟丝乌梅赤芍饮
材料:菟丝子20克、乌梅3克、赤芍10克。
方法:上述材料加水450毫升,小火煮45分钟以上,去滓浓缩至15毫升,此为3人量。
功效:菟丝子可以补益肾精,乌梅可以潜藏阳气,赤芍可以开通道路,此方适合大众小寒前后服用。
竹蔗马蹄羊肉煲
材料:羊肉1000克、竹蔗3节、马蹄8颗、胡萝卜1根、柱侯酱2勺、姜蒜适量。
方法:马蹄洗净去皮,胡萝卜切块,竹蔗切段备用;羊肉冷水下锅,放入姜片和料酒,大火烧开1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大火爆香姜片,羊肉翻炒后,放入砂锅焖煮;锅底先放竹蔗,再放羊肉,放入胡萝卜、马蹄,及柱侯酱、冰糖等,加入适量开水,大火烧开转中小火慢炖至羊肉软烂,出锅时放盐即可食用。
功效:羊肉温益滋补,配合竹蔗、马蹄不至过于温燥,适合体虚之人小寒节前后食用。
END
文章来源 | 南方晚报
编辑 | 屈理慧
责编 | 王申昆忆
终审发布 | 宁习源
主办 | 南方医院宣传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