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对立制约


好第一个,阴阳的对立制约。这个是最容易理解的。你注意啊,这里是两组动词啊,对立跟制约。对立指阴阳属性相反,对待而立。什么是制约呢,这种对立通过制约来体现。还是,那我不咬文嚼字啊,还是太极图啊,也懒得说什么太极两仪图了。


那你看,一白一黑对待而立,你注意到,假如在整个圆的面积之内,假如白占的位置多了,黑就减少,黑占的多了,白就减少。其实他可以这样的,比如说我把它变一下,那么这样就是阳多了,阴少了。我多你就少,你多我就少,我进你就退,这个就是对立制约。


好啦,我们又把它变成比较好理解的。比如说一年四季,你这是夏天了哦,所以呢,冬天,最冷。春天,回暖。秋天,转寒。好,我们看看,春夏的感觉。春温,夏热,然后秋凉,冬寒。那么我假如把他一画,你看春夏之间我们看这个块面,温热占上峰,温热压抑了寒凉。秋冬寒凉,四月呢,温热,各自占的面积比例不一样。这个就是对立制约,那你说对立制约怎么用呢,其实比较简单,我们平时很本能的就在用。比如说,你冬天很冷的时候,现在人可能就开个暖气,古代没暖气很简单就烤火。是啊你看,我寒,我本能的感觉到热能够驱散我的寒,你不是利用像对立制约吗。你没学过医,你上火,你知道找凉茶喝。不过(是)利用寒凉来制约你体内有余的热。


其实你说中医治病什么原理啊,他大概原理是这样,天地万物都有阴阳,那么人肯定就有阴阳,那么先确定咯,你说什么叫健康人,阴跟阳不多不少就是健康人。这个概念其实很容易理解,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状态。好反过来,假如你阴阳有偏,所谓偏就是多了或少了,你说多了或者少了,就是有病。那么我们再推算一下,人有阴阳,动物植物矿物肯定也有阴阳,问题人的阴阳是平衡的,动物植物矿物的阴阳未必是平衡。那我怎么办呢,我就利用药物阴阳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就这么简单。是啊,我热多了,我用对抗性的,具有寒凉性质的药物,来治疗。这个就是阴阳对立制约,没多复杂的。


但是要注意,人体的阴阳平衡,假如我用一个直方图来画,比如说这个代表阳,这个代表阴,那么绝对的平衡点,这是平衡线。但是你说为什么上下又来一条虚线呢,其实他让你有一个消涨范围。那比如说,我是健康人,我算阴阳平衡,但我始终白天体力精神好一点,晚上体力精神差一点,我白天跟晚上不在一个状态,尽管不在一个状态,我还是健康的。实际上他让你有一个波动的幅度,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你说谁骑自行车一直保持90度的,垂直地面。反正我不管你怎么左右摇摆,你不摔倒,那就是平衡。


所以这里要加一个,中医的平衡讲的是这一个,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又有另外一种说法叫相对平衡。这种一成不变叫绝对。


你能不能看出来这相对平衡用太极图怎么表示,中间那条s形曲线。你看这两个面积一样大的是平衡,但是你注意,他这个s形曲线一画,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流动的,变化中的平衡。你假如一条直线,你假如说我把他一分为二,那也是平衡啊。你这个是不动的,你这个有个流动性,这个慢慢流动过程,这个渐变过程,很委婉,很舒服,很和谐。书本上还有一个名称,叫做阴平阳谧。假如准确表达,可能有点难度,你们以后学到《内经》会学。但假如大丐对应也就是相对平衡,动态平衡的意思。



阴阳的互根互用


好,下来,阴阳互根互用。你注意,互根跟互用也是两组词组。一个是互根,互根是肯定的,每一对阴阳都互根,我们看看互根的意思。


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互用:某些范畴的阴**有相互资生、促进与助长的关系。


也就是说,一方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我们还是举实例,比如说上下,上下这一组阴阳怎么来的呢,其实他们是在方位的范畴,对比出来的,假如从来没上这个概念,少了参照物,下应该也不存在。比如说我们说热跟寒,从温度的角度有对比,但从来没有温的概念,寒的概念应该也出不来。你是对比而成立的,这叫做互根。


下来叫互用,互用你要注意。你说我这里的表达是:某些范畴的阴阳有互用,换句话不见得每一组阴阳都能互用。书本好像没有某些范畴这种表达。那你比如刚才讲的,那比如说,寒热这一组。什么叫互用呢,先讲什么时候互用,互根互用的意思有点像,刚才你看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制约


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对立制约是,我多你就少,你多我就少。现在互用的意思有点像,我多你也多,我少,你也少。有没有这种状况呢,有,比如刚才讲的,功能跟物质。功能属阳物质属阴,你看假如我脾胃消化功能好,我产生的营养物质就多。反过来,物质作为功能活动的,原料的物质多了,功能也更强大。再倒过来,功能变弱了,产生的物质变少。物质少了,支撑功能的那个内在基础不够,功能也减弱。


所以你看中医学在治疗,比如说你们以后学到气血这个观念,不用讲了,血属阴,物质的。气没讲,但你现在一看这个字就觉得有点像无形的,以功能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属阳。你就发现一个很古怪的现象,血虚病人除了补血,他也补点气。气虚病人除了补气,也补点血。其实他大概意思就这样,我补物质的时候,补点功能,功能好了物质化生更容易。补功能的时候也补点物质,物质充裕了功能更容易化生。这种是互用。


还有,你说广东为什么雨水多于北方。雨水多于北方,你不要说广东,热带亚热带,肯定雨水多于寒带。太阳,你日照时间长,温度又高,把地里的,海里面的,河里面的水蒸发上去,成了云,所以我们叫地气上升为云。地气怎么上升啊,阳光把他蒸上去,地气上升为云一冷却,天气下降为雨。你北方日照时间短,而且这个平均温度没这么高,你蒸发的少,你就干燥。所以南方就热兼湿,北方是燥,兼寒。你看湿是水的,热是阳的,一阴一阳,这种就阳多阴也多,阴多,阳也多。


还有,日常生活有没有,也有。那比如,我估计在座现在小孩子小时候都学过什么绘画班,书法班,你看写书法。楷书不典型,行书,草书很典型。草书是利用阴阳利用的很奇迹的。那比如说,用墨有浓淡,这不是阴阳吗,然后用笔,有疏有密。疏讲究疏可走马,密,密不透风。用笔有干有湿,干笔,干裂秋风,湿笔,润含春雨。还有,行距,字距,还有用笔流畅跟枯涩。它很多是利用这种阴阳之特点,重笔,轻笔,很多都是利用这种阴阳之间的对比,或是对照,互相映衬,显出那个字。甚至你下棋也有了,无论见的敌我分明的。比如说我的炮不是隔一个再打过去吗,隔一个那个东西可以是我的子,也可以是你的子,那你的子为我为用,那不是互用吗。为用了你的东西来达到我的目的。


还有,在人体。比如说,呼吸,吸气时气的向下向内,属阴。呼是向上向外,属阳。你试一下,你深吸一口气,呼出去就长啦。你吸的浅,呼出去也浅,我多你也多,我少你也少。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


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

——素问 阴阳 应象大论


这个条文假如要准确表达,还挺费劲的,我们只表达大意。你把它专注为阴代表物质,阳代表功能。物质作为基础,守使在内。好了,假如把他搞得复杂一点,什么阴在内,阳之守也,也就是说外在的功能,是有内在的功能守使在里面。然后,内在的物质怎么表达呢,透过外在功能,比如说功能强大了,说明里面物质基础也多,讲的就是功能与物质,互相表达,只是一个在内,一个在外。那么这个意思,实际上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消是减少,长是增加。阴阳消长的意思是阴阳的对立制约,是一直在不断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过程,还是刚才那个意思,一直是在动态的演变过程。


好,我们还是回到这个图。以广州为例吧,广州最冷,可能去年也差不多极致啦,两度吧,最热大概三十八吧。好啦,每年,假如就在这个范畴内,比如说广州的冬天某一天,冷到两度了,你只要向春天发展,尽管有时还会冷,但总的趋向是回暖,再到夏天慢慢变热。所以这个过程,是阳慢慢增加,阴慢慢减少,这叫属于阳长阴消。夏天到了三十八度,然后尽管到了什么小暑,大暑,立秋,处暑还会热,但你整个趋向是转凉的。秋天之后再变寒,那么这个过程就是阴长阳消,这就是消长。


其实消长还可以进一步把他细化。怎么细化呢,比如说我很粗糙的细化就是刚才的那一种,把它分成,一阳,二阳,三阳。但假如说我分的细一点,你可以一年十二个月放进去。从这里可以标了,那阳气慢慢有了,你看不是最少吗,一阳,二阳,三阳,四阳,五阳,六阳,一阴,二阴,不过也就二十四节令放进去,一到十二阳,一到十二阴。你再觉得不够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放进去,一百八十多个阳,一百八十多个阴。那讲的清楚一点阴阳消长,实际上我们中学也学过,量变。阴阳的量,不断在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之中,所以阴阳消长实际上就是量变规律。这个曲线再次显示出妙用了,有了这个曲线你就发现这个消长果然就是慢慢慢慢一步一步来的,你假如画成格子,画成格子好玩了。你注意啊,我们经常见到的太极图,不是正规太极图,那是一个简化的太极图,真正的太极图怎么回事呢,那这样画啊。

这里分一半,这里分一半,这是真正的太极图。这怎么来的呢,一年测量二十四节令,不是可以测出,插条竹竿,日影的长短,这个在《周髀算经》里面就测量过了,你把那个日影长短换成数学公式,一换算,一画出来,就是这个太极图。一模一样,一点不走样。


所以太极图就是日地之间相互运动记载下来的图,严格来讲它应该是太极球,地球啊,跟太阳的相互关系。只是这个画起来有点难度,所以用简化。区别在哪里呢,你看,这两个点是在横线上的,刚才那两个点是在纵轴线上的,

只是那个图比较好看,我一般说你就随手一画就出来了,这个有点麻烦。所以这个阴阳消长,假如一圈圈画下去,你很容易看出来每格的大小,一步步增加,一步步减少。


阴阳的消长

阴阳互为消长: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阴阳皆消皆长:此长彼长,此消彼消


阴阳的消长,又可以分,第一种,阴阳互为消长,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有什么意义啊,你看,我第一行的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来源于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比如说,我多你少,这叫此涨彼消。其实可以倒过来的哦,由于你少制约不住我导致我多了,这是此消彼长。但不管哪一种,它的原理都来源于阴阳对立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