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防疫,靠的是什么?/wiki

德国确诊数已超5万,死亡人数不到500,死亡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德国到底做对了什么?

如何解决全球疫情蔓延?

美国的流行病学家有点无奈地寄望于魔法:如果可以挥动魔杖,让所有人保持6英尺的距离冻僵14天,那么疫情大流行就可以停下来。

我们当然没有魔杖。但是,如果问哪一个国家的防疫做得最好,这个国家大概就是德国。

半个月前网上就开始流传一张图,德国感染者的死亡率只有0.2%,意大利是德国的38.5倍。

3月16日,日本媒体报道。

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疫情数据,现在德国确诊数已经超过了5万,死亡人数不到500,死亡率0.8%,仍然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同样都是发达国家,德国到底做对了什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疫情地图。

德国感染人群之谜

上周末,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各州州长合议后,宣布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交禁令”:

德国禁止2人以上在公共场所聚集(除非是家人或同居者),并关闭了餐馆和咖啡店的堂食服务,至于会令人产生物理接触的理发店、按摩店、文身店等个人护理商家,则不得营业,当然医疗机构除外。

该禁令至少会持续两周,人口最多、疫情较为严重的北威州要执行到4月19日。在这期间内,德国人在公共场所至少要和别人保持1.5米的距离,默克尔建议,最好是2米以上。

德国东南部的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实行了更为严厉的“禁足令”,居民必须有合理的理由如购物、上班、就诊、探望亲人等,才允许出门。户外锻炼是可以的,但仅限单独外出或与家人一起。

北威州对违反禁令者“毫不手软”:非家庭成员,2人以上在公共场所聚集,每人罚200欧元;聚众野餐,每人罚250欧元;户外组织体育活动,罚1000欧元;拿了外卖后,在餐馆50米范围内进食,也会被罚200欧元。

3月16日,德国汉诺威,公园、游乐场等公众场所被关闭。/Michał Beim

这些措施当然能够帮助德国控制疫情,但其他国家也都有类似的禁令,意大利多地很早就“封城”了,为何两国患者的死亡率相差那么大?

与德国的传播链条与家庭文化有关。

据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3月23日报告,德国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2岁,整个感染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5岁。

相比之下,意大利患者平均年龄为66岁,西班牙患者70%的年龄在60岁以上,瑞士患者平均年龄为51岁,都比德国高不少。德国患者更年轻,抵抗力更强,死亡率自然就低了很多。

老年人(60岁以上)占三个国家总人口以及新冠肺炎病人总数的比例,德国老龄人口比例更多,但很少老年人被感染。/商周

难道新冠肺炎在德国不喜欢攻击老年人?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发布的每日疫情分析报告显示,德国感染者中有大量输入性病例。在3月23日的报告中,已知来自国外的输入性病例有6444例,占当日确诊总数(22672例)的28.4%。

其中,4578名确诊者曾到过奥地利。当前正是奥地利的滑雪季,欧洲有数百例确诊或可追溯到奥地利的滑雪场。

奥地利伊施格尔所在位置。/Daily Mail

3月26日,挪威目前有3156例确诊,此前已有报告,其中549例来自奥地利;3月12日,丹麦国家血清研究院报告,该国139名病例是从奥地利蒂罗尔州(Tyrol)回来的;冰岛当局也相信,他们至少有8名患者去过奥地利伊施格尔滑雪场(Ischgl )。

而德国媒体报道,德国约有300例确诊可以追溯到伊施格尔。这个滑雪场每年冬天都有超过50万游客到访。有人猜测,德国的“超级传播者”就是从奥地利滑雪场回来的。

3月17日,德国巴符州卫生部长Manne Lucha在新闻发布会上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问题不是伊朗,而是伊施格尔。”

伊施格尔滑雪场。/Gürkan Sengün

新冠肺炎如何从奥地利滑雪场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是另一个故事。滑雪运动爱好者以年轻人为主,这些输入性病例,也就构成了德国疫情的主要传播链条之一。

由于德国崇尚小型家庭,年轻人多数与父母、祖父母分开居住,疫情才没有广泛扩散到老年人群体。

2019年7月16日德国联邦统计局报告,德国家庭有42%为单身家庭,即全国有1730万人独居,同时还有三成65岁以上老人也是独居的。

据德国波恩大学统计,30至49岁的年轻人,在意大利大约有23%与父母同住,是德国的两倍多。

代际关系不同,直接影响了德国、意大利的疫情传播。3月20日,波恩大学经济学教授Christian Bayer、Moritz Kuhn在论文中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显示了,在德国的家庭模式之下,疫情更容易得到控制,重症患者更少,死亡人数也更少。

在意大利的家庭模式下,疫情很容易跨代交叉感染。/Christian Bayer, Moritz Kuhn

然而,德国这种家庭结构,在英国、美国、法国也都普遍存在,为何德国死亡率更低?

归根到底,对疫情控制起到最直接作用的,还是措施和执行。

不怕学霸底子好,就怕学霸不但底子好还比多数人都努力,说的大概就是德国。

德国式防控:像侦探一样追踪传播链

德国疫情控制得较好,多少有一些运气的因素。意大利疫情发生得早,提醒了欧洲各国提前做好准备,而德国较快地采取了行动。

柏林夏里特(Charité)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 说,德国比邻国早两三个星期就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

中文媒体称,德罗斯滕是德国的“***”。

2月29日,全球各大展商正在前往柏林参加3月4日举办的国际旅游展览会,柏林政府突然宣布展会取消,当时德国共发现了66例确诊,尚无人死亡。此时意大利的确诊人数已突破1100,29人不幸身亡。

早在柏林旅游展取消之前,德国各州就开始陆续关闭公共展览及公共场所。2月24日,法兰克福将照明展延迟到9月;25日,保守派议员提议封锁德国边境;26日,北威州开始关闭学校、游泳池、图书馆和市政厅等公共场所,一些体育赛事也陆续宣布暂停。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开始对部分疫情严重的国家执行入境申报程序,联邦警察在边境30公里处巡逻检查,财政部长宣布将推出经济援助法案,比美国早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3月16日,德国警察在德法边境检查。/Leonhard Lenz

在微观层面,德国的疫情防控有一种死磕到底的精神。对每一例确诊,德国人会像侦探查案一样,追查患者接触过的所有人。

2月25日,一名47岁的男子在北威州确诊,这是北威州首个病例。当地卫生部门开始追查他的传播链条:他没去过中国,没去过意大利,也没有接触过德国其他确诊者,那到底是在哪里感染的?

第一个被追溯的是他的妻子,她的病毒检测也呈阳性。由于她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当局随后宣布关闭了该地区所有的学校及幼儿园。他们的孩子没有出现症状,被送到祖父母家隔离观察。

为了追查首例患者的感染源,卫生部门成立了一个多达50人组成的应急小组,北威州和罗伯特·科赫研究所都派出专家参与。

然后他们得知,该患者确诊前曾跨境到访荷兰,上个周末还参与了德国Langbroich Gangelt镇狂欢节,300人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在德国各地,每年都有很多狂欢节。图为2006年科隆狂欢节。/Neva Micheva

于是,每个参加狂欢节的人都被要求隔离在家。当地卫生部门仍在继续追溯首例患者的感染源,发言人Ulrich Hollwitz对《纽约时报》记者形容道,这是极其困难又不得不做的一项工作:

“我们本以为这是一个有一万块拼图的难题,结果却发现它有无数块拼图。他去过哪里,什么时间?他和谁有过接触,接触过程中有多亲密?我们必须像侦探一样开展工作。”

但德罗斯滕教授认为,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因为逐一排查耗费人力物力,德国应该像荷兰医院走“一人感染,全家确诊”的捷径:

只要家里有一个人确诊,就可以认为所有家人都有阳性反应,不必让他们大费周折跑去医院检测,这样就省去了大量检测工作。

否则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家里有人被确诊,其他人不得不去医院排队检测,但由于潜伏期或检测正确率的原因而没有被确诊,然后他们依然可以自由活动。

但这样一来,短期内确诊数字将会飞速上升,过多人居家隔离也对公共服务部门运转、社区医疗保障、物资供应等造成极大压力,德国是否准备好了?

德国街头的监测站。/AP

德国靠什么迎战?

在德国近一个月的疫情防控中,世界各国已经见识了这个老牌工业国的硬实力。

论检测效能,德国目前一周完成了16万次检测,平均每百万人口可以做4000次检测,而西班牙是625次,英国是957次,美国是136次。比德国检测得更多的,只有挪威和韩国。

论医院数量,德国8200万人口拥有超过1900家医院,密度位居世界前列,而在疫情暴发前,这些医院被视为高福利社会的巨大负担,如今证明有备无患。

论病床数量,德国拥有50万张病床,其中2.8万张ICU病床,配备了呼吸机的ICU病床有2.5万张。3月17日,德国宣布将目前的ICU病床数量增加一倍。

德国每10万人拥有的ICU病床数仅次于美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更重要的是制度。与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德国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中央疾控机构,各州的300多个公共卫生机构(Gesundheitsamt)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自行决定关闭公共场所。

另一方面,德国全国的私人实验室、大学实验室,只要有执照都可以进行COVID-19检测。而德罗斯滕表示,早在二月初德国只有零星个案的时候,各地实验室就开始大量进行检测,由此产生的费用还纳入了医保体系。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

被称为德国CDC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虽然隶属于联邦政府卫生部,但它的重点工作是科研,1100名员工有450人是科学家。该部门对全国16个州的公共卫生机构只是提出建议,不会也不能要求各州执行联邦的统一措施。

美国则因为联邦政府早期集中化的防控措施,吃亏不小。据《纽约客》3月16日报道,FDA(美国医药食品监管机构)因为担心试剂质量,让CDC牵头制作。

2月5日,试剂制作出来后却发现无法准确检测,必须重新制作,FDA只好让其他科研机构也同步进行。直至2月26日,各地医院才恢复检测工作,整整耽误了三个星期。

美国病例增长图,从2月26日开始。/WIKI

德国还值得称赞的,是他们的信息透明度。在3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默克尔就很严肃地宣布一个预测:

这场疫情将会造成60%至70%的德国人被感染,现在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也没有疫苗。

作为物理学博士,默克尔特地向国民强调了,这个预测不是来自政治判断,而是德国科学家的共识。他们从1月份就开始与联邦及州政府领导层充分交流意见,为当局的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当时德国的确诊人数只有1884人,其严阵以待的态度,与当时欧美认为疫情不太严重的政府首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恰恰是这种坦诚、冷静的力量让民众感到了安全感。

但德国的疫情远远还没到可以乐观的时候。德国专家们警告,任何国家都不要把意大利当成失误的例子,而是将其作为一个警告,一个很可能会出现在本国的未来。

进入三月下半月之后,德国确诊数量从不到5000增长到了3.6万,各州公共卫生部门已经开始超负荷运转。德国黑森州一个县的卫生部门,一天就有数百个电话打进来,光是为居民解答疑问释除忧虑,就束缚了大量人力。

德国尼尔廷根,汽车检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在为乘客采集咽拭子。/nypost

德国不同寻常的超低死亡率,在国内也开始遭到专家质疑。因为目前德国并没有对所有疑似感染的死者进行检测,因此可能有部分死者感染了Covid-19而没有被统计到死亡数字中。

至于这部分患者有多少,尚有争议。汉堡大学医学中心感染学系主任Marylyn Addo倾向于认为很少,因为医疗机构一直对COVID-19保持高度警惕,至今没有数据显示德国有大量疑似感染者死亡而没有被统计。

可以确定的是,德国的统计数据肯定是不完整的,也没有国家能够检测出每一个感染者。德罗斯滕认为,德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感染者未被找到,未来几周德国的确诊数、死亡率很可能会继续上升。

随着确诊数字超过4万,德国的检测能力已经开始感到捉襟见肘了。柏林有一名男童出现热咳嗽症状,母亲拨通紧急医疗服务电话,对方却表示无法提供检测,建议居家隔离。联系上医生时,医生告诉她要到医院排队检测。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近日发出了警告:德国疫情仍然处于爬坡阶段。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德国的时候。

2月27日-3月22日,德国疫情增长动态。

第二次经历大流感

德国不再是100年前的德国

德国人永远都忘不了上一次大流感对其国运的影响。

1918年,一种将会导致5000万人死亡的流感横扫美国及欧洲大陆,各参战国为了不影响士气,大多对传染病避而不谈,只有中立国西班牙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其后该疫情又被称为“西班牙流感”。

在德国,大流感造成了40万人丧生。但比这更严重的是,1918年的疫情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政治与人类历史的方向。

在第二年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就如何惩罚德国进行了谈判。英国科学记者Laura Spinney在其著作《Pale Rider》(苍白骑士,指流感导致士兵体弱多病)中考证:

当时有几位支持宽待德国的代表受到了感染,例如来自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的代表——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导致强硬派占据了上风,严厉惩罚了德国。

结果,我们看到了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深刻的敌意和屈辱,新建立的魏玛共和国面临数不清的内忧外患,最后共和崩溃,纳粹上台。

1919年4月3日,在巴黎参加会谈的伍德罗 · 威尔逊总统出现了流感症状。图为他在巴黎被一名通信兵摄影师拍到。/美国国会图书馆

100多年之后,大流行再一次袭来,会对德国造成什么影响?

德意志银行3月18日发表了一个预测报告,认为2020年上半年全球将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下半年会迅速反弹。但世界银行对下半年经济没有那么乐观,因为目前的疫情明显不太可能在下半年得到解决。

按德国联邦财政部预计,今年德国经济至少将缩水5%。德国Ifo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Klaus Wohlrabe预测,最严重时德国经济将会萎缩20%。

经济分析师们不再是危言耸听。《逼近的瘟疫》作者劳里·加勒特(Laurie Garrett) 也指出,这次大流行将会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根本性改变,因为当前的全球化高度依赖供应链和分销网络,这些恰恰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

2006年6月,西蒙 · 拉特尔爵士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瓦格纳歌剧《莱茵的黄金》。/Monika Rittershaus

除了经济衰退,我们还要担心社会衰退。学校、酒吧、书店、图书馆、体育馆、教堂等公共场所要么关闭,要么限制人流。

昔日欧洲街头供知识分子攀谈闲坐,留下无数佳话的咖啡馆,如今也不让堂食了。马拉松不跑了,音乐会取消了,很多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将会改变,至少暂时消失。

人们害怕握手、拥抱、接吻等接触,更别谈与家人以外的人一起吃饭,互相干杯举箸。我们曾经熟悉的公共生活,就这样被一场疫情夺去,它是否能回来、何时能回来,没有人知道。

很多人将会失业,忙于扑灭疫情的社会可能顾不上救济弱势群体。Ifo经济研究所预测,德国至少将会有100万人失业。德国劳动局估计,如果经济部分暂停了两个半月,年底才能逐渐恢复的话,德国今年的失业人数将达到300万人。

德国汉堡易北河,一只工人的手套被冲到岸边石头上。/图虫

目前人类似乎正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接受更严厉的措施,但这样势必摧毁经济;要么接受一场铺天盖地的传染病,期望“群体免疫”尽快到来。

有没有其他办法?也许没有捷径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学者Tim Searchinger、弗吉尼亚理工医学院教授Anthony LaMantia、康奈尔医学院名誉教授Gordon Douglas对媒体公布了他们的建议:

开展大规模检测,不仅仅检测疑似感染人群,考虑到无症状患者的存在,还要尽可能地检测每一个人。这样才能知道谁被感染,谁没被感染,谁已经康复,然后就可以调整放宽隔离禁令,让健康人群重返工作岗位。

假设这是可能的,把检测每一个人作为战略目标去推进,势必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更多的紧急条款,这意味着行政机构将急剧扩张,疫情结束后部分例外状态可能将变成常态。

有见及此,德国《南德意志报》发表了数篇报道警告欧洲诸国,疫情引发的紧急状态正在动摇欧洲二战后好不容易获得的自由秩序。默克尔说:“疫情将会考验我们的团结、我们的常识以及我们对彼此的慷慨善良。”

希望我们都能通过这次考验。

3月21日,科隆大教堂只允许想要祈祷的人进入。/Superbass

✎作者 | 张家明

疫情 流感 新冠肺炎
我要反馈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最近访问
  • 我的自选
  • 01/没想到,缺一亿个安全套
  • 02/23部门联合出台19条举措促消费 这些城市已发红包
  • 03/澳大利亚专家反思:应该更早对美国实施边境禁入
  • 04/经济不好,为何美国发钱,中国发消费券?
  • 05/接近政策层人士: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或于近期落地
  • 06/阿里华为竞速新基建:业内人士提醒切忌"大跃进"
  • 07/超8地出台汽车刺激政策 车企高管盼新能源补贴不退坡
  • 08/大众CEO迪斯:每周损失20亿欧元 除中国市场外无收入
  • 09/中迪禾邦渡劫:工资停发已有2个月 巨资拿地项目停工
  • 10/罗永浩回应做主播赚钱还债:主播赚的不是脏钱
  • 01/警报拉响:这些股一季报净利腰斩 这13股业绩却逆势翻番
  • 02/不可大意!河南新增1例本地确诊病例!全球累计突破66万,美国单日增超2万…
  • 03/多个国家向中国企业采购抗疫物资 上市公司备战出口
  • 04/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纽约:这里几乎变成了“荒芜之地”
  • 05/国际航空业遭重创 澳大利亚机组人员哽咽告别
  • 06/华尔街专家警告:美股尚未触底 股市上涨或是“牛市陷阱”
  • 07/印度封城这类原药应声涨价 A股这家公司是龙头股
  • 08/全球确诊超65万!美国单日新增2万例,首现婴儿感染死亡!特朗普要封锁纽约等三州部分地区,法国向中国订购10亿只口罩!
  • 09/疫情叠加石油危机打击石油业 美“德州奇迹”遭“冰封”
  • 10/全球最大车用燃料消费国美国汽油消耗量暴跌 原油市场再遭重创
  • 01/中国平安品牌价值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 02/国内16家金融机构入围2020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
  • 03/宁波银行董事长:十大举措抗疫情送关怀
  • 04/川发资管、渝康资产“牵手” 地方AMC首现“双城合作”模式
  • 05/微众银行董事长:精准帮扶助力抗击疫情
  • 06/建设银行:抗疫复工两手抓,债券承销业务与企共克时艰
  • 07/中信银行重庆分行发放9067万元贴现贷款驰援抗疫企业
  • 08/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视频会议
  • 09/偷看2年公司股票户 华夏基金债券交易员老鼠仓被判刑
  • 10/山东出台财税政策落实指南
  • 7X24小时

    徐小明 凯恩斯 占豪 花荣 金鼎 wu2198 丁大卫 易宪容 叶荣添 沙黾农 冯矿伟 趋势之友 空空道人 股市风云 股海光头
    沈建光 沈建光
  • 陈玉宇: 会有大萧条吗?
  • 张维迎: 公开是谎话 私下吐真言
  • 刘国恩: 如何提高政府投资的有效性
  • 李建军: 宏观政策如何对冲市场恐慌
  • 吴晓波: 为何美国发钱中国发消费券?
  • 交易提示 操盘必读 证券报 最新公告 限售解禁 数据中心 条件选股 券商评级 股价预测 板块行情 千股千评 个股诊断 大宗交易 财报查询 业绩预告 ETF期权 类余额宝 基金净值 基金对比 基金排名商品行情 外盘期货 商品持仓 现货报价 CFTC持仓 期指行情 期指持仓 期指研究 行业指数 权重股票 期货名人 专家坐堂 高清解盘 期货入门 各国国债 期市要闻 期货研究 机构评论 品种大全外汇计算器 人民币牌价 中间价 美元指数 直盘行情 所有行情 美元相关 人民币相关 交叉盘 拆借利率 货币分析 机构观点 经济数据 专家坐堂 分析师圈 国债收益率 全球滚动 CFTC持仓 比特币外汇计算器 黄金资讯 白银分析 实物金价 ETF持仓 黄金TD 白银TD 金银币 专家坐堂 基础知识 现货黄金 现货白银 现货铂金 现货钯金 高清解盘 黄金吧 白银吧 黄金分析 CFTC持仓
    叶檀 凯恩斯 曹中铭 股民大张 宇辉战舰 股市风云 余岳桐 股海战神 郭一鸣 赵力行
  • 概念爱好者:大手笔应对900点下挫 下周吃肉
  • 冯矿伟:3.30操作策略
  • 阿丁1970:后市继续重点关注“大消费”机会
  • 独股十剑:4月A股的赚钱机会分析
  • 大满贯股:坚决果断出手争抢低位筹码
  • 上海市徐文明:底部反弹必须具备哪个信号
  • 盘之感:下周关注这个形态能否抄底就看它
  • 刀锋:原药股概念下周还有发酵空间
  • 罗胖子88:技术复盘大概率为下跌中继
  • 东坡的美酒:周末全球不妙 A股大动静看下周
  • 上海老顾:深成指月末周期方向位置
  • 超级感悟:反弹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 叶檀 凯恩斯 曹中铭 股民大张 宇辉战舰 股市风云 余岳桐 股海战神 郭一鸣 赵力行
  • 概念爱好者:大手笔应对900点下挫 下周吃肉
  • 冯矿伟:3.30操作策略
  • 阿丁1970:后市继续重点关注“大消费”机会
  • 独股十剑:4月A股的赚钱机会分析
  • 大满贯股:坚决果断出手争抢低位筹码
  • 上海市徐文明:底部反弹必须具备哪个信号
  • 盘之感:下周关注这个形态能否抄底就看它
  • 刀锋:原药股概念下周还有发酵空间
  • 罗胖子88:技术复盘大概率为下跌中继
  • 东坡的美酒:周末全球不妙 A股大动静看下周
  • 上海老顾:深成指月末周期方向位置
  • 超级感悟:反弹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 《至少一个小时》红衣教主的新征程 《至少一个小时》红衣教主的新征程
    独家对话宗馥莉:父亲是座大山翻不过去 独家对话宗馥莉:父亲是座大山翻不过去
    王石:我的墓碑正面只有一个字 王石:我的墓碑正面只有一个字
    独家对话马静芬:褚时健是我丈夫 也是我师父 独家对话马静芬:褚时健是我丈夫 也是我师父
  • 沙漠雄鹰8:外围上扬A股同样的配方
  • 飞杨看市:新的番倍机会将开启你是否准备好
  • 马上钧:连续两日缩量反弹未改弱势格局
  • 黄-昭博:分化后的逢低机会值得考虑
  • 常长亭:什么是优质股 恶劣环境下依旧保持大增长
  • 用户5802441896:具备国产化替代能力的优势
  • 去采天边的那束涨停:核电为什么不涨?我来告诉你们
  • 推石的凡人:缺少做多力量股指震荡 科技股估值偏高存分歧
  • 04-08 安宁股份 002978 27.47
  • 04-02 越剑智能 603095 --
  • 04-01 成都先导 688222 --
  • 03-31 上能电气 300827 21.64
  • 03-31 华盛昌 002980 --
  • 团车网再度调低IPO募资额
  • 君实生物赴港IPO:研发烧钱
  • 苏州龙杰核心工艺将被淘汰
  • 三只松鼠:IPO仍在排队中
  • IPO排队者:高新成通关密码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