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一方面撤并学校、拆迁宅基地把农民往城里赶,一方面又大力倡导乡村振兴,想留住农民发展产业就地谋生。横竖就那几个人,折腾来折腾去,农民的钱袋子瘦了好几圈。
中午开车路过小时候读了7年的村小学,亲切感还在,环境外貌却早已物是人非。目前已改成村委会的办公地点,算算时间,停办差不多有10多年时间了。这样的变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记得当年,学校的操场上总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老师的教诲声伴随着阳光洒在每一个角落。如今,操场上只剩下几棵老树,见证着曾经的繁华。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的故事。他家在农村,父母辛辛苦苦种地,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也算安稳。可近几年,村里的学校关了,农田被征了,父母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朋友说,父母为了留住他,宁愿把地租出去,也不愿意让他回去。可他在城市里打工,收入虽然比农村多,但生活成本也高,根本不够支撑一个家庭。这样的矛盾,简直像是夹心饼干,外面看着光鲜,里面却空空如也。
乡村振兴的口号喊得响亮,然而实际操作中却像是给农民送了一份“空头支票”。政府希望农民留在地里发展,但没有配套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农民又怎能安心扎根?就像一棵树,如果没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再好的种子也难以生根发芽。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村庄的未来仿佛被锁在了一个无形的笼子里。
再说说那些乡村企业,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情况却是“纸上谈兵”。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迎接乡村振兴,盲目引进项目,却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有些地方兴起了“乡村旅游”,可真正能吸引游客的却寥寥无几。农民们辛辛苦苦修了几间民宿,结果却发现游客稀稀拉拉,生意惨淡。就像一场梦,醒来后发现一切都只是泡影。
而在这其中,农民的辛苦与无奈常常被忽视。想想那些在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劳作的农民,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差距,简直让人心疼。前几天我去一个朋友的农田,看到他正忙着种地,脸上挂着汗水,却满脸愁苦。他说,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收成却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还不够还贷款的。这样的日子,谁能说得清?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梦想,想成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可如今,看到农村学校的现状,心中不免感到一阵无奈。教育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未来。而如今,许多孩子因为学校的撤并,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乡村振兴的路上,唯有真正倾听农民的声音,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常常说,发展要尊重规律,尊重人性。只有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就像一棵树,只有根扎得深,才能枝繁叶茂。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乡村振兴时,不妨多想想那些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希望,才是乡村振兴的真正动力。各位读友,你们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中午开车路过小时候读了7年的村小学,亲切感还在,环境外貌却早已物是人非。目前已改成村委会的办公地点,算算时间,停办差不多有10多年时间了。这样的变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记得当年,学校的操场上总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老师的教诲声伴随着阳光洒在每一个角落。如今,操场上只剩下几棵老树,见证着曾经的繁华。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的故事。他家在农村,父母辛辛苦苦种地,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也算安稳。可近几年,村里的学校关了,农田被征了,父母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朋友说,父母为了留住他,宁愿把地租出去,也不愿意让他回去。可他在城市里打工,收入虽然比农村多,但生活成本也高,根本不够支撑一个家庭。这样的矛盾,简直像是夹心饼干,外面看着光鲜,里面却空空如也。
乡村振兴的口号喊得响亮,然而实际操作中却像是给农民送了一份“空头支票”。政府希望农民留在地里发展,但没有配套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农民又怎能安心扎根?就像一棵树,如果没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再好的种子也难以生根发芽。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村庄的未来仿佛被锁在了一个无形的笼子里。
再说说那些乡村企业,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情况却是“纸上谈兵”。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迎接乡村振兴,盲目引进项目,却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有些地方兴起了“乡村旅游”,可真正能吸引游客的却寥寥无几。农民们辛辛苦苦修了几间民宿,结果却发现游客稀稀拉拉,生意惨淡。就像一场梦,醒来后发现一切都只是泡影。
而在这其中,农民的辛苦与无奈常常被忽视。想想那些在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劳作的农民,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差距,简直让人心疼。前几天我去一个朋友的农田,看到他正忙着种地,脸上挂着汗水,却满脸愁苦。他说,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收成却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还不够还贷款的。这样的日子,谁能说得清?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梦想,想成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可如今,看到农村学校的现状,心中不免感到一阵无奈。教育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未来。而如今,许多孩子因为学校的撤并,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乡村振兴的路上,唯有真正倾听农民的声音,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常常说,发展要尊重规律,尊重人性。只有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就像一棵树,只有根扎得深,才能枝繁叶茂。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乡村振兴时,不妨多想想那些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希望,才是乡村振兴的真正动力。各位读友,你们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