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

【英文名】

【别名】龙胆、苦胆草、胆草

【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nge、三花龙胆pall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性状】

龙胆: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长1~3cm,直径0.3~1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味甚苦。

坚龙胆:表面无横皱纹,外皮膜质,易脱落,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

【鉴别】

(1)本品横切面:龙胆表皮细胞有时残存,外壁较厚。皮层窄;外皮层细胞类方形,壁稍厚,木栓化;内皮层细胞切向延长,每一细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方形小细胞。韧皮部宽广,有裂隙。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3~10个群束。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坚龙胆内皮层以外组织多已脱落。木质部导管发达,均匀密布。无髓部。

粉末淡黄棕色。龙胆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类纺锤形,每一细胞由横壁分隔成数个扁方形的小细胞。内皮层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甚大,平周壁观纤细的横向纹理,每一细胞由纵隔壁分隔成数个栅状小细胞,纵隔壁大多连珠状增厚。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约至45μm。

坚龙胆无外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平周壁的横向纹理较粗而密,有的粗达3μm,每一细胞分隔成多数栅状小细胞,隔壁稍增厚或呈连珠状。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浸渍4~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龙胆苦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20:2:1)为展开剂,二次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理论板数按龙胆苦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内标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即得。

测定法精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精密量取该溶液和内标溶液各5ml[8u58药材网www.8u58.com],摇匀,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本品中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110ml,放置12小时,时时振摇,精密量取上清液2ml,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内标溶液2ml,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本品含龙胆苦苷()不得少于1。0%。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3~6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配以柴胡、山栀、黄芩,则清肝泻火;配木通、车前子、泽泻,则清利湿热;配黄连、牛黄、钩藤,则泻火定惊;配茵陈、郁金、黄柏,则利湿退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龙胆

释名亦名陵游。

气味(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

1、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

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

一茶匙,水煎,温服。

3、谷疸、劳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劳疸因过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

参三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

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药量。治劳疸,可增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

至七枚,以猪胆代牛胆和丸。

4、盗汗。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

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5、咽喉热痛。用龙胆磨水服。

6、目涩。用生龙胆捣汁一合,加黄连浸汁一匙,调匀点眼。

7、眼中流脓。用龙胆、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8、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

煮成一碗。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9、突然尿血不止。以龙胆煎服。

《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