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本草图经》曰:“夏初生苗,高三四尺许。根带紫色,叶似苜蓿而大,七月有花黄白色,其子作穗如青绿豆而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异名:亚拉闷,石中明,小决明,江蓠子,假花生,假咖啡豆,芹决,夜关门,马蹄子,羊尾豆,地槐根,野地豆苗,猪屎豆,槐藤,狭小豆,草决明,葛猛茶,千里光,咖啡豆,野青豆,闹牛黄,吐胡米且困德,夜拉子,野花生,决明草,羊触足,散格斯布也,决完子,狄水豆,铃铛草,猪屎夹,误志,喉白草,雷公刀,槐豆,细叶猪屎豆,...
出处: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名鉴,全国中草药汇编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广大地区有栽培,一般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药材鉴别
(1)决明:呈四棱性短圆柱形,一端钝圆,另一端倾斜并有尖头,长4-6mm,宽2-3mm。表面棕绿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背腹面各有1条凸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从脐点向合点斜向的浅棕色线形凹纹。质坚硬。横切面种皮薄;胚乳灰白色,半透明;胚黄色,两片子叶重叠呈S状折曲。完整种子气微,破碎后有微弱豆腥气;味微苦,稍带粘性。
(2)小决明:短圆柱形,长3-5mm,宽2-2.5mm。棱线两侧各有1条宽广的浅黄棕色带。以籽粒饱满,色绿棕者为佳。
出处:中华本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采集加工:9~10月间,果实成熟后,荚果变黄褐色时采收,将全株割下晒干,打下种子即可。
炮制
①决明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②炒决明子:决明子炒至稍鼓起,微有香气,放凉。用时打碎或碾碎。
性味归经: 味苦、甘、咸,性微寒。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种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全草或叶:祛风,清热,明目,润肠。用于流感,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大量可用至30g;或研末;或泡茶饮。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便溏者慎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用处方
1. 治急性结膜炎:
草决明、菊花、蝉蜕、青葙子各15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 治急性角膜炎:
决明子15g,菊花9g,谷精草9g,荆芥9g,黄连6g,木通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 治失明,目中无他病,无所见,如绢中视:
马蹄决明二升捣筛,以粥饮服方寸匕。忌鱼、蒜、猪肉、辛菜。(《僧深集方》决明散)
4. 治夜盲症:
决明子、枸杞子各9g,猪肝适量。水煎,食肝服汤。(《浙江药用植物志》)
5. 治雀目:决明子二两,地肤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6. 治视物不清:
草决明(炒)二钱,白蒺藜(炒,去刺)四钱,防风二钱。为细末。用猪肝一块,竹刀薄剖,入末药在内,饭上蒸熟,去药食之。(《冯氏锦囊》还明散)
7. 治风热偏头痛:
决明子、野菊花各9g,川芎、蔓荆子、全蝎各6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8. 治高血压病:
①决明子适量,炒黄,捣成粗粉。加糖泡开水服,每次3g,每日3次。
②决明子15g,夏枯草9g。水煎连服1个月。(《全国中草药汇编》)
9. 治慢性便秘及卒中后顽固便秘:
决明子1升。炒香,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3次,每回3g,连服3-5d,大便自然通顺,且排出成形粪便而不泄泻,此后继续每日服少量,维持经常通便,并能促进食欲,恢复健康。(《本草推陈》)
10. 治习惯性便秘:
决明子18g,郁李仁18g。沸水冲泡代茶。(《安徽中草药》)
11. 治小儿疳积:
草决明子9g。研末,鸡肝一具,捣烂,白酒少许,调和成饼,蒸熟服。(《江西草药》)
12. 治口腔炎:
决明子60g。浓煎频频含漱。(《安徽中草药》)
13. 治真菌性阴道炎:
决明子适量。水煎熏洗外阴及阴道。(《浙江药用植物志》)
14. 治发背:
草决明(生用)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重,亦切碎,水三升,煮取一升。温分二服。(《普济方》)
15. 治癣久不瘥者:
决明子为细末,入少轻粉拌匀。先以物擦癣,令微破,以药敷之。(《百一选方》)
中成药
(收录于《新编国家中成药》,共计83种,以下列出10种)
复方决明片
石斛明目丸
牛黄降压片
千柏鼻炎片
养血清脑颗粒(丸)
障翳散
血脂宁丸
正心降脂片
明藿降脂颗粒
止血祛瘀明目片
药理作用
(共收录33种,以下列出6种)
(图片来源于华柄数据服务平台)
相关医案
(共收录100篇,以下列出3篇)
(图片来源于华柄数据服务平台)
申明:文中所有处方仅供参考,请以医师开具处方为准!
参考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公司网站收集整理,所有数据均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