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儿菜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小时候常挖回来喂猪,但其实它还是一味抗肿瘤的中药,学名小蓟,最早记载小蓟的本草—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文中很详备地记述了它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重订严氏济生方》的小蓟饮子方和《十药神书》的十灰散方都是善用小蓟凉血止血的范例。
《中华药典》记载小蓟: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主治】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现代研究证明刺儿菜每100克嫩茎叶含蛋白质4.8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5克,钙216毫克,磷93毫克,铁10.2毫克,胡萝卜素7.35毫克,维生素B2 0.39毫克,维生素C47毫克。
药理实验后证明在体外有抑菌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肺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醇浸剂能抑制结核杆菌,注射能升高血压(口服无)。这对于掌握小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有一定的帮助。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很多古代医家都有用小蓟的记载,张锡纯发现并记载了小蓟的根和茎上所结的疙瘩同样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作用,而且比茎叶更胜一筹。这一记载,是对本草学的一大贡献。他说:“鲜小蓟根味微辛,气微腥,性凉而润。为其气腥与血同类,且又性凉濡润,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种种诸效也。”
小蓟药可以新鲜食用、药用,鲜药可用30~60g。外用时鲜者捣汁或外敷,或煎汤外洗。煎药时注意不可过煎,不宜用铁器煎药。如《品汇精要》说:“忌犯铁器”。因其性凉,故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我在临床上喜用鲜小蓟等多味鲜药组合治疗五心烦热导致的白血病。如治周某,女,33岁。2013年10月10日初诊。2011年3月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完全缓解。但二年后复发,再次化疗七个月,未能完全缓解,转中医治疗。症见五心烦热,喜凉饮,盗汗,四肢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数。血色素989/L,白细胞6.3×109/L,血小板121X109L,骨髓象:原始单核细胞2.5%,幼稚单核细胞10.5%。
辨证:阴血亏虚,热毒炽盛。
予基本方鲜生地、鲜小蓟等服用20天后,上述症状消失。继续服用原方1个月后复查血象、骨髓象取得完全缓解。叮嘱患者间断服用以上基本方半年便于巩固疗效,二年后随访未见复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