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海省博物馆)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的禾科植物

生活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秆” gǎn,形声字,‘稈’的简体字,从禾旱声,‘稈’字目前最早见于东汉《说文》小篆。禾,与禾科植物有关;干,丫字形树杈,此处引用‘没有水分’的引申义。 造字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的禾科植物,后泛指草类植物的茎。

古文释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旱切,音笴。同稈。

【左傳·昭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秆焉。【註】秉,把也。秆,槀也。

【集韻】古旱切,音笴。與杆同。

【博雅】稻穰謂之稈。

【說文】禾莖也。引春秋傳:或投一秉稈。今左傳昭二十七年作或取一秉秆。

转载自汉字历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