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盐碱地上将长出巨型稻

4月17日,天津市宁河区绿萝家庭农场开始大棚育秧,品种为***团队培育的新型高杆高产水稻品种“超级耐盐碱巨型稻”。一个月左右后,天津宁河区东棘头镇东白庄农场将插秧移栽这批巨型稻。天津的盐碱地上,首次规模化试种***团队的巨型稻。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决保障我国人民生存之基。然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何其容易?14亿人口,占世界的18%;可耕地19亿亩,占全世界的7%,人均1.43亩,是世界人均量的1/3。面对养活自己的难题,我们必须更大可能扩大可耕地面积,同时提高产量,促进粮食“增量提质”。
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目前我国盐碱地总面积达14.87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0.3%。这些一度被认为是“绿色植物生长的禁区”,如果大部分能种上粮食,我国相当于增加80%左右的可耕地。天津各类盐碱地面积1958.9平方公里,约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86.3%,其中重度盐碱化的土壤占陆地区域的53.5%。如果“超级耐盐碱巨型稻”试种成功,出产“小站稻”的天津,又将更多出产“超级耐盐碱巨型稻”,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据了解,2021年3月,科技部批复同意支持湖南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聚焦品种的培育,耐盐碱水稻科研团队在内蒙古、新疆、广东等多地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部分试验田亩产超过500公斤,有的甚至突破了800公斤。如果顺利,10年内,我国有可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将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