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5个限高杆,太堵心

最近两天,各地公路上常见的限高杆,突然成了舆论场内的热门话题。国办督查室日前就货车行路难问题开展实地暗访,发现在限高杆的设置问题上,许多地方都存在各行其是、随意执法的问题,引发了不少关注。新华社记者跟随督查组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对部分路段货车通行一“限”了之,令企业和货车司机苦不堪言:各地限高杆标准混乱、高度不一,也给通行车辆造成了不少麻烦。

对于限高杆的存在,经常开车上路的司机朋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不论在城市还是乡间,我们不难看到各种不同规格、不同样式的限高杆。在城市道路与乡村道路中,限高杆的存在意义,主要是针对具体情况,对通行车辆的种类和荷载作出一定限制,从而起到维护行车秩序,保护路桥安全的作用。而在连接各市、县、乡、镇、村的公路上,限高杆的功能,则是为通行车辆提供统一标准,因此决不能出现“一地一标准”的情况。

对此,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明确规定:“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高。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净高应为5.00m;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净高应为4.50m。”因此,任何地方在公路上设立低于4.5米的限高杆,实际上都是违规行为。面对白纸黑字的规定,不论当地有关部门提出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无法为那些只有两三米高,而且高低各异的公路限高杆“洗白”。

对那些常年奔走在各级公路上,以运货为生的货车司机而言,一重又一重的违规限高杆,就是一道道令人望而生畏的关口。在许多情况下,货车司机都有可能在并无超载的情况下,遭遇“英雄难过限高杆”的窘境。为此,他们或要出钱打通关系,找“黄牛”买路进城,或要放弃正常通行,通过雇小车“蚂蚁搬家”的方式把货物零散运出。这些操作,既给这些平凡的劳动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也是对社会运行效率的一种折损。

如果将我们的国家与社会比喻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连接各地的公路系统,便如同是为这个生命体输送“氧气”的血管。血管通畅,有利于身体健康;血管淤塞,则难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无端横亘在各级公路上,为货运车辆制造阻碍的限高杆,就像是血管里的“梗阻”和“血栓”,不仅严重损害货运司机群体的合法权益,对我国的物流产业乃至国民经济,也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国民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打通这些存在于细微之处的“梗阻”和“血栓”,对“内循环”的通畅有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上看,限高杆的问题虽看起来具体,与此相关的政策问题却并非小事。如今,在国办督查室的暗访与各级媒体的报道之下,这个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还望各地有关部门能借此机会认真倾听公众的呼声,切实依规对有关问题加以整改,彻底解决这个本不该是问题的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