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临近,正是粽子产销旺季,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传统灰粽备受市场青睐,这两天二十多个“粽娘”们忙得不亦乐乎,传统工艺成为网红产品,带动了当地水族妇女增收。

走进三都县贵州益帮食品有限公司传统手工粽生产车间内,一阵浓浓的粽香扑鼻而来,二十多个“粽娘”们早已忙得不亦乐乎。只见她们清洗粽叶、整理稻草、拌草灰、切肉,一切准备就绪,随后便开始包粽子。折粽叶、装米、装馅料、缠稻草、绑粽子……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很快一个个棱角分明、翠绿饱满的粽子便盛满了筐子。

千百年来,三都水族群众一直沿袭祖辈制作稻香灰粽的方法,将稻草秆烧成草灰,经过过滤之后,加入大蒜、新鲜花椒水一起与糯米搅拌,并佐以板栗、红豆等食材,再利用稻草秆子作为绑带包制。燃稻为碱、谷秆裹身,这样做出来的粽子清香可口、回味绵长。三都县贵州益帮食品有限公司坚持采用这样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粽子,同时在粽子口味和产品包装等方面做了创新,深受消费者青睐。

贵州益帮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蒙治帮介绍到,“临近端午,我们开发了这个粽子的礼盒,有鲜肉灰粽、板栗鲜肉灰粽、黄糕粑、豆粽等多种口味可以混装,现在我们在网上接到了不少这个礼盒的单子,我们多开发这条生产线,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据了解,贵州益帮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开始投资生产,主要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食品多种多样、口味丰富。今年,传统手工粽生产加工近两个月的时间,目前通过线上网络直销实现日销6000个,订单突破10万单,主要销往浙江、广州、重庆、贵阳等地。

贵州台黔南站:王世珍 三都融媒:陈明珠 苏沛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