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老妈去地里掰玉米,心血来潮,捡了根玉米杆,剥去叶子,碧绿的玉米杆一节节露出来,看着汁水丰富 ,煞是诱人哈。
看见我在“贪婪”地吸了口玉米杆的汁液,又呸呸起来,一点不甜啊!老妈笑起来,一脸“嫌弃”地说我道,“和小时候一样,不知道仔细挑,就知道吃。你拿那根,玉米棒那么大,杆咋会甜啊!”
哎,人就是这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儿时的我,看见玉米杆走不动,甜杆啊!可惜我不擅长观察,老妈在玉米地里转一圈,拔出来两棵,棵棵都甜,汁水还多。
老妈传授多次经验给我,“你仔细看看,妈妈拔出来的玉米杆,都没有结玉米棒,光长杆儿了,这种甜。你再看看,这棵周围几棵,玉米棒都结的大,养分攻到玉米粒上了,杆不会甜的。”
认真观察后,想实践一下,奈何老妈眼尖 能找到的,她早就拔出来了。那些不结玉米棒的玉米杆,她叫“哑巴杆”,既然没有玉米棒,该早早拔去,给周围的玉米腾地方和养分。偶有漏网之鱼,我们去玉米地时,打牙祭,姐弟几个都可高兴。
那时候,能吃到广东甘蔗,只有过年时,倒是玉米杆能吃上一两个月哈!偶尔邻村有那家种甘蔗,都是绿皮儿的,家人也会买一根,但品质根本不能和紫皮广东甘蔗比。还是地里的玉米杆好,不要钱,还能找到,哈哈。
后来几年,见我们姐弟爱吃,一脸满足的样子,老妈就留了一些,让它们自然生长,也成了我们去玉米地干活的巨大动力哈!
有一年,老妈甚至在地头种了一小片甘蔗,惹得我们姐弟去地干活的情绪高涨,天天盼着那几十根儿绿皮儿甜杆早日能吃到嘴里。然而,结果是,还没有长成,便不翼而飞,只留下不能吃的甘蔗头那一段带叶子的。接下来,尽管我们一再请求,老妈再也不愿意种了。
邻居家的玉米地,没有人时,是断然不能去的,即使隔着垅看到了,也只能“望杆兴叹”,为了避免误会嘛!邻居在时,是另一回事儿,只需说一声,拔根不结棒子的玉米杆,没问题。
那时候,跟着大人去地干活,带的水喝完了,口干舌燥,又不敢先回去,无奈地跟着大人的节奏走,脸上写着一万个不愿意。老妈自然知道孩子的想法,说,这一垅到头了,给你们找根甜杆,咋样?这一句话,好像是针***,立刻让我们老老实实继续干了。
一般来说,玉米棒结出来后,才能看出来哪根甜,也是我们追寻的开始。当然,玉米杆可以随便吃,那是在玉米棒收完后,满地站立的玉米杆,想尝哪个尝哪个。
掰完了玉米棒,大片大片的玉米杆堆在地上,等待铡刀截断。秸秆还田,是年年必须的,尤其玉米杆,秋耕底肥只要组成部分。
我是老大,姐弟中第一个学会铡玉米杆的人,老妈蹲在地上,负责递玉米杆,放在铡刀下面。有时候,妈妈凭直觉,抽出来一根玉米杆,铡去顶部和根部,递给我, 哇呀呀 ,还真甜啊!
这一点,真学不来,妈妈小时候该尝过多少玉米杆,才练就一双慧眼呢!老妈说,她们在生产队干活,秋天里,天天啃玉米杆,寻觅可吃的甜杆,经验丰富。好吧,还是我们姐弟吃的少哈!
还吃过高粱杆,长长的秫秸箭下,节比较长,但很少有甜而又汁液的,想吃,更是难找。
……
哎,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想吃甘蔗,一年四季都有,时令的不用说,不到季节时,真空包装的上场,倒是玉米杆不好找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