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在中国,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最核心的是以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为主的大西北,这里的荞麦既是主食,也是旧时饥荒年代的救命粮,人们对荞麦有着相当的心理依赖。其次是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贵等地,人数虽不断众多,但作为彝族的第一主食,且大部分是苦荞,荞麦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排第三的是京、冀、豫的华北和内蒙,这里也是面食爱好者的乐园,荞麦自然是少不了的。
荞麦有着特殊的自然气息,荞麦米本身硬实,不磨成面,吃起来挺费劲,但又因缺乏面筋,难以塑性,所以,用百分百的荞麦粉制作面食并不多见,一般地,多少都会掺些小麦粉,这样既能保持荞面原有的面香,又能获得较柔和的口感。
▲陕北红花的荞麦花海
纵观我国荞麦的制作方式,主要有几类,第一是用水调和成糊状,蒸煮成型后食用;第二类是或切或压成面条面片,煮制;第三类是和成面团后,直接成型,另外还有其它一些花式做法,让食材君慢慢道来。
— 面条类 —
羊肉臊子剁荞面,开店婆姨赶脚汉
荞麦手擀面
▲凉拌手擀荞麦面
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传统面食,和成面团后,擀面杖擀成面皮,再切制的面条,煮熟食用。食用时加上各式不同的佐料。荞麦手擀面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剁荞面”
剁荞面
▲剁荞面要配羊肉汤
陕北的一种少擀刀切面,用的是双柄长刀,刀大但不锋利,不用切而是剁,靠刀的重力,把面片剁压成条,双手操作,速度极快,通常配羊肉臊子,鲜润滑爽,面香可口。
剁荞面是陕北婆姨们必备的拿手本领,新媳妇进门,公婆首先要看的就是看会不会剁荞面,“媳妇强不强,先看荞面剁得长不长;媳妇利不利,就看荞面剁得细不细。”
荞面饸饹
虽然大刀切面好吃,但由于荞面黏性差,我大天朝最常用来制作荞麦面的方式是:用“饸饹床”压制。这种压出的饸饹面基本遍布北方各省,陕西一般冷热两吃,夏季凉吃,用盐、醋、芥末、蒜汁、芝麻酱和红油辣子调味。冬季热吃,热饸饹浇臊子,上撒香菜、蒜苗丝和胡椒粉。
— 面片类 —
荞面圪托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
荞面猫耳朵/圪坨
中式贝壳意面
暂且把“猫耳朵”也放在面片类。猫耳朵是用手指把面团搓出小耳朵形状的荞麦面食,在北方非常普遍,始于明代山西,后传到陕冀鲁豫乃至江南一带,山西人也称“圪垛儿”、“圪搓面”、“麻食”,陕西称“圪坨”、或“猴耳朵”。除了作为日常面食,猫耳朵还用来待客和婚嫁宴宾。晋中讲究女婿到岳父家要吃猫耳朵,意思是“听话媳妇的话”。山西配面卤,陕西配羊汤。
踅(xué)面
古老的方便面
陕西合阳踅面算是是快餐,说它是最早的方便面也不为过。合阳踅面用七成荞面与三成小麦面加水混合成面糊,摊成面皮(荞麦煎饼的做法)、再切成面条。吃时入沸水不要等,一涮就得,干拌/入汤皆宜,调味可食。
荞面欹欹
菱形面片
也叫写作“荞面棋棋”,用二合面(荞面配白面各一半)和成面团,饧后,擀成2毫米厚薄饼,在切成约3厘米宽的菱形块,下锅煮制既得,吃时配面卤。
荞面煎饼
陕西春饼
▲子长荞麦煎饼
荞面煎饼也是要先洗出淀粉糊,然后放到平底锅上烙成一张张薄如纸张柔软细腻的薄饼,或凉拌,或卷上自己喜欢吃的菜,菜香料足,口感醇厚鲜美,很受陕北人喜爱。
— 凉粉类 —
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妹子我生就是你的人!
荞面凉粉
荞面中的淀粉洗出,再放煮成稠稀适中的面糊,放凉成型后,切成条,配上酱汁食用。
荞麦搅团
陕西,甘肃,宁夏等西北农村的家常主食。呈圆形,在很多地区称做“团圆饭”,烧一锅开水,一手洒入荞麦粉,另一手拿长筷子或擀面杖不停搅拌。待凉后结块配上“醋水”凉拌,“醋水”是由香油、辣椒、蒜泥、姜沫、芝麻等做成的拌汁,冬天配上用肉丝、葱花、香菜、辣椒、青萝卜片等熬制的鲜汤菜一起食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配上热滚烫鲜美的热汤,倍感暖意。
荞麦碗托
▲德宝肉酱碗托
山西陕西的荞麦碗托,以荞麦淀粉为主料,和成面糊,放入碗中蒸制而成,类切成条或菱形,加蒜末、辣椒、醋拌食凉吃,或以绿豆芽热炒。类似甘肃、宁夏的荞麦凉粉。
荞麦灌肠
▲山西的荞麦灌肠和碗托傻傻的分不清
山西的荞麦灌肠和肠没有任何关系,制作方式类似碗托,只是叫法不同。而陕北的荞面灌肠,确实是把荞面糊灌入大肠中蒸制出来的,吃时切片配蒜泥辣椒汁,是一道过年的杀猪菜。
荞面漏鱼
荞面漏鱼同荞面凉粉的做法相似,先洗出淀粉糊,放锅中煮熟后,把面糊倒入有网眼的篦子,漏入冷水盆中,即可形成荞面漏鱼。
— 糕饼类 —
荞麦花粉格生生,三哥哥今天要出远门;
刮风下雨响雷声,倒教我妹妹不放心。
荞麦扁团
江南的菜团子
江苏省泰兴的荞麦扁团,是著名的传统小吃,老少皆宜,荞麦面团宝馅,用豆油煎制,馅料多为青菜、白菜、菠菜、芹菜或秧草等。
荞麦扒糕
老北京的夏季小吃
是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一带的夏季小吃,荞麦面粉熬成灰色糊状,团拍成小饼放入凉水盆中。以荞麦面糊为原料,夏天常与凉粉一起搭售。食用时切成小块,佐以拌汁食用。
苦荞粑粑
彝族主食之魂
▲苦荞粑粑蘸蜂蜜,既是彝族传统的食品,又是待客的美食。
荞麦是我国彝族,尤其是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最主要的主食,彝族吃的荞麦也分为苦荞和甜荞,和汉族不同,彝族一苦荞为主。荞粑是彝族人的日常,用开水和开荞麦粉成糊状,然后用蒸、煮、烙、烧的方式成型,一般都用苦荞粉做,冷食为主。除此之外还有荞糕、荞麦饭、荞米饭和荞汤巴等。
荞酥
荞界的点心
威宁荞酥是贵州彝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食品,用苦荞粉加猪油红糖、白糖制作,因色泽金黄又称“金酥”,是荞面面食中不可多得的点心,荞酥味香,入口易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