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血糖总是高,原来糖友吃晚餐时犯了3个错

张老师70多岁了,是退休老师,也是个老糖友了。

她患糖尿病几十年了 ,每天都坚持吃药、打长效胰岛素,血糖控制的还不错。

但张老师并不满意,总觉得是药三分毒,寻思着自己血糖控制的还行,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摆脱药物的束缚。

一天,她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欧美那边流行一种“饥饿疗法”,说是经常饿一饿,对健康反而有利。

张老师心想:道家不是也有”辟谷“的修炼方法吗,这法子看来靠谱,而且糖尿病本来就要控制饮食,我试试!

于是,她晚上就不吃饭了,想着连降糖药也给省了。

可没过多久,有一天出门散步,直接眼前一黑栽倒在了路边。送到医院一检查,低血糖了,得赶紧补葡萄糖。

医生问明情况后,对张老师这种做法是又气又恼:“您怎么能这么胡闹呢?不吃晚饭降糖?这哪是降糖,这是折寿!

张老师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三种错误的对待晚餐的做法,并介绍科学的饮食原则


01

三种错误做法


1.不吃晚餐


曾经有糖友因为空腹血糖总是高,于是灵机一动,干脆不吃晚餐了,”我都不吃晚饭了,看你还怎么升高!“

但是,这种做法不但不起作用 ,反而会适得其反。

短期内不吃饭,人是不会饿死的。因为当人长时间未进食时,肝脏储备的”肝糖原“就会释放进入血液,以维持血糖的浓度。

更让人无语的是,肝脏调节血糖的这种功能往往会过度发挥,导致血糖反跳性的升高。

所以,不吃晚餐,不但空腹血糖降不下去,反而会升的更高,并且消耗了糖原储备,加重肝脏负担。

更有甚者,对于晚上需要注射长效或者中效胰岛素治疗的糖友,甚至容易导致夜间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后,轻则导致升糖激素分泌,空腹血糖 升高,重则出现低血糖昏迷,危及生命。

所以,不吃晚餐,这种做法不可取。


2.吃得太多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尤其是对很多上班族来说,午餐时间有限,一般都是简单对付一下,下班后时间相对充裕,免不了想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往往会吃的比较丰盛。

如果遇上三五好友邀约,或者同事聚餐,更难免盛情难却,不知不觉就吃的多了。

但是对于糖友来说,晚餐却是最需要注意的。

晚餐到下一餐的间隔时间长,入睡之后能量消耗减少,食物在肠胃消化的时间延长,一方面增加了胃肠道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胰岛细胞的负担,不利于血糖控制。

晚餐吃的多,同样不可取。


3.吃得太晚


早上8点左右吃早餐,12点左右吃午餐,间隔差不多4个小时。


但是很多上班族下班晚,或者晚上加班,往往七八点、甚至八九点才吃晚餐,午餐、晚餐会间隔七八个小时。这非常不合理。

晚餐吃得太晚,午餐和晚餐两餐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餐前出现低血糖,也可能增加肝糖原输出,血糖反跳性升高。

另外长时间的饥饿,会引起游离脂肪酸升高,伴胰岛素浓度降低,从而增加胰岛素抵抗,最后导致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浓度都增加。

以上三种对待晚餐的习惯都不可取,对血糖控制不利,下面介绍几个科学的饮食原则。



02

科学的饮食原则


1.早点吃饭


对于按时上下班的天选打工人来说,早餐、午餐的时间基本固定,这个要求主要针对晚餐,最好在晚上6点左右进餐,不宜过晚。

但是这也会产生另一个难题:现代人夜生活丰富,往往睡的比狗晚,晚餐吃太早,到睡觉前又会产生饥饿感。

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减少晚上正餐的量,留一部分胃口用于晚上加餐,避免睡前摄食过多,导致血糖大幅波动。

具体食物的选择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主食可以选择麦片、全麦面包等;肉类选择低盐肉干、肉脯等,也可以用豆腐干等豆制品来代替肉类;蔬菜选择可以生吃的生菜、西红柿、黄瓜等;油脂类选择原味坚果。

比如:


晚上6点先吃1-2片全麦面包或一碗麦片,搭配着豆浆、牛奶、蔬菜等食物,加餐时再吃少量余下的主食和肉类、蔬菜。


需要注意的是,晚上入睡之后能量消耗小,加餐尽量不要选择高热量的食物,避免夜间血糖过度升高。

小贴士:


对于使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友,由于这两类药容易出现低血糖,最好睡前多监测一下血糖,如果低于6mmol/L,建议适当加餐。


2.适量主食,均衡饮食


晚餐不能吃太多,但是也不宜吃太少。进食过少容易饿得快,饿了之后再进食,反而更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使用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的糖友,晚餐如果吃太少,还容易引起低血糖。

因此,最好找专科医生或者营养师制定一份饮食方案,平时就按照方案的分量进餐。

一般建议晚餐能量占全天能量的三分之一。

在定时定量的基础上,还要保证营养均衡。粗粮、蛋白质和适量油脂搭配着摄入,既保证了营养,同时 ,混合餐还有利于延长饱腹时间,避免饥饿感,平稳血糖。

小贴士:


进餐时,按照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的顺序,先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 ,后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这样有利于血糖平稳。


3.保证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成分。


它可以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更平稳 。


所以,膳食纤维也是维持营养均衡的一分子。晚餐至少要保证10克的膳食纤维摄入,每天应摄入25-30克的膳食纤维。


粗粮比精加工的米面膳食纤维含量更高,建议糖友优先选择。


比如:


小麦粉含膳食纤维0.8%,大米含0.6%。而整粒小麦、干玉米、黑大麦、带皮荞麦、燕麦、红豆等粗粮分别能达到10.8%、8%、15.2%、13.3%、6%、7.7%。


如果晚餐能吃50克粗粮,就能摄入大约5克的膳食纤维。

叶菜和菌类也含有大量膳食纤维。

叶菜通常在1.0%-2.2%,菌类能达到1.5%-3%,如果晚餐能吃半斤叶菜和菌类蔬菜,大约能摄入2.5-7.5克膳食纤维。


4.清淡饮食


脂肪对健康的危害大家都有所了解。

过多脂肪摄入会导致超重及肥胖,对血糖、血脂、血压都有不利影响,而“三高”又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

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它升高胆固醇。在肥肉、动物皮、奶油等食物中含量较高。

建议多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豆制品。

肉类建议选脂肪含量低的品种,比如里脊肉、腿肉、去皮禽肉、鱼肉、虾、兔肉等。

加工肉制品高脂高盐,还含有亚硝酸盐,不宜过多食用。


五.烹饪方式


烹饪食物的时候,尽量选择蒸、煮、慢炖,或者凉拌,避免油炸、爆炒的方式,减少脂肪含量。

油品的选择,建议尽量使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少用或者不用猪油等动物性食用油。

总之,糖友晚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随意增减;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不要吃得太晚,搞清楚进餐顺序,就能平稳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