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荞麦花

应海军同学邀请,83农经班几个热心同学决定去陕北定边看荞麦花,群里一扇火,同学们都很高兴,大家一起约走。
(一)
第一站,铜川,世文同学很热情,本来,我是周三请的年休假,世文非要我们周二晚上到,为此,我让我高中同学张宏去长安滦镇红庙村,去李文泉的户太八号葡萄园子,买了12箱户太八号葡萄,8月13号,户太八号葡萄应该还没有很成熟,但文泉同学还是想办法,因为在户太八号葡萄栽植方面,文泉也是很有经验的,张宏于下午三点多,送到我家,我联系我侄子送我到铜川,段红侠同学两点到我家,时间恰到好处。
五点,到铜川。世文在我们班是年龄比较小的同学,毕业多年以后,我们一直有联系,红侠是带了老公的,大概是三十年前,我去过红侠家,去过凤翔县,那是省农业厅在凤翔开了一个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会议,华同绪处长派我去参加,我很高兴,因为我有同学在宝鸡凤翔县,那时交通是很不方便的,我在西安汽车站坐上了去凤翔的长途汽车,去凤翔开会空隙,见了段红侠,见了她老公,这次,红侠的老公说上次我去他家的时候,我们见过一面,应该是我忘了。

世文很有头脑,在铜川耀州区小丘镇?底村长租了一个院子,这次同学来,世文是有准备的,买了羊肉,买了大肉,带了烤肉炉子,又在他租的地里我们摘了西红柿,丝瓜,茄子,黄瓜,秋葵,豆角,辣子,红苕叶子,晚上,一桌很丰盛的农家晚宴,都是无公害,纯天然的食材,自己动手,红侠和我老婆丽霞两个洗菜,切菜,我和老王做菜,世文烤肉,
世文带的酒,世文同学自己酿的二粮液,是用大米和包谷自己发酵,用蒸锅蒸馏,提纯而成,很好喝,不醉人,喝多了,第二天不难受的那种,两年前,我喝过,这次我们五个人喝了两瓶,两斤多,其实是丽霞和红侠喝的很少,主要是我们三个喝,都喝多了,哈哈。
(二)

第二天,十四号,我是起来最早的,农村的早上,空气特别的好,早霞在天空轻快的漫舞,是多么的悠闲自在,不争于世,不屑于世,那是多么美好的田园风光,抓紧时间,我赶紧抓拍了几张照片,难得的光线,难得的时光,难得的农家光景。
早饭,我没有动手,是世文指挥着红侠,丽霞共同完成的。
吃过早饭,收拾完毕,世文要回铜川新区带东西,去定边,远门,必须带的换洗衣服等等,9点50分,我们从铜川新区出发,玉智说,晚上六点前赶到安塞就行,玉智想见他姐,我们也就不想过去太早,我问世文,又跟红侠老公商量,还是很想去香山,香山寺看看。
香山寺是我上次去照金红色历史学习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香山是观世音菩萨妙善公主肉身修行的地方,妙善公主千手千眼观音,有一个很美丽,很悲壮的美好传说,我在我的《照金.我们在党旗下宣誓》一文中有大概的介绍。

11点多,我们到了香山寺,不是周末,不是旅游旺季,人不是很多,车到景区门口,看着很近,也就没有想着去坐景交车,几个人商量,走着上去,没想到,看山容易上山难,看着很近的路程,上去走了好大一会,且,香山寺主要景点,是分为两个地方,一上必须要一下的,景色很美,蓝天白云,丹霞地貌,环境有特色。
进去看看,想是看看妙善公主修行的地方,从前面到后面,看着像,没找到,我有一个原则,进庙不会多问,可以看,可以转,但不会多问,不会多说。
后来我和世文走出来,段红侠和老王没出来,我也没看到妙善公主修行的地方,时间已经一点多了。
红侠说,这地方有斋饭,一个人交五元,可以吃斋饭,红霞很主动,世文,老王,丽霞们都同意,红霞主动交了斋饭钱,我们五个人,共进午餐,,,吃斋饭。
这是我第二次吃斋饭,上一次是同村同学,郭小英带我们去吃的,小英是我同村的,比我小一级的同学,是一个事业做的很大的老总,有心向善,也是一个有缘人。
吃完斋饭,世文买了下山景交车票,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已经到了景区门口,发动车,出发,去延安,玉智是一会一个电话,玉智在安塞出口等,一切都安排好了。

同学见面,就是有说不完的话,回味无穷,都有记忆的,各人都有相互的回忆,一切剪不断理还乱的回忆。
酒是必须的,也是必须的。
那是激发回忆的引子。
玉智晚上还要安排,我们一致回绝,感情可以继续,酒吗,就算了。
当天结束,休息。
晚上,玉智给我们安排住宿在紫金民俗宾馆,是在安塞著名标志,安塞腰鼓山下,是紧挨延河的一座山,当年,安塞人民用腰鼓舞迎来了中央红军,用腰鼓舞舞出了时代的赞歌,用腰鼓舞表现出了陕北汉子的豪迈与悲壮。用腰鼓舞出了民族精神,用腰鼓诠释了黄土高坡一种经久不息的民族鼓魂。


安塞腰鼓是很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塞腰鼓曾与1951年在天安门广场表演,
安塞腰鼓曾与2006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曾与2009年国庆60周年之际,在天安门广场千人同时举行大型表演。
(三)
上午9点,从安塞出发,11点40分,到达定边出口,海军已在出口等我们了。

吃完午饭,已是两点,海军安排我们去359旅当年产盐的地方,定边盐湖,当年王震带领359旅,响应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既抓生产,开垦南泥湾,又抓经济,开采盐业,生产生活必需品食盐,成立税局,开征盐税,发展盐田4000亩,生产52万驮,销售38.8万驮,有效保证中央红军的经济来源。保证了中央红军供应和需求。那些年轻的红军战士,以最简陋的居住环境,以最原始的生产工艺,以最简单的生产方式,从事红军战士最需要的生产经营活动。
住,在明城墙根下,
吃,糜子小米土豆,
行,简单简单简单,
简单的不能再形容的简单。
在359旅窑洞遗址纪念碑下,在明城墙傍,我们穿着海军同学专门定制的统一服装,打起印有陕西定边的伞,我们共同拉起了海军同学精心设计制作的“西安市农业学校八三农经班相聚定边”的横幅。虽然人不是很多,但我们代表着八三农经班,代表着西安农校。
在定边盐湖展览馆,在盐湖边,在晒盐场,我们看到了盐水,盐根,原生盐,再生盐,精盐,盐雕。还有盐场制作的千人大锅,清炖羊肉,供游人品尝,也是一个推介作用。
海军说他小时候也很可怜,没有糖吃,口袋装一块盐,想吃了,就晗在嘴里,说他小时候习惯了,我和段红侠拿了一块放嘴里,一会就受不了了,,海军在偷笑。


段红侠还是那个小孩子时的玩性,涂鸦了几张照片,发到我们班群里,供大家开心。
下一站,定边长茂滩林场。
石光银,一个沙漠深处的农民,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一个后来有着稳定收入的但却辞去乡林场场长工作,从84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治理沙漠30余万亩,被称为中国治沙第一人,带领一众乡亲在毛乌素沙漠南沿建起了一条长约百公里,宽约十几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
石光银治沙种树的事迹的得到国家认可,得到了世界农林组织肯定。

石光银做为十八大代表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国家领导人为其题词:壮志凌云
石光银是一个践行两山理论先行者。
海军同学也是很用心,专门安排我们参观了石光银治沙展览馆,激励我们向农业战线的榜样学习,也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见识了沙漠腹地建起的绿洲。
海军是我们班年龄比较小的同学,上学的时候,话不多,但人很机灵,篮球打的好,足球踢的好,毕业后很长时间没有见过,也是几年前联系上了,后来了解到,海军工作干的很有起色,毕业分配到定边县委农工部,又在廊坊上了两年大专,回来后又在乡镇干了几年,09年被任命为城管执法大队任大队长,海军同学的工作理念是,领导你只管安排工作,我只管干工作,你只看结果。海军干工作很有特色,几届县委领导都很赏识。

晚饭吃的有点晚,建辉和振良已到靖边,他俩去了靖边波浪谷,一种很有特色的陕北丹霞地貌,我在前几年去过两次。
靖边的小米很好吃,我依然记得上次去靖边买过小米,8块钱一斤,买了5斤。
有了建辉振良的加入,晚饭显得更加热闹,同学的回忆也更加丰富多彩。
(四)
第4天,按照海军同学安排,去看荞麦花。
荞麦,草本植物。茎赤褐质润柔。叶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花色呈白色或淡红色。果实呈三角形,有棱,比如粽子棱角分明,籽实可磨成粉做面食。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
唐白居易《村夜》诗:“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蕎麦花如雪。”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荞麦》:“蕎麦南北皆有,立秋前后下种,八九月收刈,性最畏霜。”

《此处有误:据有关记载,荞麦应该是有春夏秋冬皆可种植,分别程春荞夏荞秋荞冬荞……
据有关记载:荞麦一年四季都有播种: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也称春荞、夏荞、秋荞、冬荞。
各产区的具体适宜播期应根据品种的熟性(生育期)、当地的无霜期及>10℃的有效积温数,使荞麦的盛花期避开当地的高温(>26℃)期,同时保证霜前成熟为基本原则。
按地区可区分如下:我国北方旱作区及一年一作的高寒山地多春播;黄河流域冬麦区多夏播;长江以南及沿海的华中、华南地区多秋播;亚热带地区多冬播;西南高原地区春播或秋播。
——作者著注
清赵翼《自贵阳赴威宁作》诗:“三两茅棚嵌碧螺,坡边蕎麦水边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荞麦养育了几千年陕北儿女,在定边,荞麦可做荞麦面,荞麦凉粉,可做碗托,可做油馍可做软馍~~,在西安,陕西及其他地方,荞麦可能还有更广泛的用途,但在陕西北方,荞麦的价值是被发挥到了极致。
海军带我们参观了白玉山田园旅游花海区小涧子花海点,参观了白玉山田园旅游花海区陈峁峁花海点,观看了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中国定边荞麦花海主会场,那是定边荞麦花海最大的主会场,很大的场面,很大的压制荞面饸络机器,陕北人自己制作的荞面饸络机器。
午饭也是荞麦花海中心的农家乐。一种很接地气的陕北生态农家饭。
看完荞麦花海,吃完当地农家小吃,下午的路程,还是一路向西,过定边,过陕西边界,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已经到了宁夏盐池县,与宁与陕乡邻的两个省的两个地区的两个县,生活习惯十分相近,但却稍有不同的两个县。
领略了定边的特色,感受一下宁夏盐池县的风土人情,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宁县盐池,我们参观了盐池滩羊公园,参观了盐池古老城区与盐池新城,参观了盐池革命纪念馆,参观了长城关。
了解了花马池制盐历史,
了解了盐池县红色起源,
了解了盐池县的红色生产打盐忙,
了解了盐池县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参观了长城关,关外关内,长城关公园。
在陕北,在三边,在定边盐池一带,不知是荞麦适应了当地人民,还是当地人民适应了荞麦,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陕北人民把荞麦品种生产,种植,食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再加上对滩羊肉的精美制作,手抓羊肉,羊肉稍子荞麦饸络,实在是恰到好处,食之令人回味,听之令人口馋,想之令人常念。

而对于每道特色菜,海军同学都能适时的介绍出这个菜在定边做法与靖边,与榆林,与宁夏,甚至内蒙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海军同学对美食的研究,
世文同学对养生的研究,
已经分别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五)
王维安同学早上4点起床,赶了个大早,八点准时赶到定边与我们汇合,维安同学是榆林神木县,也是榆林当时我们班两个同学之一,毕业后分配到乡镇企业局,后来辞职下海自己干,搞过建筑,搞过装修,搞过园林,前年,申请了一个比较实用的国家政策内项目,去年开始营运,经营的也很有气色,事业干大了,人也忙活多了,整天不是开会就是培训,好不容易抽了个时间,起早赶到定边,也想见见同学们。

海军同学继续安排,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卾托克前旗,一场“陪你一起看草原”的活动开始了。
火炬文化公园,纯属民族祭祀活动,与宗教无关,一口铜锅,世界吉尼斯纪录,规模最大的民间祭火仪式,直径11米,高3.4米,火撑子27个,99位祭祀人员齐声诵读额金 (一种祭祀文章),其内容是为彰显蒙古民族的传统与辉煌。
大沙头,毛乌素沙漠最西面的源头,亦称鄂尔多斯沙地,也是蒙语“坏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属于鸟不拉屎的地方,前些年,前几十年,北方人民防风固沙,积极改善人居环境,种树种草,树进沙退,有限的沙坡头已经不多了,在榆林,在靖边,在定边,大面积的沙漠也只是做为旅游产业保留了几个,宁夏的沙坡头我没有去过,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响沙湾我在前几年去过,也是一个很大的沙漠群。


这些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全国贯彻两山理论,西北地区更是积极响应,在陕西,在陕北,在榆林,想要找一片大的沙漠,已经很难了。
看到了沙漠,大家都很兴奋,也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照片,合影,和视频。
晚上回到驻地,讨论完明天回家的打算,主要旅程结束。
同学情是剪不断,理不完相思情,同学情是几十年不见,见了就要弥补向天再借五百年缺憾情,同学情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丝丝缕缕牵挂情,多少年后,见过面的,没见过面的,只要相聚的那一刻,那就是最真情的一刻,无论你以前如何,更无论你以后如何,你永远是我们的同学。

荞麦能在极其恶劣,极其瘠薄,极其寒冷的环境里生长,其花芬芳,长久,她把自己的美丽和特有的清香绽放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我忽然觉得,荞麦花不就是我们农校一83班的同学,分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虽微小,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2019年8月18日
文杰书于西安

作者简介:李文杰,生于长安农村,毕业于西安市农业学校,为西安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社会爱心人士,三农题材作者,曾发表多篇散文以及诗歌或纪实文章摄影作品。
2017年五月受单位委派赴周至竹峪镇渠头村扶贫,2018春节前后组织社会相关人员赴三原安乐镇西毛村和县中心小学20户,周至竹峪镇渠头村8户,蓝田汤峪镇侯家村6户,兴平市阜寨镇小寨村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16位贫困户进行了爱心慰问,为他们送去了相关生活必需品。
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网络作家,当代优秀文学家。
2019年春开始发表农村及旅游题材作品,目前已发表二百余篇,其代表作品有《碾场》《大口井、小口井》《赶集》《祈福石》《南留村的秦腔》《记忆沣河》《灵感寺的传说》等。
“南留村的葱”等三篇文章被《中国好文章》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称号。
散文《滦镇与沣峪口的时空转换》在“妙笔抒情怀”全国原创文学征稿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作品《五中也有南飞雁》获得2023年度“中国书画家功勋人物”称号。
2023年度“逸文杯”全国文学大赛中,散文《仪祉湖感怀》获得二等奖。被授予当代优秀文学家称号。
作品集《那一抹残存的记忆》2022年3月份由新华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写作方向:重拾传统文化,挖掘历史遗留。关注三农题材,野说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