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枕 有 庆(一) 作者 魏俊舱
这是个平常简单的农家小院儿,但你看见了吗?院中心一丛竹子倒是特别招人喜欢的。古人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别看普通农户,主人却懂得这些深雅之意。 时值五月,这天午后的太阳依然炙热。竹丛一旁的地面上遮出一块绿阴如洗的阴凉。那里铺着一块麻毡,一个女孩子勾着头认真做手中活儿。 女孩子生下不几日娘要给她起个名儿,起什么好呢?也就是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日里,她头往窗口一探就看见了竹子,高直潇洒,枝节分明,尤其那小巧如剪,浓密玉翠的叶儿使她心里一亮,嗯,竹叶,就是竹叶,跟孩子爹一说,也觉得好,便给女孩子起名竹叶,跟爹姓叫李竹叶。
如今竹叶十七岁了,长成大姑娘了,修眉俊眼,心灵手巧。她在做什么?虎枕。 虎枕是专为幼儿做的。取一块红绸,纳一只小袋子,然后在一端用彩线绣做一只虎头,有眼有眉有口有鼻,额上特绣一“王”字,缀双耳,阔嘴角斜插几根胡须。接下来在袋子里装满荞皮。荞皮即做米、面时从荞麦颗粒上蜕下来的皮儿,色黑柔韧,干净凉爽,是农家做枕的**选料,且来源比较丰富。然后封口,另一端续只小尾巴就成了,整个看去,睁目耸耳大鼻头,呲牙咧嘴翘尾巴,活灵活现,森森有神。虎枕幼儿用了睡得香,长得快,百病不生,百邪不侵,如果是男娃长大了文能做官,武能成将成帅,女娃呢?越长越俊,长大了必嫁个好人家,说不定还喜得诰封,因此,不管城里乡下凡视幼儿为宝贝的,别的可以不要,唯虎枕必有不误。 看重针头技艺是清末陇原妇女们的崇尚荣耀,也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可谓活跃繁荣。虎枕就是其中的一种。 竹叶娘的虎枕做工之精,绘形之妙谁都比不上。竹叶一来到世上就枕上了娘做的虎枕,懂事后娘又将这一绝艺传给了她。 竹叶娘三年前病故。她病重了,自知活不几天了,将一只虎枕交给竹叶说:“孩子,娘之所以人看得起,就是会做这个,娘要你接着做下去,这是娘的最爱,也是你今后活人过日子的依靠。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希望,就是有一天让这只枕头撑上外孙孙的脑袋。他我看不见了,但要你记住。” 这是娘做得最好的一只虎枕,娘做这只虎枕时是格外用了心思的。竹叶上午帮爹干地里活儿,下午赶时做虎枕,是的,正因为这个,她在村子里的声誉都快要赶上娘了,和爹的日月也过得不缺油盐酱醋。竹叶的虎枕已经做得很棒了,但和娘比是不是还差了一点呢?她在做的时候总要想起娘的教导。 “娘,你看,我做的虎枕比你的好。”
“是吗,好在哪里?”娘问。
“眉比你的秀,目比你的圆。”
“哟,做成娃娃脸了吧!你觉得好,可是缺了重要的。”
“啥?”
“虎枕要有虎气,你缺了虎气。何为‘虎气’,粗眉毛,三角眼,倔胡子;是的,还要有孩子气,因为它是幼儿的用物,又可以看作是幼儿的玩具,是虎又是猫。它没有像绣做花、鸟、蝴蝶那样精细,但要绣出应有的神态也不容易啊!” “嗷,我懂了,娘真有水平。” 这是娘去世前两年她们坐在这里说的话儿,那时她刚满12岁。娘的话含有很深的奥秘。 竹叶把娘给的那只虎枕看作最珍贵的藏品、样品,时时观赏揣摩,越学越深,唯恐错了哪里。 竹叶正在认真做虎枕,忽然有人敲门,她去拉掉门闩,走进来两人,这两人她能不认识?竹叶嘴一撅跑进了自己的房子,她不愿看到他们。 来人一老一少,老的是个50多岁的老婆,少的不到20岁,是个小伙子。老婆进门就呼:“亲家父,我看你来了!”说完直入堂屋,睡午觉的竹叶爹被惊醒了,一看来人也是一脸的不高兴。 老婆让小伙子将两包饼干放在木桌上,她不呼自便地上了炕,小伙子也赖着脸屁股落在一边的炕沿儿上。 小伙子叫孙满,老婆是他姑。竹叶爹问:“你们来干啥?”孙满姑堆着笑说:“亲家父,娃娃都大了,婚事不能再拖了呀!亲家父……”竹叶爹说:“你别‘亲家父,亲家父’地叫,我给你们说了,竹叶不愿意,我也不愿意!你说,孙家只有这个孩子一人,家里穷得一无所有,这个孩子又是个不知过日子的浪荡儿,竹叶嫁过去咋活人呀!我当爹的睁着眼把女儿往泥坑里投?我只有这一个女儿,嫁不上一个好人家对不住她死去的娘呀!” 孙满姑听完也叹了一口气说:“是啊!天下当爹娘的谁不疼自己的儿女。可是,我侄子孙满也够可怜的呀!他生下不到一岁就死了娘,是他爹我的弟弟即当爹又当娘把他抓养大的,他爹去年又死了。他爹临死的时候把儿子的婚姻大事托给了我,为了亲弟弟,又作为孩子的亲姑姑,我不得不操这个心呀!孙满的性儿不好,不会过日子,唉!一个从小就没娘教养的孩子能咋样呢?”竹叶爹说:“那我也没办法,我只疼我的女儿!”“亲家父!两个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是你们孙李两家当爹娘的定的娃娃亲,为啥要定呢?就是不许以后变心嘛。谁不知你李家在村儿里是说得起话的人,是守信用的人,如果这件事做得不好,村儿里人首先会说你李家的!亲家父,俗话说,有了媳妇的儿子才懂得过日子。孙满有了竹叶这样的好媳妇,一定会转变的,你别担心。” 这天后,竹叶爹想了七天七夜,为此事忧得瘦了一寸。竹叶死活不同意,饭都不做不吃了。但是,竹叶爹是个笃实忠厚的人,最最终扭不过村规乡俗,就答应了孙家的求婚,请人做了两套新衣服和一床新被子,强将哭成泪人儿的女儿嫁过去。(待续)
作者简介:魏俊舱,中共党员,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庄浪县第十四届党代会代表,第十三届、十五届列席代表。著有《歌谣·故事》、《庄浪人创业之路》、《庄浪史话》等,发表论文、小说、散文、随笔、剧本等100多篇并多次获奖。曾被平凉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文化艺术工作者”,多次获得文化先进工作者、非遗普查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