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产业强县”筑基石 振兴路上谱新篇
近年来,威宁聚焦“产业强县”,抢抓发展机遇,争取政策支持,大力实施“五五攻坚”行动,全力推进“四新四化”,推动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产业大招商、人才大汇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发展基石,助推威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草海北坡生态公园一角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威宁着力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因地制宜提出“强牛壮马、稳粮稳菜、保烟保果”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谋划“5+2”产业发展布局,把马铃薯、蔬菜、烤烟、苹果、养牛作为五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威宁火腿、威宁荞麦作为特色产业做精做特,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运作,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猴场镇杨华苹果基地喜迎大丰收
近日,双龙镇凉山社区的马铃薯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自行育种的威芋7号、百粉果马铃薯迎来丰收。该基地通过科学合理密植栽培技术,将每亩地的马铃薯从2800至3000株加密到3800至4000株,通过现场测产,亩产量能达到3.16吨,相比传统种植,每亩产量至少提高了1吨。

双龙镇马铃薯丰收
一项好产业就是一条增收路。目前,威宁商品马铃薯种植面积14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烤烟种植面积20万亩、苹果挂果面积21万亩、苦荞种植面积12万亩,牛存栏45万余头,生产火腿100余万只。

苦荞丰收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农业发展硕果累累,工业发展齐头并进。近年来,威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实施“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战略行动,通过产业转型、平台建设、招商引资、优化服务等举措,加快生态特色食品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主导产业、轻工电子、新型建材和健康医药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威宁火腿
走进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各个企业生产线机械轰鸣、工人忙碌,每一个车间的生产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热火朝天,呈现一派欣欣向荣、踔厉奋发的热闹场景。“我们主要通过计件算薪,每个月稳定收入8000元左右,在家门口就能挣到满意的工资,谁都不愿意到异乡去奔波。”贵州黔华塑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李小成告诉记者。据了解,截至目前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共引进企业105户,其中投产企业9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户,就近解决群众就业3968人,2022年工业总产值61.58亿元。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威宁做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持续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示范小城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把威宁打造成黔滇结合部区域性支点城市和毕节副中心城市。农业、工业等基础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的N种可能不断被解锁,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待采收的金针菇
威宁高原风光雄奇秀丽,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特色餐饮唇齿留香,民间文化广博深邃,气候环境宜居宜游,是游览观光、避暑休闲、旅游度假的极佳选择。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威宁依托旅游资源禀赋,坚持“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的旅游发展目标,积极做好“旅游+”文章,打造“阳光威宁·浪漫草海”旅游品牌,加快高原避暑、休闲、度假、康养、文化、运动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精品景区景点规划建设,依托生态做强城镇经济,利用县城宜居、宜业、宜商、宜游高原湿地生态滨湖城市优势,探索“两山”理论转化路径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让城变景、让景生金,积极把威宁凉爽的天气、清新的空气转换为发展的人气和财气。

苹果挂满枝头
如今,行走在威宁大地上,一个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座座厂房平地而起,一个个产业生机勃勃,都在加快威宁发展、提升威宁实力、见证威宁崛起,为威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绵绵不断的强大动力。
赵庆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编辑 翟培声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