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种什么收成好?推荐一种“名贵粗粮”,产量大、效益高
荞子也就是常说的荞麦,是我国主要的优质小杂粮栽培作物之一,荞麦不仅营养丰富,食用价值也很高,而且还具有不错的保健药用功能。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粗粮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粒大、皮薄、面白、粉多、质优”享有盛名。
虽然我国是世界荞麦生产第二大国,但种植面积却逐年下降,单位面积的产量更是常年停滞不前,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如果想要获得优质高产的荞麦,我们必须在栽培技术上狠下功夫,学习科学的荞麦种植技术,以便获得**经济效益。

一、荞麦的生长特点
荞麦的生长发育与禾谷类作物有很大的不同,植株的生长一直持续到成熟期,而植株花蕾的形成在出苗后的8-10天就开始,花期可以长达25-40天。因此,荞麦的整个成热期拉得很长,在开花的同时,又进行灌浆及绿叶生长。随着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荞麦的生育期长短有很大的差异。对于荞麦的全生育期而言,60-70天属于早熟荞麦品种,70-90天为中熟品种,而90-120天属于晚熟的荞麦品种。一般情况下,甜荞品种多为早熟品种,苦荞多为晚熟品种。基于此,甜荞主要分秋荞与春荞两季进行栽培,而苦荞一般仅种一季,但苦荞的总产量明显高于甜荞。

二、荞麦对种植环境的要求
1、温度条件
荞麦十分喜欢凉爽而稍湿润的种植环境。在4度以下的环境中,就会造成植株叶片严重受害;而在0度以下,整株直接死亡,在8-9度的时候,种子开始萌发,但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当温度在15-22度时,荞麦的出苗最为整齐。在荞麦的开花期,20-25度的温度下,植株的授粉率较高,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严重影响受精结实而使荞麦的产量下降。另外,昼夜温差够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促进荞麦品质的提高。
2、光照条件
荞麦属于典型的短日照非专业化型作物,在光照时数增加的时候,可以有效延缓茎生长锥分化速度,使得生长发育过程减慢,但仍能正常发育、开花结实。另外,荞麦对于光照强度十分敏感。当光照强度低于750Lx的时候,植株就会瘦弱,花序和小花的分化受到影响,花序数减少,花序长度严重变短,小花减少,在雌雄蕊原基形成阶段至四分体形成期,光照不足必然会使光合作用下降,进而造成养分供应不足而产生不育花粉和不正常子房,最终影响荞麦的总产量与品质。
3、水分条件
在荞麦的正常生长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荞麦种子播种之后,需要吸水达干重的40%-50%,才可以保证顺利的萌发。否则,缺水会严重影响植株的出苗率。在荞麦的幼苗期,由于植株具有庞大的根系,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干旱,但土壤持水量需必须保持在70%以上,才有利于植株生长和分化。在荞麦的开花结实期,植株对水分的需求更高,此时,我们要求田间持水量绝不能低于80%,空气湿度最好在70%-80%。但如果土壤水分过多,阴雨连绵也会使荞麦根系生长不良和影响授粉结实。
4、土壤养分条件
荞麦的根系十分发达,具有一定的耐瘠薄能力,但在荞麦生长过程,却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据科学统计,每生产1公斤的荞麦籽粒,植株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元素33克、五氧化二磷15克、氧化钾43克,除此之外,锌、锰、铜、硼、钼等微量元素在其受精结实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一般的粮食作物,荞麦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土能力,在土壤pH值4-5时也能生长,但还是以pH值6-7最为适宜。荞麦的子叶大,出土、顶土的能力差,要求土壤疏松,需要深耕土地以增加耕作层厚度,可以有效增加蓄水保墒能力。另外,在播种时,覆土不宜过厚。

三、荞麦的高产种植技巧
1、选地选茬
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还是以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保水保肥能力强且通气良好的壤土最为适宜。在播种前的一年,进行秋季深耕,耕作深度必须在30厘米以上,有利于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一般秋季深耕,土壤熟化时间长,土壤养分的含量相应也会高。荞麦的前茬作物以豆类、马铃薯最为适宜,当然谷黍、燕麦茬也可以。当然,荞麦最好是在坡梁地上种植,绝不能在下湿的滩湾地进行种植。
2、选种及种子处理
保证种子的质量,是提升荞麦种子成活率、提高荞麦品质的根本措施。在选择荞麦种子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成活率低的陈旧种子,必须选择成活率较高的荞麦品种,常见的有黑丰1号、大粒荞等优良品种。对于隔年的留种,我们也可以用,但需要去除杂质,并进行精细挑选。
另外,在播种之前,我们应该进行种子处理,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种子的成活率、质量以及减少病虫害,进而可以有效提高荞麦品质。荞麦的种子处理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晾晒:在播种前的7天左右,选择晴朗天气对种子进行晾晒,我们应该根据气温的高低,决定晾晒的天数,一般1-3天最为适宜。浸泡:浸泡一般分为2种方式,可以将种子倒入温水中浸泡,水温以40度左右为宜,浸种时间保持在10-15分钟为宜,然后捞出晾干后进行应用,我们也可以用草木灰进行浸泡,适宜浓度为10%。拌种:在对荞麦拌种的时候,依据种子3%-5%的重量,选择甲基异柳磷乳油,浓度为20%,或者选用甲拌磷乳油,浓度为0.5%,在拌匀之后,摊铺堆放3-4个小时,再将其铺开、晾干。

3、精播壮苗
荞麦单产的高低,与荞麦播种期的关系极为密切。一般在出苗后,到植株的6叶期,有一个蹲苗的过程,考虑到晚霜对出苗不利和早霜对结籽成熟的影响,我们应该根据各地无霜期的长短和雨季来临的早迟,确定适宜的播期,荞麦播种期一般放在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以有效避免不利因素对苦荞麦提高单产造成的影响。
荞麦植株的两片子叶较大,很不容易出土,根系羸弱,因此,我们必须深翻地、碎土,使土壤足够深厚疏松。荞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开厢匀播,厢宽为150-200厘米,厢沟深度以20厘米为宜,宽度在30厘米,保证播种均匀,一亩土地播种饱满种子5-6公斤即可。其次,我们可以采用点播的方式,以160-200厘米开厢,行距为27-30厘米,窝距保持在17-20厘米,每窝种8-10粒种子,在荞麦出苗之后,可以留苗5-7株。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条播的方式,以150-200厘米进行开厢,播幅为13-17厘米,空行20厘米左右,一亩土地播种饱满种子4-5公斤。无论是哪种播种方式,种子的用量需要掌握土湿少播、土干适当多播的原则,以保证每亩土地有基本苗15-16万株,达到疏株密植的要求,充分发挥荞麦多花多籽的优势。
4、中耕除草
在荞麦植株长出2-3片真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并结合疏苗、间苗,提高植株的整齐度,现蕾和始花期的时候,还可以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以疏松表土、蓄水保墒,进而提高养分利用率。

5、人工辅助授粉
荞麦属于异花授粉作物,花粉的传播主要依靠昆虫,特别是蜜蜂。在气候条件不利于授粉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荞麦的结实率。荞麦的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在盛花期的8:00-10:00进行。具体的方法为:用1条较软的布,两端系上绳子或竹竿,由2人各拉一端,让布条在植株顶部拂过,并轻轻晃动植株,使花粉振落在花上,可以起到很好的人工辅助授粉的作用。人工辅助授粉一般每隔2-3天授粉1次,连续授粉3-4次即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荞麦田,增产幅度在15%-20%。对于有条件的地区,我们也可以采用放养蜜蜂的方式,辅助荞麦授粉。在荞麦开花季节,3亩地安放1箱蜜蜂,可以大大提高荞麦的授粉率。
6、合理施肥
荞麦的生育期较短,生长较为迅速,施肥应该遵循“基肥为主,适时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对于土壤酸性过大的地区,由于大量的有效营养易被土壤固定,我们应该施用石灰进行土壤改良。另外,采用配方施肥,是提高荞麦产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荞麦处于灌浆期时,会需要大量的营养供应,一亩地日平均氮吸收量在50-80克,此外,荞麦对磷、钾的需量也逐渐变大,所以,在这个期间,我们应该适时追肥,并注意氮、磷、钾的配比。荞麦属于拒氯作物,施用的钾肥最好采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不推荐施用氯化钾,氯常常引起叶斑病的发生。在土壤强酸性的地区,我们可以采用在开花期根外追肥,一亩地喷施尿素2-3公斤、磷酸二氢钾0.5-0.8公斤,可以有效增产20%以上。

7、病虫害防治
针对可能发生的病害,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首选耕作栽培措施,清除田间病残植株,深翻、轮作倒茬,以充分减少病源数量,其次再使用药剂拌种防治,最后喷药防治。
关于荞麦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轮纹病、褐斑病、白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粘虫、地老虎、草地螟、钩刺蛾等,当然,还有鼠害。对于病害的防治,我们可采用65%代森锌500-800倍液或20%粉锈宁1000-1500倍液或0.5%等量波尔多液喷雾防治。在低畦田,我们还需要少灌水,降低湿度,以控制病害。对于虫害的防治,我们可采用40%乐果1000-12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200倍液防治。在对病虫害防治时,千万不能用中等以上毒性农药,以免增加荞麦籽粒中农药的残留量,降低荞麦的品质。
8、适期收获
荞麦的整个花期可以长达30-35天,在开花后的25-35天,形成种子,落粒性强,一般会损失20%-40%。由于植株上下开花结实的时间早晚不一致,所以成熟期也不整齐。基于此,不能等全株成熟时再进行收获,一般在下部有七成以上成熟,上部仍有少量花朵开放时收获最为适宜。在成熟期内,我们需要注意观察,适时收获。在采收时,最好在阴雨天或湿度大的清晨到11点前。

结语:荞麦的生长期很短,适应性极强,一年四季均可以进行种植,常作为避灾多种、增加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填闲复种作物。荞麦花多具有蜜腺,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作物。荞麦茎叶厚嫩,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为牲畜的饲料。因此,学会种植荞麦,可以获得多层次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