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早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③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哈。”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④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⑤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⑥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⑦一天傍晚,我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⑧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⑨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⑩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

【小题1】这篇小说第①②两段有自然环境描写,极力渲染了天气怎样的特点?烘托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小题2】“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句中“竟然”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3】请结合文中的内容,分析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题4】曾“荒芜的田地”,由于母亲“补种荞麦”“月下坚持劳作”,后来“已是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联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2-23八年级下·河北唐山·期末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睡在稻草垛里的人

徐立新

立冬之后,天气转冷,夜晚也来到有些早。

②吃过晚饭,看外面已经黑透了,我便把死党阿吉叫了出来,走,打一通宵游戏去,我请客!我豪气地说。

③下午,父亲刚给我送来800元的生活费,我又谎称学校要收试卷费,多要了200元,这些钱够我们打好几个通宵游戏了。

校门关了,又翻围墙?阿吉问我。去老地方翻呗,学校哪堵围墙能围得住我?我拽着阿吉,走向学校围墙的最东头,从那翻过去,下面正好有一个矮矮、软软的稻草垛,可作落脚时的缓冲垫。

⑤轻车熟路,我带头越过东墙头,然后一跃跳到稻草垛上,可双脚刚一落下,草垛竟突然倒了,我也随之跌倒在地,同时触碰到一条人腿,我吓坏了——稻草垛里居然有一个人!对方也吓得不轻,腾地从草垛里爬了出来,他的头上、耳根、衣服上都黏挂着一根根稻草,样子十分滑稽可笑。我定睛一看,爸,您怎么在草垛呢?我惊讶地脱口而出。

⑥父亲没回答我,而是反问:这么晚,你还出来,是不是去打游戏?班主任曾给父亲打过几次电话,告发我打游戏。

哪有,我早戒掉了!我稳了稳情绪,编了一个理由:学校食堂关门了,我学习太投入,忘了吃饭,现在肚子饿了,所以出来买点吃的。我朝还在墙头上的阿吉使了使眼神,他心领意会:叔叔,我们学习忘了吃晚饭。

⑧为转移话题,我迅速地问道:您不是说,下午没车回不去,晚上你住在车站旁边的宾馆里吗,怎么躲在这里?哦,我知道了,你是特意留下来监视我的,太不信任我了!

⑨父亲张了张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正在此时,一束强烈的手电筒光照射了过来:谁在那边?

⑩是学校的巡查保安,我一慌神,就赶紧让阿吉把我拉上去,然后跳回学校里,这时身后传来父亲的声音:别跑,我给你们买吃的去!

倒霉,我爸居然来堵我。我叹了口气往回走。可没走几步,突然发现学生证不在口袋里了,刚才翻墙时明明还在。得赶紧回去找,要是被保安捡到了,交给老师,一切可都露馅了!阿吉在一旁提醒道。

⑫我赶紧往回跑,幸运的是,很快便找到了。

⑬看到我拿回了学生证,阿吉重新振奋了起来:走,我们去翻西墙头,肯定不会被你爸堵到!

不翻了。我说。

怎么了?你不是说,学校里没有你翻不了的墙头吗?阿吉不解道。

不翻了,以后啥墙头我都不翻了,我认真地对阿吉说,从今以后,我要走正门!

⑰我没跟阿吉说,我在墙根下找学生证时,听到保安与父亲的对话。

这么冷的天,您老人家怎么能睡在稻草垛里,冻生病可咋办?保安问。

我是给孩子送生活费的,回去的车没了,住宾馆费用又高,我琢磨着就在这将就一晚,挨着孩子的学校睡,也安心,就把草垛扒了一个洞,偷偷睡里面了,我们乡下人,不怕冷的。父亲说。

这里是郊区,附近的宾馆也不贵呀,二三十块钱就能住一晚。保安不解道。

我知道,可孩子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我老来得子,现在年纪大了,挣不来钱,能省一毛是一毛吧。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保安叹了一口气,您跟我去保安室睡吧,那里暖和,就当是你替自家孩子守一夜的门吧!

那太谢谢了,父亲激动地说,不瞒你说,这外面还真有点冷,我这老寒腿有些受不了。

那一刻,我醒了,眼前又浮现出全身黏满稻草的父亲,那个偷偷睡在稻草垛里的年迈父亲,给了我重重一击。

是该醒来了,彻底地醒来。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环境描写,交代了父亲睡草垛的时间、天气情况,以天气寒冷衬托父亲不怕吃苦受冻、一心为孩子着想的苦心。
B.第⑨段加点词语“欲言又止”,传神地写出父亲想否定“我”“监视”“不信任”的说法而又不想说出自己睡草垛原因的情态,表达父亲不愿意“我”知道他宁可受罪也要省钱的心理。
C.翻墙偶遇父亲睡在稻草垛里,那一刻,“我”彻底醒了,就下定了决心再也不翻墙到校外去玩游戏。
D.第段与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照应,升华主题,使文章结构紧凑、严谨。
【小题2】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括号里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
走向围墙——(①)——(②)——(③)——(④)——(⑤)
【小题3】听到保安和父亲的对话之后,“我”得知父亲睡草垛的真相,大为震撼。请紧扣文章第段,以“我”的口吻给“父亲”写一段话,直抒胸臆。(80字左右。)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们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窥见她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小题1】文章以“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为题,有什么好处?
【小题2】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理智的母亲。
B.揭示了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寻求别人帮助的哲理。
C.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只要勇敢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D.激励我们:当别人处于困境时要用恰当的方式给予鼓励或帮助。
【小题3】文章第④段第一句话“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青瓦

徐吸

①我喜欢青瓦,喜欢它成熟拙朴的青蓝。

②我曾经迷恋于青瓦的制作,看窑厂的工人如何掘地三尺,把细腻柔软的黏土方方整整地挖起来,一片片制成瓦坯,再烧制成瓦。制作青瓦的泥瓦场,活像一个考古现场,本色,有序。做瓦和做糕点一样复杂,所不同的是,制瓦是制造声音的过程。两片成熟的瓦碰在一起,轻重适度,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是很聪明的声音, 而两片糕碰在一起,声音就是傻傻的。所以我现在还认为,烧制青瓦,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制瓦是瓦坯入窑密封并经过烟熏火燎达到一定火候以后,在关键时刻兜头浇以冷水,瓦被窑窟闷在云雾里,色彩由暴怒的火红变成妖魅的青蓝或青黑。

③待到冷却完毕,就是开窑验货的时候。敲击时涩勒无声的须瓦解,叮当有声的方能得以保全。好坏但凭声响。一片片普通的青瓦就这样开始它遮风挡雨的岁月。

④在江南,老街上,老屋房顶上,瓦缝参差,青瓦正反交错有序地叠放在一起。一条条,一垄垄,一沟沟。云归天瞑,雨点初落的时候,只要心静就能听到清脆的天籁,藏在深闺也能知晓天气的变化,老街上的房舍和老街上的人一样是藏不住心事的。

⑤老街拒绝琉璃瓦,只接受青瓦。琉璃瓦精致,精致得不会喘气,琉璃的天地,会影响人的呼吸视听。琉璃自古就是宫廷的产物,烟雨迷蒙,粉墙飞檐,铺满青石板的老街盖上琉璃,有点自不量力——琉璃只能与珠光宝气捆绑在一起,只能跟大富大贵捆绑在一起。在老街,青瓦跟月色镶融在一起,跟黄昏,柳色,小家碧玉烘染在一起,这才是绝好的意境。

⑥很喜欢秦观的《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⑧雨细如愁,檐口的青瓦在帘端闲挂银钩。没有了青瓦,江南也许会少了许多生趣。

⑨老街的青瓦,在这个城市,乃至于在乡村,已经日益稀有了。

(有删改)

【小题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①段,你觉得应该重读哪个词语?为什么?
【小题2】细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江南的青瓦的?写出三点即可。
【小题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