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兰科植物独花兰,首现宁波四明山

撰文/摄影 林海伦

2016年4月2日在宁海看到的独花兰特写,植株仅有一个花朵和一片叶子

不知不觉,时令已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时段,自然界的万物都处于休眠越冬状态。此时却是刷山的大好时光,因为夏秋季无法到达的许多地方眼下可以畅行无阻。

近日,我在龙观乡的深山中考察植物资源时,有幸邂逅一片生长正旺的独花兰小居群。

这是近几十年来,宁波四明山区首次发现独花兰,意义重大!同时表明龙观乡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

2016年4月2日,我在宁海看到的独花兰花朵特写(如下图),它是宁波产兰科植物中花朵较大的种类。

独花兰的花朵直径约5cm,呈淡紫色

2016年4月2日,在宁海看到的独花兰花朵侧面特写如下。

独花兰的花朵呈淡紫色,唇瓣下方有个发达的角状花距

独花兰是兰科独花兰属的珍稀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种类,为单种属植物,是兰科植物中比较原始的种类,在植物系统分类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是最早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种类。目前,宁波境内在宁海已有独花兰的发现记录,但在四明山区一直没有相关的报道。

海曙龙观乡拥有近10万亩的山林面积,其中多数地方原生态保存良好,多种多样的生境条件是各种野生植物的理想家园,也是我近期重点关注研究的一个区域。

上周六,尽管天气并不理想,我像往常一样独自深入龙观乡的高山中钻林子。对我来说,钻林子就像开盲盒一样充满着强大的诱惑力。根据几十年来在野外活动的经验,每次到一个陌生的山谷中考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从未发生过空手而归的事情,因此每次进山我都是信心满满情绪高涨。

荞麦叶大百合的成熟蒴果,果瓣开裂时像件艺术品

荞麦叶大百合的成熟蒴果,种子呈薄片状

那天我在一个阴坡的林缘,看到有一大片刺丛,它们挡住了我前进的方向,通常情况下我是会绕开刺丛的。但是这次,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要与那片刺丛斗一下,我想看看刺丛背后是否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经过我艰难的翻越,穿过那片刺丛后,果然看到地上有一丛奇数鳞毛蕨的小苗,这种鳞毛蕨非常罕见。

探索发现1——奇数鳞毛蕨

独花兰的伴生植物——奇数鳞毛蕨,叶片外形与凤丫蕨相似。

奇数鳞毛蕨的叶柄基部特写,密被大的鳞片,这是鳞毛蕨科的重要鉴别特征。

奇数鳞毛蕨的根状茎特写,叶柄基部残留,密集在一起,密被大的鳞片。

奇数鳞毛蕨的嫩苗特写,看上去也像凤丫蕨,但两者有区别。

下图为凤丫蕨的嫩苗,注意其基部羽片是有分裂的。

我就要蹲下凑近拍摄,这时随意向右边瞟了一眼,好像在杂草丛中有独花兰的叶片。

探索发现2——独花兰(本期主角)

这时我的心里像是被电了一下,不过我还是从容地先把奇数鳞毛蕨的照片拍完。

我知道植物只要被看到是不会跑掉的,它不像动物那样——不到一秒种的时间结果会发生彻底改变。

观测时间:2022年1月

观测地点:海曙四明山龙观乡

独花兰群落的自然生长状态如下图,被浙江垂头蓟等杂草覆盖,不易被发现。

杂乱的自然状态

我清理杂草后,露出成片生长的独花兰小居群。

独花兰小居群

此独花兰居群叶片较小,多数尚处于细嫩阶段,有花苞的不多。

对付重量级物种的出现,我是很有经验的,要有耐心地一步步慢慢来处理才好。(户外探险者可以参考)

首先,拍摄几张其原生态的样子,杂草按自然状态覆盖是不可轻易拔动的。

接着,将这些无关的杂草清理干净,可以把独花兰鲜嫩的叶片完美地展现出来,还要拍摄其叶片背面的特征,同时对花苞的细节作个特写。

龙观独花兰花苞特写,通常花期在4月上旬,花苞则是秋季已经形成

独花兰的生存形态描述:这是个比较湿润的小生境,其地下假鳞茎上的根只有一条,植株相对都较小,假鳞茎只有两节,应该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独花兰居群,总共有20多株聚在一起,其中两株已有花苞呈现。另有一处与小居群相距数米远,有一株较大的植株,基部有花苞,与一株小苗相伴。可见这里有三个年龄阶段的植株,应该正处于繁衍的旺季。

再来看其叶片的特征,独花兰不仅只有一朵花,每个植株的叶片也是只有一片。这里的独花兰的叶片上多数具有明显的黄色斑点,这可能与比较潮湿的土壤环境有一定关系。根据与宁海发现的独花兰的生境来比较,它们都是喜欢生长在沟谷附近光线较亮的环境中。那株叶片较大的叶片上还有显著的紫色花斑纹。

独花兰叶片呈卵圆形,叶面散布有明显的黄色和紫褐色的斑点。

独花兰的叶片

独花兰一片叶一个花苞,左下边叶片较小的是一株小苗。

独花兰的叶背呈紫色,具7-9条叶脉。

独花兰叶片的背面特写

2016年4月,我在宁海力洋镇首次发现独花兰时,正好是开花期。因此,龙观乡的独花兰现在已经准备好了花蕾,差不多也是在4月会开花的,让人特别期待,它的花朵会否有自己的特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探索发现3——虎尾铁角蕨(铁角蕨科)

虎尾铁角蕨多生长在岩石或墙上,基部羽片缩小,难得与虎年相关联的植物种类。

虎尾铁角蕨叶背的孢子囊群呈长圆形。

由于这个区域野猪活动的痕迹很多,我担心这片独花兰会被野猪拱掉,在我离开之前又在独花兰的上面放上许多刺条。或许是那片大刺丛拦住野猪的去路,才使它们顺利保存下来。

我发现野猪是自然界许多物种的大敌,它们成群结队像挖掘机一样进行翻土啃食,独花兰这种有地下根茎的植物往往在劫难逃。

探索发现4——鹰爪枫(木通科)

独花兰的伴生植物:鹰爪枫的三出复叶特写,叶片表面光滑,藤茎呈灰白色。


探索发现5——半岛鳞毛蕨

独花兰的伴生植物:半岛鳞毛蕨,植株呈莲座状,即叶簇生。

半岛鳞毛蕨叶柄上的鳞片非常发达密集。

接下来,我对周围区域展开大范围搜寻,却没有更多的独花兰出现。珍稀植物到底是稀有无比的,不可能会大量生长。不过我相信,龙观乡10万亩的山林中会有更多比独花兰更有价值的物种存在。

要寻找到每个珍稀物种,主观上不仅要花大力气,更加需要运气的因素。

紫花前胡(伞形科)的成熟果实

光叶毛果枳椇(鼠李科)果序和落叶

可能有些朋友担心我这样介绍物种的情况,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去盗挖破坏。

其实这个绝无可能,想像一下10万亩的复杂林地对于我来说已是大海捞针一般的艰难,对于普通人士来说更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我时常在深山中一钻就是6-7个小时,却走不了几亩田的面积,10万亩相当于是个天文数字,谁会有如此大的决心呢?

红楠(樟科)小枝上的虫瘿,虫瘿看上去很像植物自己的果实。

早产的螽斯扒在叶片的背面,全身呈半透明状,原来虫子也有很强的耐寒能力。

我对周围的伴生植物一一作了记录,感觉它们也是有一定的参考研究价值供大家分享。我发现有独花兰生长的地方物种的多样性似乎也是相当出彩的。


2022年1月14日


-----the end--------


作者简介:林海伦,宁波市药品检验所主任中药师,30多年来一直关注研究宁波的乡土动植物资源,发现过大量珍稀物种,并长期致力于科普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