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美女将“废柴”麦秆卖万元,几分钱一大把巧手作画,祖传手艺
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农村废弃的秸秆、玉米芯等成了好多人眼里的“宝贝”,被加工成各种产品,麦秆画传承千年,起初人们只为消遣作乐,做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还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位90后内蒙女孩在北京求学,看到麦秆画被深深吸引,回想起家乡的秸秆都被用来喂养牲口,她历经2年将这套手艺学到手,回乡创业将几分钱一大把的“废柴”麦秆用巧手做画,一年下来收入几十万,还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麦秆画还被称为麦草画、麦烫画等,是民间剪贴画的一种,它始于隋唐,一幅麦秆画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和绘”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于创作者来的耐心、审美和毅力都是一种考验,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麦秆画全部选用麦秸秆安全环保,形象生动逼真,现已成为宾馆、会堂和现代家庭装饰的**选择,90后美女从中发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商机。






小时候爱躺在麦堆里上看星星发呆,如今她“变废为宝”,用麦秆作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把爱好变成了事业,她名叫杨丽丽,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以原生态的草原和奔驰的骏马而闻名。自然她的画和河南中原地区的麦秆画大有不同,带有一种浓浓的草原气息,当地人文风情、地质地貌跃然画中,选用的原材料是当地的一种莜麦。


莜麦不同于小麦,属于禾谷类作物,它是燕麦的一种,秸秆金黄色会被杨丽丽收割回家,用的时候要把秸秆劈开,再轻轻地刮,把瓤刮了以后粘成麦秆纸,这样就能在上边作画了,用几根不值钱的麦秆,经过一番操作后价值翻千倍,一幅幅画都是经过杨丽丽一点点剪好拼接而成,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出麦秆画的自然光泽和透视效果,一幅画要经过4-5天时间。




一幅麦秸画售价在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旺季杨丽丽的麦秸画工作室轻松过万,一年下来能有几十万的收入,大学期间结识的麦秸画老师,让她从此沉迷其中,刚回家创业工作室成立的半年时间,她面临着资金困难、人手短缺、无人问津等众多问题,半年时间内就投进了几十万元,一天到晚五六个人加班加点做出的画还是相当有限。


杨丽丽家乡的多伦县是以农牧和旅游为主,冬春季农闲也是旅游淡季,她看到闲暇的农民非常多,就把村里的农民组织培训教他们制作麦秆画,她人手短缺的问题迎刃而解,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她的麦秆画在网络上风生水起,好多游客都慕名而来,农民致富道路千千万,只要你用心去钻研,我认为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科技在进步,手工艺品逐渐被淘汰,但先人传承的手艺不能丢,在我国有一批被称老师的人,但我想叫他们师傅,他们不光将古老的手工艺发扬光大,他们还有一个使命是传承,一把麦秸秆摇身变成画栩栩如生,这样的手艺必须走到最后。各位网友你们对于麦秆画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文章的话点个赞关注一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