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我微信,带你进我的私家唠嗑群
育儿困惑的可以问、
低价福利商品可以买,
定时推送有价值的原创干货
PS:本群很私人,需要我邀请进群。添加好友时,我会问一两个粉丝都知道的小问题,确认你是真粉,不是无良小广告,请见谅,不要嫌麻烦哈~
今天清明节,除了祭扫以外,主题就剩下一个旅游开心了,毕竟这个时节不下雨的话,温度是最适合逛吃逛吃的。学习的事情放一边,我知道这个假期肯定有人回来西安,现在不来五一、端午或者暑假也会来,所以我决定聊聊西安的逛吃圣地——回民街。
回民街基本上是但凡有亲戚朋友大学同学来西安玩我们都会让去的地方。但近些年来,大家对回民街的口碑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01
为啥回民街会被人吐槽不好吃?
按理说,在碳水之都,本地人都会带朋友去的地方不应该会有极端差评才对,你要说卫生和服务,那的确算不上好,毕竟每天那么多人流量呢,但要说味道,不应该是差评才对。
虽说每个人口味不同,但回民街几乎是把西安除了葫芦头(猪大肠泡馍)跟腊汁肉夹馍(猪肉做的)之外的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包圆儿的地方,再怎么挑剔也总该有那么一两样合胃口吧?
就算你嘴再挑,总没几个人挑得过李大荣吧?
就李大荣这样的饭渣都能在回民街里认真干饭,我不相信有人在回民街找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如果有什么可能性,就是你没有走对地方!请大家仔细看一下下面这个图。
通常来说,外地人来西安,肯定要逛钟楼跟鼓楼(见绿色),大多游客逛完鼓楼就会直接走进它后面的回民街大街。所以绝大多数游客都是从图上这条绿色的街区开始逛,所以好多人以为这里就是回民街了。
但其实,北院门这条街上,没啥好吃的,以前有个红红酸菜炒米,现在也搬家了。
整条街逛下来,就会感觉是个哪里都有的庙会一般,什么暴风土豆片、火爆大鱿鱼、臭豆腐、炒酸奶都是网红小吃,哪里都有,比较有回民街特色的就是柳枝烤肉、绿豆糕、柿饼、石榴汁、酸梅汤,外加一些卖纸皮核桃和各种纪念品的小摊。
总之没啥特别的,味道也就那么回事儿。
正经西安人是不会在这里吃的,不过这条街上晚上的夜景很漂亮,而且它是回民街里最宽敞的一条街,两边的招牌林立,霓虹妖娆,烤肉叫卖烟火气十足,逛一逛感受这个小吃一条街的氛围还是可以的,穿着汉服走一遭也很出片~
不过,正宗的吃货是不会在这里多待,因为都去小路上寻摸吃的了,这里就是拍照的地方,你在回民街上会看到很多穿着战国服、汉服、唐装、清装等从各个朝代穿越过来的小姐姐。
这里要说一下,北院门这条街上最有名的就是贾三灌汤包,很多美食攻略里也会写它,但我不建议吃它,因为回民街这地界还有更好吃的,贾三家是连锁,在西安的哪个店吃味道都大差不差,没必要人挤人来回民街吃它。
以前这条街上还有个红红酸菜炒米,现在搬了,换地方了,我下面的图片里有标注新的地址,在庙后街跟志亮灌汤蒸饺挨着。
事实上,回民街虽然有个“街”字,但根本不是一条街,是一整块地界,而好吃的地方压根不在绿色的区域。相反聚集在洒金桥、庙后街、西羊市、大皮院这一带,当地人称“坊上”、“回坊”。
基于以上原因,绿色北院门这条线咱们暂且先pass了哈(后面还会有call back的时候)。接下来,正经吃货请看“暖色系”这一边。
这个图是我精挑细选的定制路线。
回民街里有很多有名的店铺,网上搜攻略多到让你迷惑。但好不好吃这事儿,各花入各眼,我是以我一个外地人的眼光,到了这里要吃没见过的、特色的东西的角度,很多重复的我就只挑了一家,省得选择困难症患者犹豫。
再者像洒金桥(红色虚线)那边还有很多好吃的,比如回坊马二酸汤水饺和胖子甑糕也是被cue很多的存在,但是考虑到大家逛吃玩路线集中在一起会比较方便,再者就是我画蓝点的店铺里也有可以替代的,如果不是单纯冲着这家店的名字来吃的话,蓝点们也足以满足大家的胃。
所以我图上没上榜的不代表不好,是各种综合因素考量下来画的图,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的美食博主,我不专业,没在我的地图上也不要来打我哈~
由于店太多了,我也不是每个都吃过,有些是真的名声在外,不允许我不点,有的是我吃过,我觉得好吃的。
02
周围的交通和注意事项
盘点吃的之前,还有个友情提示,去回民街,尽量不要开车,因为不好找停车的地方,停到二里地开外走过来不心塞吗?地铁、公交、出租都是好选择。
地铁有两个站都可以:从广济街下走北广济街、西羊市大皮院这条粉色的线路基本上就吃饱了。从桥梓口地铁上来,走红橙路线大麦市街、庙后街、洒金桥也可以。
不管哪条路上各种小吃、小玩意都不少,还有吹糖人之类非遗项目,另外注意,虽说回民街是个步行街,但是往来电动车也很多,偶尔还有汽车,带小朋友的话要注意靠边走。不要大包小裹拿太多东西,人挤人的,再丢点东西,轻装上阵主打一个吃就行了。
给你们表演一下,街边艺人的吹糖人手艺,每个小朋友都能自己吹个糖人吃的。
我跟荣哥依姐通常都是走红橙路线的,因为荣哥喜欢吃志亮灌汤蒸饺,我们步行着路边包子、炒凉粉、柳枝烤肉。
本地人逛回民街,一般一次只会有一个主项,比如我今天奔着志亮灌汤水饺或者是莉莉大盘鸡或者是马二酸汤水饺,腿着去的路上会先吃点街边的小吃垫个肚子,尤其是小孩子是见啥吃啥的,才不会管是不是回民街特有的,想吃就吃,逛吃逛吃,不能只有逛没有吃。
但如果是第一次来回民街,我是不建议大家去吃路边的网红小吃的哈,太占肚子了,留着肚子**华吧,不然真吃不过来。
看看我画的这么些个点点,每样来一点都吃不过来的。所以别想着在回民街一次性把所有好吃的都吃一遍,这地方本地人一次只吃一家都能打着嗝回去的,所以踩店的时候千万别贪多,都要一点,一家就吃饱了。
免得大家翻回去找,我再call back一下这个图
03
盘点一下回民街的好吃的
1、果渊斋米家泡馍
外地人一提到陕西美食,第一反应不是肉夹馍就是羊肉泡了,羊肉泡馍自然要第一个说,因为它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陕西名吃。
有些人可能会说,为啥你不先说肉夹馍?
这里要插个题外话哈,一般本地人口中的肉夹馍,通常指的是腊汁肉夹馍,是白吉馍加上猪肉,通常老板还会再加上一勺腊汁,那叫一个香,没有小朋友不爱吃。
肉夹馍与秦镇米皮、冰峰(一种本地特有饮料)合称为三秦套餐。除了普通肉夹馍以外,还有一种“老潼关肉夹馍”,用的是酥皮馍。
当然回民也有夹馍,叫做“腊牛肉夹馍”,是把卤好的腊牛肉加在白吉馍里,通常都是跟肉丸胡辣汤一起吃的。
当然了,作为碳水之都,这里的夹馍还有很多,比如菜夹馍,俗称“给你个筷子自己DIY”夹馍,各种凉菜随你加,土豆丝、胡萝卜丝、海蜇丝、海带丝、花生米、锅巴等等,精髓在于花干和鸡蛋,其他菜可以看着选,这俩是必选。除此以外,夹馍大军里还有孜然炒肉夹馍、粉蒸肉荷叶饼夹馍等等。
总之这些夹馍都不会出现在回民街,都是汉民的夹馍吃法,只有腊牛肉夹馍能在这里找见哈。
言归正传,我们接着说米家泡沫,大家看一下地图,其实是很靠北很里面的一家店了,北广济街277号,大家记一下这个地址哈,离洒金桥的地铁站蛮近的。导航的时候看清楚了,因为回民街里有无数个老米家泡馍,但总店就那一家,别走错了。
作为老米家泡馍的总店,常年是必吃榜里的霸主,如果这次旅行只能有一次吃泡馍的机会,我觉得直接奔总店吧,正宗是一方面,现在那里也成了网红打卡地了。
当然了,回民街上的泡馍对于第一次吃泡馍的游客来说,都很好吃的,懒得走的话,随便找一家吃都不会太差。我个人感觉泡馍是兼容性非常强的一款小吃,很少有人不喜欢,放第一个讲,也是觉得它安全系数最高,口味覆盖面广。
不过呢,除非你特别喜欢吃羊肉,不然我会建议你吃牛肉泡,因为羊肉泡多少还是有点膻味在,像荣哥依姐就不吃羊肉的,应该说我们全家都是牛肉泡。想吃羊肉了,就会选择水盆。
以前吃泡馍,都讲究自己掰,现在为了迎合快节奏的生活,也有机器给压好的馍,直接上锅煮。
以前都叫“陕西闲人”,说的是关中粒的人生活的安逸富足,节奏慢慢悠悠的,吃泡馍提前半小时候先坐桌上,给你个大碗上俩饼子,几个人聊聊天谝一谝,手上一点一点地掰。
别说这真是个精细活儿,不聊天,光专心掰,手会酸的。
这是因为,一碗漂亮的馍,不是掰出来的,是掐出来的,就是用手指肚一点一点掐出黄豆粒大小的馍。我也掰过,真的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那种,没个二三十分钟,掰不完一个馍。当然也有人掰得快的,掰得越快越说明你是青铜。
到了回民街,馍基本上都靠掰的,不过大家可以问问老板有没有直接压好的馍,能比较快一点吃上,也不会显得自己很外行。
通常来说,现成压出来的馍都是四四方方的,自己掰的都是扁扁的不规则的近似椭圆,据说压的馍没有掰的馍入味。但其实除了老吃货以外,普通人也吃不出多大差别,第一次吃的就更不用说差别了。
诚实地说,我们日常去泡馍馆也懒得掰,都是直接要现成的。毕竟孩子们跟我时间都挺紧的,每天都在赶路。
吃泡馍一定配糖蒜,泡馍油大,一定得趁热吃,刮着最上面一层吃。千万别晾凉再吃,温了就腻了,所以泡馍都给配了糖蒜。当前面几口吃完了之后,糖蒜可以解腻,很爽口的,荣哥依姐都爱吃。
两人以上,可以点一盘凉菜拼盘,回民做的凉菜清新爽口,真的好吃,辣椒油一点不辣,香香的。不吃菜的荣哥,都超级喜欢吃里面的素鸡和西蓝花。
另外就是推荐大家搭配康师傅金桔柠檬或者青梅绿茶吃,也可以解腻。
2、志亮灌汤蒸饺
这个是我跟荣哥依姐吃的最多的,因为无论是泡馍、烤肉、夹馍、胡辣汤这些家门口都能吃到,但这个蒸饺只有回民街的志亮。
这家反正每次我们晚上去都得排队,但是排队也挺快的,值得一排哈~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排队,他俩安静等位。
它家的蒸饺每个馅都很好吃,不用壁雷,随便点。高峰期的时候就只有牛肉大葱一个馅,平时还有牛肉韭黄可以选,但牛肉大葱only one是常态哈~
有天荣哥他们足球队的伙伴组团一去,三个人干了四笼半,真能吃。PS:主要是队友能吃,李大荣一个人最饿的情况下也就是一笼的量。
蒸饺里是一整颗的牛肉丸,回民给的量是真的大,保证是你从来没见过的巨无霸蒸饺。
这个蒸饺里有汤汁,跟贾三家的灌汤包有点像,正确的吃法是:先用筷子夹起来咬开一个小口,然后把汤汁倒到勺子里,再吃蒸饺,喜欢吃味道重一点的可以沾一沾料碗,其实不沾也很好吃。
一口蒸饺,再嗦一口勺子里的肉汁,绝了。这也是为啥我前面说的,不建议大家去吃贾三灌汤包,因为这个蒸饺更好吃。
除了蒸饺还可以再点一份回民特有的麻将凉皮尝尝,味道很独特,甜中带点香和辣,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是我喜欢吃。
另外就是八宝稀饭里,不知道是玫瑰还是桂花,反正香甜无比,还会放很多瓜子仁,吃起来嘎吱嘎吱的,我喜欢,但是不喜欢吃甜的的人可能会不喜欢。
满满一碗的瓜子仁,用料是真的足,一般的八宝稀饭是没有这些瓜子仁的。
3、红红酸菜炒米
红红酸菜炒米也是老字号了,开了好多好多年,记忆里没跟荣爸结婚第一次来回民街,就是吃的这家跟他的一众小伙伴。
不过当时这个店还在北院门那条街上,现在已经搬到庙后街了,就在志亮隔壁,两个店刚好可以一起组团打卡。
不过新店装修比以前好了, 卫生也是,以前的回民街,是真好吃,但也真的脏乱差。这些年为了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已经是改善很多了。
店里的招牌自然是酸菜炒米,油润但是不油腻,米饭也很弹牙。不过,其实没有人真的会光在这里吃炒米饭的。一般来说,西安人吃炒米饭都是就着烤肉和涮牛肚的。
西安的烤肉,以烤牛肉为主,当然也有羊肉,但大家吃的主力是牛肉,瘦肉、肉筋、肥瘦这些是我跟老李的常规款,我最喜欢的是烤筋儿。
再有就是涮牛肚和豆皮,搭配着酸菜炒米,爽口不油腻,一群人吃吃喝喝,吹牛打屁。
外地的朋友,可以要一碗牛奶醪糟尝尝。怎么说呢,它也是褒贬不一,却也是回民街的一大特色了,尝尝总算见识过,不好喝大不了不喝就是。万一你觉得好喝呢?
当然了,店里还有其他类型的炒米饭,吃不惯酸菜的也可以要别的味道,但是酸菜炒米是这里的招牌,建议大家尝尝。
4、莉莉大盘鸡
莉莉大盘鸡也是我跟荣爸当年跟他的小伙伴一起下过的饭馆子,也是很多年了。它家的大盘鸡也是量比较大的。
回民做大盘鸡,香料味巨重,就算是要微辣的,端上来也是我吃了会烧心的那种,挺辣的,平时不吃辣的人不要挑战这个。喜欢重口味的可以去尝试,不过这家店吃完,基本上也吃不下其他的了。
6、穆萨砂锅
以前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老李会喜欢吃砂锅,其实吃砂锅的人都是喜欢喝那一口热乎汤,尤其是风尘仆仆一整天,胃就想吃点暖和的,嘴巴就想吃点有味道的,砂锅刚好满足。
穆萨砂锅也是好多好多好多年的店了,至今都会有很多外出上学的孩子,回来后先来这儿咥上一碗砂锅,饱一饱口欲,享受一下久违的烟火气。
店里的砂锅种类非常多,比较经典地就是牛肉丸,真的是一整颗牛肉,吃起来很过瘾。
穆萨砂锅的汤,都是牛骨汤来的,所以光喝那个汤就很鲜美的,比起普通砂锅店里有鸡汤兑水的来说,自然是味道更好。
三鲜味的可以吃出鲜味,辣汤也很够劲儿。里面的菜、豆皮、鹌鹑蛋等等配菜很足,粉也可以根据喜好换成土豆粉、方便面等等。
出去牛肉丸砂锅以外,牛尾砂锅算是它家很特色的了,一般砂锅店都没有的。猎奇也好,尝鲜也罢,也是不错的选择哈~
5、定家小酥肉和盛志望麻酱酿皮
定家小酥肉我觉得是绝对不容错过的一道回民街美食,而且出了回民街,没有第二家平替。就是这么独特的存在。
我第一次来西安,当时还不是我公公婆婆的老李他爸妈,带我们来回民街吃,硬要排队挤来挤去地,也要让我尝一尝这个小酥肉。
颇有年代感的搪瓷盆里,一碗油汪汪的面糊裹牛肉,能有多好吃?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不过这个汤汁的胡椒味会比较重一点,不喜欢胡椒味的可能不爱吃,除此之外,我想不到还有什么人群能拒绝它。
一碗小酥肉、一碗白米饭,再配上爽口的泡菜和定家秘制的酸梅汤,就是特别满足的一餐了。干吃小酥肉可能会有点咸,配米饭刚好。也可以打包,回去热一下就可以吃了。
定家小酥肉旁边就是盛志望麻将酿皮,这俩可以组团一起打卡。
现在这个时节, 在阳光下,一边晒太阳一边咥饭,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比这更舒服的了。
7、东南亚甑糕
东南亚甑糕跟定家小酥肉离了不到两百米,处在广济街和西羊市十字路口的交叉处,其实也挺好找的,看一群人排队的地方,基本就是了。
其实整个回民街上有很多卖甑糕的,但是不知道为啥就这家和胖子这么有名。按理说技术含量不高,就是枣泥粽子的口感,每家能有多大差距呢?无非就是糯米谁家个软硬合适,枣泥谁家的甜度和口感更好。
我这个饮水的牛嘴是品不出细微差别的,但我家老李能吃出来。这可能就是儿时的味道留下的加成吧?
甑糕这个小吃也是褒贬极为不统一的一款,喜欢的人超喜欢,把它当大米饭就菜吃,比如老李,嘴巴里没味道的时候,就喜欢吃口甑糕。但是不喜欢的人,觉得他跟蜜枣粽子没啥区别,还齁甜。
所以建议大家买个小份的尝尝。
另外,关于甑糕,还有个乌龙,我也是写文的时候查资料发现的。
本地人管它叫“jìng”糕,其实是错的,如果你用拼音输入法输入jìng,“甑”这个字是找不到的,它其实是念“zèng”糕。
由于陕西关中方言中为韵腹高元音,读出来就是zìng,后来大家叫着叫着,以讹传讹就变成了jìng了。叫习惯了,普遍了,就这么错下去了,现在你说给我来盒zèng糕别人还会觉得你怕不是有什么大病吧?
但甑糕叫成jìng糕,就跟跟回民街上的另外一个名小吃“镜糕”同音了,单此镜糕非彼甑糕,是截然不容的两种年糕。
这个镜糕也很好吃的,依姐以前上小天鹅的时候,晚上下课,街边的就有卖的,总会给她来两个,一个水果味的,一个玫瑰味的。吃完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有时候李大荣他们学校门口也会有卖的,他也会要求来两个。
小孩子还是蛮喜欢吃的。
回民街上,有个卡通镜糕,在西羊市街6号,就是定家小酥肉的那条街上,大家可以找一找。
家里有小朋友的可以来一个~如果单纯只是吃的话,无所谓,街边的镜糕都是一样的。弱弱地说一句,我自己还是喜欢吃最正统的玫瑰味镜糕。玫瑰酱裹上坚果仁,咬一口,软软糯糯。
8、稀糊烂腊牛肉
这个呢,不是现场吃的,可以当做是伴手礼带回家当土特产给亲戚朋友分的,牛肉是可以现切直接抽真空的,带回去三五天内吃完就不会坏。但是最好也不要放太久,尽早吃完最好。
回民的牛肉料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因为有信仰在这里,大家可以放心购买。
关于这家稀糊烂,网上有评价太咸的,老板态度太差的,我有必要如实阐述一下。不过这家的酱牛肉荣哥很喜欢吃,注意是酱牛肉不是腊牛肉,酱牛肉颜色是黑色,腊牛肉是偏红的,不是一种,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左边是腊牛肉,右边是酱牛肉。荣哥爱吃的酱牛肉,大家可以试试。
洋洋洒洒也6000字了,要是想写还是能再写的,比如水盆羊肉、马二酸汤水饺等等,不写是我觉得不在回民街吃,西安的别的地方也可以吃,比如澄城水盆羊肉也挺好,酸汤水饺也比较常见,一般的泡馍馆都有。
其实回民街上还有一些可以当特产的小吃,比如军军绿豆糕啊、矮子酥饼、马治钢油糕、刘诚柿子饼等等,这些也都是经常会在各种美食攻略上出现的名吃。但其实有一说一,这些东西的确是回民街上随处可见的,也都大差不差,不买这一家也差不了多少。
以上我提到的这些吃的,都可以高德地图上直接搜名字找到的,回民街那整个地界也没有很大,所以步行导航一个店到另一个店基本都用不了10分钟的。逛吃逛吃,也能晃荡一整天。
我特别想说一下,回民街的店家,都是回民,有着少数民族特有的风骨,彪悍,不太会来事儿,所以臭脸、脾气不好、说话冲都是惯常操作。我一开始也不习惯,觉得你一个服务业,怎么还能给上帝甩脸子?
但人家是几十年如一日,就是这么滴,最近这几年,有所改观,服务也热情了不少,店面卫生环境也干净了很多,以前更是除了好吃其他都是脏乱差,啊哈哈~
先给你们打个预防针哈~遇见态度不好的店家,麻烦多担待,毕竟他对别人也是一样的。甚至于对待几十年如一日排队买他东西的人,该不高兴也还是不高兴的,不是单单针对外地人。
04
回民街不止有吃,还有个逛的地方
文末给你们来个彩蛋吧~此处要call back回去,开篇的时候我说过了,自然会有交待。
其实回民街是可以逛吃一整天的,吃饱了就去逛一逛,周边好些清真寺,门票十块十五的,可以进去看。
院里还有一尊郑和碑。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就选用了大学习巷清真寺内的一位名为哈三的阿訇作为信使和兼通司,后来为了奖励哈三, 大郑和亲自设计监督,重新修缮了学习巷清真寺。
当然了,现在这座清真寺,又变成了很多网红喜欢穿汉服来打卡的地方,因为它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
这座古老的清真寺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重修与扩建,直到现在都承载着世代伊斯兰教徒们的信仰,见证着西安与阿拉伯国家地区的友好交往。
除了清真寺,在这喧闹的回民街里,还有一个特别幽静的院子。具体位置就再没什么好吃的那条标绿街道——北院门街道上,“高家大院”还是蛮值得逛一逛的。
高家大院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清中期才算完工,是清代榜眼(科考一甲第二名)高岳崧的故居。高家7代为官,门口的牌匾便是同治十年御赐的“榜眼及第”。它是西安市保护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距今已经四百多年了。
据说当年慈禧在出逃西安的时候,就曾入住高家大院的在中堂,并带来了一尊木雕观音像,正是由于观音的庇佑,才使得院中听不到民街上的喧嚣。
整个院落是三院四进式,保留有客房、厅房、厢房、正房、书房;花园、祠堂、私塾、戏楼等多个房间,走进高家大院,感受一下什么是古时候的大户人家。
高家大院占地4.2亩,院内共有房屋86间,其中56间对外开放。这里的房屋建筑风格独特,木雕石雕也很多,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你可以亲身体验到古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感受这座古院的百年沧桑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古时男尊女卑在建筑上的体现。
我去这里是十几年前的事情,那个时候还没跟老李结婚,其他都忘记了,只记得有个姑娘楼,就是未出嫁的姑娘待的闺房。按理说大户人家闺房应该像是电视剧里的好几个套间吧?
但其实是很小的一间房,感觉除了一张床就没太大下脚的地方,楼梯又窄又高,就是不想让小脚的姑娘下楼走动,当下还是大为震撼的。庭院深深,真的是这样。
不过在明清时期的官宅大院拍照时很出片的,大片既视感,再来身明清妆造(钟楼附近有很多这样的妆造店),这一趟回民街是吃了逛了也拍了,值了。
在古代豪门的故居中,大多都有戏楼,高家大院也不例外。高府的戏楼叫“大风堂”。
这里还有表演可以看,华县皮影、华阴老腔还有提线木偶,地点都是在这个大风堂。
皮影很值得一看,白鹿原里出现过的华阴老腔也值得一听,全是纯正的当地非遗文化,尤其带着小朋友的,看个皮影和木偶戏挺有意思。我记得那个演皮影的小房子不大,我一个二十几岁大女孩都看得挺乐呵。
以上就是回民街的逛吃指南,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补充。
●【团】海龟爸爸防晒家族又壮大啦!小雪山新升级,还有儿童防晒气垫和晒后修复面霜!
●作业还是太少娃实在是太闲了,在整活儿的道路上谁也比不过小学生!
●【团】宋庆龄创刊,超美中国原创绘本杂志《儿童时代》2024年续订啦,现在订还送398的赠品!
●孩子书写不好还写得慢,报个书法班可能也没什么用
公众号又改版了,不标星,就看不到我,喜欢荣妈的唠叨式原创文章,一定动动小手标个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