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种植面积广,是重要的粮食资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大麦芽可作为氨基酸和维生素来源在畜禽生产中应用。大麦作为能量饲料,其籽粒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分别可达 75%、60%、10%、91%。大麦含有较多的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造成负面作用,可能引起动物肠道损伤,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大麦的处理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酶制剂处理,对大麦进行合理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显著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文章通过对比大麦与其他能量饲料的营养价值差异,对大麦饲用的主要处理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大麦在我国饲料工业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大麦的营养价值
大麦稳定性好、耐储存、适口性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大麦中的蛋白质、干物质等含量均高于玉米,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和精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也高于玉米。大麦中较高的蛋白水平有助于优化动物的日粮结构,可减少豆粕、氨基酸等的添加量。大麦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VE 48.0 mg/kg、VB114.1 mg/kg、VB2 14.0 mg/kg、烟酸 87.0 mg/kg 和VB6 19.3 mg/kg。但大麦中粗纤维含量较高,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约为玉米的2倍,导致大麦作为单胃动物饲料的饲喂效果较差。大麦中的粗纤维主要存在于麸皮中。
大麦的营养物质消化率低于玉米,饲喂价值约为玉米的 90%,原因为大麦中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大麦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是可溶性非淀粉多糖 (NSP),包括β-葡聚糖4.0%~8.0%、木聚糖 6.6% 和纤维素4.0%~8.0%。可溶性NSP在动物胃肠道中不仅可以提高食糜黏稠性,降低食糜流动速度,而且能够吸收大量水分,并吸附离子 (Ca2+、Zn2+和Na+等) 和其他营养物质,形成营养屏障影响代谢,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最终降低饲料能量。因此,大麦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但需要对其含有的抗营养因子进行处理才能提高大麦的饲喂效果。大麦与其他饲用植物的营养成分比较见表 1。
(文章来源:饲料研究;作者:顾颖慧,杨青;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节选自《大麦的饲用价值与处理方法及其在饲料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侵删致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