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医中药之:小麦(2023-3-5)

——作者: 元平


小麦,单子叶禾本科小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60-100公分,秆直立通常6-9节,叶片扁平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每小穗具3-9花,颖短背面有锐利的脊或延伸芒,外稃膜质微裂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子房卵形,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小麦又名:麸麦、浮麦、浮小麦、空空麦、麦子软粒、麦等;李时珍引《素问》云∶麦属火,心之谷也。郑玄云∶麦有孚甲,属木。许慎云∶麦属金,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三说各异。而《别录》云∶麦养肝气,与郑说合。孙思邈云∶麦养心气,与《素问》合。夷考其功,除烦、止渴、收汗、利溲、止血,皆心之病也,当以《素问》为准。盖许以时,郑以形,而《素问》以功性,故立论不同尔。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如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多种维生素等;此外,小麦胚芽还富含食物纤维和维生素E、精氨酸、淀粉酶、谷甾醇、卵磷脂和蛋白分解酶;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小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区;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小麦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高、面筋强而有弹性者为佳。

小麦在我国她还是一位中药:《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本草经集注》《唐本草》《本草图经》《纲目》《别录》《本草拾遗》《本草再新》《医林纂要》《金匮要略》《食医心镜》《饮膳正要》《产乳备要》《养老奉亲书》《圣惠方》《葡氏经验方》《千金方》《经验方》等多有记载。

其性味:味甘、性凉;归经:归心、脾、肾经;功能: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用法用量:内服小麦煎汤50-100克或煮粥小麦面炒黄温水调服;外用适量小麦炒黑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注意:小麦面畏汉椒、萝菔。 ——自《中华本草》




汉 .《古歌 》云: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唐. 白居易. 《观刈麦》 云: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宋. 范成大.《缲丝行》云 :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缲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



宋. 陆游.《闲咏》云:

事业无闻负圣时,沧波自照角巾欹。
养成林下无穷嬾,占尽人间彻底痴。
小麦绕村苗郁郁,柔桑满陌椹累累。
医翁筮叟真堪友,搜索残尊与共持。



宋. 杨万里.有诗云:

小麦田田种,垂杨岸岸栽。
风从平望住,雨傍下塘来。
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
谁言破书箧,檐取太湖回。



宋.郑獬.《收麦》云:

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
一苞十馀茎,一茎五六穗。
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
芟获载满车,累累犊衔尾。
大挈置之场,巃嵸丘陵起。
妇姑趁天色,扑抶喧邻里。
贫者攟其馀,翁妪携稚子。
农家兹有获,卒岁可无馁。
去夏水漂屋,汩窜幸不死。
以得补所失,囷圌可储峙。
云问麦之收,丰饱何因尔。
得非长官贤,政化顺天理。
无乃农夫勤,蚤莫事耘耔。
兹盖天公仁,雨泽以时至。
消灭贼与蟊,陇亩皆稠穊。
嗟嗟尔之民,无忘天公赐。



宋.曹勋.有诗云:

大麦未救饥,小麦渐擢芒。
此时农夫叹,政阻接青黄。
多畏频雨泽,只欲暄晴光。
农安吾亦安,朝夕祈苍苍。



宋.刘克庄.有诗云:

清明未雨下秧难,小麦低低似剪残。
穷巷萧然惟饮水,家童忽报井源乾。



宋.苏轼.有诗云:

大杏金黄小麦熟,堕巢乳鹊拳新竹。
故将俗物恼幽人,细马红妆满山谷。
提壶劝酒意虽重,杜鹃催归声更速。
酒阑人散却关门,寂历斜阳挂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