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唐代王敷《茶酒论》中就细致生动幽默地描写过茶与酒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有一些文章或者活动将白兰地、葡萄酒与上好的台湾乌龙茶做对比,再如林清玄先生的《平常茶非常道》若兰茶酒里写到:“是选用最好的小米,发酵、蒸馏,做成小米酒,然后以酒泡茶,待茶香入酒后,把茶叶捞起,把酒封存,即成茶酒。”上面提到的是白兰地葡萄酒、蒸馏白酒这两大酒类与茶的关联,那么啤酒,尤其是精酿啤酒与茶的关联又是怎样的呢?


就啤酒酿造来说,茶与其他芫荽子、橙皮等香料一样可以用作增味(可在熬煮阶段或者干投阶段)。之前有写过一篇关于茶与啤酒对话的文章,文章里从“时间陈化、花果香气、烟熏味、焦糖味、苦味和酸感”这六个维度来比较茶与精酿啤酒间的关联,这次拿岩茶老枞和美式大麦烈酒来比较即使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情理之中呢是因为一个多月前,自己试着用“土炮”酿啤酒,当时还取名为“祁门红茶增味德式小麦”(以染菌失败告终),也算是为这次的全方位比较做了个铺垫吧,意料之外呢是因为没想到大麦酒居然会是第一个成为“茶与酒”深入交流的范本。

我们先来看看BJCP中关于美式大麦酒口感的介绍:“酒体厚重有嚼头,醇和的,像绒状的质感(尽管存放时间过长酒体会变单薄)。酒精的温热也是可能出现的,但是酒精的感觉比较顺滑。

其实提到酒体的厚重和嚼头,波特、世涛、帝国世涛等酒类同样有上述类似特征,而且从接下来对初品吴三地老枞水仙时的“巧克力牛奶味”来看,似乎牛奶世涛更为贴切,但是为什么我还是觉得美式大麦酒与这款莲花峰老枞更具相似呢?

目前喝过最好(价格高)的世涛就是来自爱沙尼亚的珀亚拉夜晚,大麦酒则是来自挪威的裸岛100号。下面接着来谈原因:

一是之前喝的那款裸岛100号美式大麦酒给我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像世涛酒体那样顺滑,并没有那股麦芽带来的过重的酱(酱油)香味,大麦酒酒体的厚重、绒感、咀嚼感,回味的浓重都与老枞十分的相似。

二是因为大麦酒酒精的温热感和老枞树龄所带来的的温热感更加类似。

三是大麦酒向来以烈性著称,恰好符合武夷岩茶的“高香霸道、煞口感”特性。

四是上头快,这款茶你喝第一口就会上头,还想一直喝,大麦酒呢10度以上的酒精度在这摆着呢,醉上心头喽。酒醉,茶醉。


老枞感受:

首先,喝这个茶的感受就是七个字“厚重饱满、咀嚼感”,联想到了美式大麦酒,因为这种大麦酒的最大特征就是高酒精度、酒体厚重有咀嚼感。

   其次,这款老枞目前还不清楚是哪个名丛?还是水仙、梅占老枞?拼配?只是回想起2017年2月第一次喝嘉木会吴三地老枞水仙时的感受,当时手里还一泡素心兰,为了追求“盲品”,巧克力牛奶的滋味口感让我一度以为是素心兰,结果确是吴三地老仙。

接着今天的这种感觉又升升升升级了,枞味木质香贯穿始终,茶质饱满厚重,稍带火味(盖香相对明显)。第四泡时突然变得“轻”了起来,并不是茶汤的厚度降低,而是茶汤变得轻盈起来,香气变化不多,比较平稳,果然是“中足火满炖”而成,茶汤给到你口腔里是一种“黏膜感、润滑感”,叶底鲜活。


据我回想,应该是目前为止,喝到的最为厚重饱满有咀嚼感的武夷岩茶了。

    美式大麦酒与这款莲花峰老枞像是出自同一师傅而日后又分门别派的同门师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