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吃多了不消化怎么办?治疗之法竟也还在米面之中。饮食里的中药,今天介绍麦芽、稻芽和谷芽,看古人于饮食与医药间的智慧。

1.麦芽

《药性论》:麦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中药麦芽,禾本科大麦属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的功效。

麦芽

根据陈承在《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中的记载,宋朝时小麦面粉已经进入日常饮食,而大麦“作饭滑,饲马良”。

大麦在中国是个古老的作物,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古羌族(居住在青海)就已在黄河上游开始栽培。大麦具有早熟、耐旱、耐盐、耐低温冷凉、耐瘠薄等特点,因此栽培非常广泛。

大麦的成熟期比较早,营养丰富,虽然也能加工成面粉,但因为大麦的外壳比较难脱落,因此大麦粉远不如小麦粉质感细腻,故而不适合我们长期食用。因此,大麦更多的是用来酿酒和作动物饲料。

《本草纲目》:大麦“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止泄,不动风气。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为面,胜于小麦,无躁热。

中医药往往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中药麦芽便是由大麦制备而成。将成熟的大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即得。

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麦芽尤善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常与山楂、神曲、鸡内金等同用主治米面薯芋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单用麦芽煎服或研末服可治小儿乳食停滞。

现代研究发现,麦芽能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可助消化。麦芽回乳和催乳的作用关键不在于生用或炒用,而在于剂量的大小,即小剂量催乳,大剂量回乳;麦芽有类似溴隐亭类物质作用,因此能抑制泌乳素分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此外,麦芽还有降血糖、抗真菌等作用。

2.稻芽

水稻在中国栽培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期,据《天工开物》估计,到明末时大米在粮食供应中已占7成左右。

《本草纲目》:“稻稌者,粳、糯之通称。”“粘者糯,不粘者为粳。”“糯稻……其性粘,可以酿酒,可以为粢,可以蒸糕,可以熬饧,可以炒食。”粳米“益气,止烦止渴止泄。”

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后即中药稻芽。现代研究发现,稻芽中所含淀粉酶能帮助消化,但其消化淀粉的功能不及麦芽。

稻芽

中药稻芽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的功效。其作用和缓,助消化而不伤胃气。治米面薯芋类食积不化和脾虚食滞证,功似麦芽,亦常与麦芽相须为用,以提高疗效。

3.谷芽

过去曾以稻、粟、黍等植物的果实发芽作谷芽入药,认为药效亦相近。198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单列稻芽,并将粟芽以谷芽为正名收载。

粟,去壳后就是煮粥用的小米。脱壳前的小米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待须根长至约6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后即得到中药谷芽。

谷芽

谷芽的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均与稻芽相似。治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者,南方多用稻芽,北方多用谷芽。

#头条创作挑战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