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高粱,适宜的播种深度和抗旱播种,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今天和大家来聊一聊高粱的播种情况。
播种深度,覆土过厚的话会影响土温上升,播种层通气不良,种子易受病菌侵染。所以,当我们在深播的情况下,幼苗常因缺乏养分而天折,至使出苗率显著下降。即使能够勉强出土的幼苗,由于养分不足而发育不良,植株瘦弱,叶片发黄。苗高,幼苗干重降低,叶片数减少,生育期延迟。

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试验,播种深度为9厘米和12厘米时,无论是寒高粱或多穗高粱,其抽穗期均较播种深度为3-7厘米的推迟3天,成熟期晚2-3天。
有关的研究认为,某些高粱品种深播时出苗困难,一是由于根茎短,伸长潜力小,深播以后,难以将芽鞘送出地面;二是由于展叶早,在土中放叶。幼苗展叶后,体内养分就由供应根茎生长转为供应叶片生长,于是根茎便停止伸长,使幼苗失去顶土能力,在土中卷曲、黄化,以致闷死。

因此,根茎伸长幅度越小,出苗能力越弱,越需要适当浅播。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杂交种,凡以3197A作母本的,多存在着幼苗根茎短,顶土力弱的缺点,需注意适当浅播,播种深度不宜超过1-1.2寸。但也要防止播种过浅,播种过浅表土易干旱,出苗缓慢,造成幼苗参差不齐。确定播种深度还需考虑土质、摘情和地温等条件。粘土地,土壤紧实,失摘后干硬,不易出苗,宜浅播,砂质土疏松,保摘能力差,宜深播。土壤低温多湿,浅播能够散湿增温,而土壤干旱时,深播可以借墒。

播后镇压,播种后,土层枯虚,孔隙增大,容易造成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吊干种子。播后镇压,可以压碎土块,压实土层,使土壤与种子接合,并能将土壤下层水分提到播种层,供种子萌发时吸收。镇压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缩小,为种子发芽出苗创造了有利的土壤环境条件。踩上垄后再压一遍木硫子的幼苗在三叶期比仅压木硫子的高2.3厘米,多1片叶。播后镇压,需根据土壤墒情掌握适宜时间。镇压过早,土壤湿度大,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镇压过晚,会使土壤失墒过多,土层干硬,坷垃也不易破碎,失去保墒保苗作用。

抗旱播种,播种时土壤干旱,影响保苗,以至造成补种或毁种,是高粱产区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必须采取相应的抗早播种措施,战胜干旱,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

抢墒早播,在土墒情况较好的情况下,要抓好整地保墒,提早播种,有效地利用土壤墒情,保证种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提高出苗率。据安徽省怀远县双桥公社双庄生产队调查,在1962年春旱严重的情况下,高粱播种期提早到春分后9天,出苗率为80%,而延迟到清明播种,出苗率仅为30%。

两犁深种,在干土层较厚、底墒较好的情况下,可以深种借墒。垄作地区可在垄上先趟一犁将活土刻开,再用另一副犁随后深挑掏墒,将种子播在湿土上,然后攄粪、覆土。采取这种方法,在干土层达4寸深时也有较好的保苗效果。辽宁省西部干旱地区,常采用"二犁一镐"、"三犁一镐"深种,即每开一沟重复2-3犁,每次犁深2-3寸,沟深5-6寸,如干土层深还可再创一镐,进行深种。粮种区则采用两副耲耙,前一副耲沟,后一副深粽掏墒。

耧播地区,在干土层1-2寸厚时,可采取冲沟接墒播种,随即镇压提墒的办法,使种子正常发芽出苗。做法是在耧腿上绑草把,耩时壅开干土,把种子深耩在湿土上,或先用劐耠子开沟分土,随后用耧在沟内播种。在严重干旱情况下,冲沟深播9厘米出苗率达85%,浅播3.厘米的出苗率仅为10%。
刮土播种,在垄播区干土层较厚时,可在耲耙芯前按土层厚度安装相应高度的刮土板,刮除垄背干土和坷垃,露出湿土粮沟播种。

坐水播种,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旱播种措施。在垄播区,先破垄浇水,再合垄埋墒,后行播种。也可在播种当时先开沟浇水添墒,水渗下后,再播种覆土,播后适时镇压。如结合施液体种肥,加大水量,补充底墒,既能抗旱,还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耧播地区,可用带水斗的耧先把水精下,随后再顺原行耩种子。
本篇文章就到这里了,看完后,大家对高粱的播种是否有了了解呢,可以留言给小编哦,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