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的吐槽:从古至今就没把俺当正经口粮,现在却问为啥种的少了
原创不易,文字也有产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果您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技术、农村生活等,那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依农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你好,我是高粱”
诶,别找了,图中那个最高的就是俺。
俺兄弟姐妹们都不爱说话,但不说话就得吃哑巴亏,所以俺得说。
你问俺为啥长这么高?
不是因为上面空气好,俺就想更居高临下地看着你,让你听我吐吐槽。
为啥“居高临下”用“更”,其一是后面介绍了俺家族的平均身高你就知道了;其二是毕竟在粮食界做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透明”太多年了,俯视你吐槽一下,才能发泄俺的不满的情绪。

我本来不想站出来说话,但是竟然有人问:高粱也是一种粮食,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种植了?
这问题不扎心嘛!咱不是口粮但得争口气,我再不说两句“小透明”就成“真透明”了。
我有自知之明,现在的小年轻们基本都没见过我,那些认识我的你也先别吱声,只要你没种过我,估计你认识我也是因为莫言的《红高粱》。
在这里感谢下莫言,感谢《红高粱》,不过我还是得说一句:书中余占鳌这货是真的不地道,想当年压死俺多少叔叔、大娘。
言归正传,在座的见过的没见过的,认识的不认识的,我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

俺的自我介绍
俺叫高粱,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植物,俺家族不大,属下有5组30多个种,不过俺分布得比较广泛,以前你们在温带、亚热带都能看到俺家族成员的身影。
俺长得快寿命不长,春天播种,仲夏以后就能收了,成年后俺家族平均身高都在2——3米左右,这与俺发达的根系有一部分关系,目前俺家族中最高的“哥们”都长到6米6高了,所以近期身价暴涨的山东大葱在我们眼里算哪根葱。
模样的话,整体上俺其实和美洲来的那个玉米差不多,不过俺们不长棒槌,俺俯视你们的那个“脑袋”是俺一个个颖果,再里面装着俺的种子。
俺茎秆粗壮高大,外面坚硬光滑内里**发甜,那些见过俺的人小时候为嘬了那一丝甜味,肯定没少扒了俺茎秆的外皮。
关于俺长啥样的自我介绍不再多说,忍不住了,俺要开始吐槽了!

到现在你们都不确定俺是不是“龙的传粮”
俺起源于几百万年前,和其它禾本科粮食一样,俺也是从“野草”演化过来的粮食。
俺的身份来历至今都是个迷,很多人说俺是非洲来的,只有一少部分人说俺是原产于中国的“龙的传粮”。
其实那么多人说俺是从非洲来的俺很伤心,俺又不黑,所以就起源问题,俺想争一争并吐槽你们一下。
虽然俺起源非洲之说的证据时间早,多、还全面,据考证5000年前非洲埃塞尔比亚那地方就发现了俺家族先辈的遗址,3000年前就开始种植,随后逐渐向外传播,而最早出现俺名字“高粱”两字的文字记载距今才800多年的时间。

但其实俺家族先辈们在5000年前也已经生长在华夏这片沃土上了,1931年你们的考古学家在山西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我族先辈们的遗址,距今也在5000年以上,另外近现代你们还先后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江苏等地还发现了俺家族先辈在战国、西汉、唐代时期存在的证据。
所以说就目前证据来看,退一步讲俺家族定很大一部分是“龙的传粮”。
之所以有争议,那都怪你们的先辈古人,你看最早他们给粮食名字,很多都是一名多用,一个“粟”字指“小米”还指代全部的谷类,细分起名很难吗?另外还存在样的情况,粮食的名字在不同人笔下记录,表达的还不是一个意思。
所以才让当前的你们这么难,“粱”、“黍”、“秫”、“稷”除了真正研究这个的,有多少人知道它们指得是何种作物,还有即便是研究这个的,你以为他以为的就是对的。
俺要吐槽的点是,那时候你们的先辈古人根本就没拿俺当正儿八经的口粮,不然还用你们费那么大劲找哪个字是我,早成五谷、入农书进典籍了。

你们曾大规模的种植俺,把俺当主粮?才不是,那是无奈之下才选择了俺
古代文献资料上显示你们是在明朝以后才开始大规模种植俺,但那时候“大规模”水分很大,只是局部的开始规模性的种植俺。
那时后你们先辈种俺,太平年间把俺当粮食的同时(那时身份也不是水稻、小麦谷子、那样正儿八经的口粮),很大一部分用于酿酒了(我国高粱酒起源距今越在700——800年之间),唯有天灾人祸的时候才把俺当“救命粮”。
到了近现代以后你们的人口开始增加,俺的种植规模和种植范围确实开始慢慢变大了,有过辉煌的时候,老辈高粱说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种植面积足有一亿多亩。
俺种植规模大的时候,你们也都不待见俺,俺知道你们种这么多俺是无奈之举,种俺不是馋俺的粮食,是馋俺的“身子”。
别争辩,粮食中谈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俺称第二,没粮敢称第一。

俺既耐旱又耐涝,耐旱能力除了谷子其它粮食都不行,但俺耐涝还不是一般的耐涝,给俺代笔的这个依农,他家乡是一个北方临湖的小村庄,70、80年代把俺种在湖滩地里,夏天发大水,真的是撑船收高粱。
俺抗盐碱的能力也是第一,比美洲来的那家伙都厉害,你们的海水含盐量在千分之三十,俺能在千分之五的盐碱地能正常生长,玉米那货超过千分之二就枯死了。
俺抗逆能力也很好,很少“生病”、“染虫”,非常容易种植,不说播种就能收吧,反正别的粮食能收的地方,别的粮食不能收的地方俺照样收。
确实俺承认俺产量低,不过“低”是与现在其它粮食的产量相比,莫说明清时期了,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的小麦产量比俺多不了多少,俺查了数据良田小麦的一亩也就产200——300斤,俺在盐碱地里都能产200斤。
所以俺是你们人口暴涨、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看天吃饭下的无奈选择,是俺成就了俺自己,不是你们把俺当成正经口粮。

俺家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添过砖加过瓦,终究还是给外族粮腾了地
俺除了作为你们困难时期或应急时 的“救命粮”,还把俺的一切都给你们了,俺这身板就没一件可以浪费的东西。
俺的茎杆能做席子,防止你们睡木头床的时候漏下去,还能做“建筑材料”;茎杆心还能做钓鱼用的浮漂,偷摸去钓鱼的孩子谁没掰过高粱杆子;还能做饺子帘,陪你们过了多少个春节,甚至还能做小孩的玩具。
俺的粮食你们不爱吃,非得吃的时候还吐槽难吃(代笔插一句,高粱壳中含有单宁,所以才会便秘,谷氨酸含量相较于其它粮食作物较少,所以才“难吃”),就拿去酿酒,啥茅台、五粮液的,没有俺它能有现在的市值嘛!
你们确实也算聪明,还把俺做成了高粱饴、酿成了醋。脱了粮食的穗穗,又被你们拿去做笤帚,刷子,刷过多少锅碗瓢盆,扫过多少地和东北大炕。俺还养了你们的牲口,俺的根系你们也当中药用上了。
当前除了酒,其它那些产物虽然现在不常见了也不值钱了,但在那个时代,怎么着也方便了你们的生活,也帮你们换了些钱。不是自夸,俺家族算得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功臣。

随着你们的快速发展,你们农田里的排灌设施齐全完善了,化肥使用量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高超了,开始进行机械化种植生产了,不再靠天吃饭了。
小麦、玉米、水稻之流的产量蹭蹭地往上涨,都是俺的好几倍,加上本来你们就说俺难吃,不把俺当正经口粮,这样一来俺的粮食属性越来越低了。
另外俺的茎杆制品也被其它制作更为简单、更便宜的东西替代了。
逐渐地俺的各种优势都显现不出来了,从80年俺还剩下几千万亩,随后俺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小,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就只剩1000万亩了。
现如今俺看了下,近几年俺的种植规模再没上过千万亩,种植范围也开始变小了,只集中在内蒙古、东北、山西、河北、贵州等省份和地区了。
俺觉得你们真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俺真是有点伤心。

嘿嘿,别看俺给小麦、玉米、水稻腾了地,你们一样不少用俺
是不是开始进口高粱了?还进口的不少吧!
不过令俺气愤的是你们进口不是为了吃,而是用于酿酒,做饲料和提供再生能源了。
俺查了资料,从2010年左右,你们就开始从国外进口“洋高粱”了,到了13年进口量直接上了百万吨(107万吨),随后仅过了2年,竟然突破了1000万吨(1077万吨)。
虽然后来进口量开始逐年下降了,但是每年也要引进几百万吨,进口占比也在50%左右。
这时候有帮我说话、打抱不平的了,所以说当初不缩减我的规模多好,我毕竟还算个粮食,掌握在人家手里多不好。
哼,现在要扩种俺,俺还不乐意了呢!

唉,吐槽归吐槽,都是气话,俺其实理解你们
槽也吐了,其实你们缩减俺的种植规模,俺没真生气,以上说这么多就是想找找存在感,让你们都能多了解俺。
俺理解你们,道理俺也都懂,俺也怀念那些为你们做贡献的岁月。
在当前你们农业生产现状之下,论口感、养分、产量俺比不上小麦、玉米和水稻,你们把它们当主粮是理所应当。
俺的那些副产品,现在卖得可贵了,都上升到民俗工艺品了,俺其实挺高兴。
对于俺用途的改变,其实俺心里也挺美,就拿再生能源来说,俺是你们通往未来的重要选项之一。
另外你们宁愿进口也不扩种,俺也不怪你们,毕竟你们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所以没有那么多地种俺,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之下,首先要确保口粮的绝对安全,俺绝对的支持。
俺再给个几个建议,家那些其它粮不能长的地方可以开发开发种俺;再多研究研究俺育出高产新品种、功能新品种,以便在有限的种植规模下发挥俺更大的力量;另外再多开发开发俺,增加俺的用途,提高俺的经济效益,让那些种俺的农民朋友能有一个好的收益。
最后俺想说:俺仍是社会主义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谷丰计划#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