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那是生活给予我们的艰难底色。地里的高粱,是全家的希望。父亲用勤劳的双手将高粱编制成簸,拉着架子车,带着十岁左右的我,一路颠簸着向县城行进。
那天清晨,父亲早早起身,拉着两领箔,我坐在架子车上,一路西行。下午四点左右,我们抵达了那座当时还规模甚小的县城。城市仅有两条街道,还有一条弯弯的河坝,也就是如今的宋汤河。
父亲把高粱杆织成的箔摆在那里叫卖,从家里带来的杂粮饼子,在两毛钱一碗的杂货菜锅里煮一下,吃起来却格外香甜,那是童年里难忘的美味。住了一晚后,第二天浑身又乏又累。空车时我想帮父亲拉会儿,父亲怕累着我,又让我坐上架子车。
那是我第一次进城,时光虽已远去,但那些画面、那些温暖,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与心间。如今,我已年近六十,每每回想,感慨万千,那段岁月,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