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开阳县永温镇的红缨子高粱迎来丰收,一穗穗成熟的高粱从绿色枝叶间探出,饱满的高粱粒挤满穗头,沉甸甸的果穗压弯了腰,组成了一幅秋日好“丰”景。
笔者走进永亨村高粱种植基地,只见收割机伴着轰鸣声穿梭在田间,有序进行着摘穗、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几个来回,一茬茬高粱就被收割完毕,村民们跟随收割机捡拾遗漏的高粱穗,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我们首次采用收割机采收高粱,每小时可以收割3亩左右,是人工收割效率的数十倍,零散的地块则采用人工收割,互相配合效率很高。”种植大户刘利猛说。
据了解,基地种植的红缨子高粱是茅台镇特产的有机糯高粱,是酱香型白酒的酿酒原料,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永亨村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酒用高粱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的高粱长势很好,我们村一共种了300亩,按照目前的收割量来看,单亩产量在600斤左右,预计今年可收成18万斤,实现产值63万元。”永亨村村支书周志龙介绍道。
永温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依托贵州腾格志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集体经济引领、大户带动散户、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订单收购等措施,在永亨村、坤建村、双合村发展种植“订单高粱”5000余亩,在保障种植户低风险、高收益的同时,有序推进高粱机械化播种、收割,提升生产效率,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以前我家这片地都是种玉米,今年改种高粱,一共种了3亩,比种玉米要多出4000来块钱。”村民赵志红一边收割高粱一边介绍,高粱种植让他尝到了“订单农业不愁销路”的甜头,他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拿到工资,实现“双收入”。
近年来,永温镇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支持规模化发展高粱、红花稻等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开阳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丨永温镇
编校丨王 玲
编审丨谢丹丽
审核丨李必兴
总监制丨安正洋 李必兴
邮箱丨953087875@qq.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