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鬼谷子(二十一)
抵戏第四
第二节:抵戏
戏者,罅(xià)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字面理解
戏者,罅也。罅者,涧也。
缝隙就是小裂痕。小裂痕可以发展成涧流。
涧者,成大隙也。
涧流可以发展成大裂缝。
戏始有朕。
产生缝隙是有先兆的。
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可以把它堵塞。可以让它退却。可以让它停止发展。可以让它消逝。可以让它为我所用。这就是抵塞缝隙引申出的哲理。
感悟
1、深层次理解
任何事物在发生宏观变化之前,其微观变化已经开始了。洞察微观变化,就是洞察宏观变化前的先兆。这就是鬼谷子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
就好像一个“大水坝”,表面上看安然无恙,这就是宏观情况还没有发生变化。
如果我们发现了细小的缝隙、细微的变形、异常的声响,乃至于用现代仪器监控其变形和内应力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微观开始发生变化了,此时我们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此时采取措施处理,既方便,又省钱,简直就是“多、快、好、省”啊!还可以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生。此时处理的是根源、治理的是“本”,可以确保隐患根除。
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这些细小的变化,这些微观变化就会逐渐增大成宏观变化,而发展成裂缝,会渗水。此时,就代表宏观发生变化了,用肉眼都可以看到。如果此时加以处理,还来得及,就叫做“亡羊补牢”,尽管代价会大一点,但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如果裂缝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就会发展成为滔滔不绝的大缺口了,乃至于发展成溃坝的严重后果,造成重大事故已经不可避免了。此时我们再来治理,难度非常之大,付出的代价简直无法估量,造成的后果会是灾难性的。
鬼谷子把应对微观变化叫做“抵戏”,“戏”就是微观缝隙的意思。我们把“水坝现象”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来:任何事物还没有发生宏观变化的时候,微观变化先兆就已经被我们发现了,应对于摇篮之中,就是一种未雨绸缪大智慧的表现。
鬼谷子告诉我们:事物产生变化是有先兆的,只要我们依从事物变化规律,就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先兆。此时的变化是微观变化,采取措施应对微观变化,就可以从源头开始治理,从“根”来治理变化,治理“本”就可以治理得完全彻底。
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不好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变化是不好的,就要及时处理,处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鬼谷子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应对方法:可以把它堵塞、可以让它退却、可以让它停止发展、可以让它消逝。
如果变化是有利的,我们就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性,进行谋划,控制变化发展速度,引导变化方向,让变化朝着对我们有利方向发展,自始至终,都要使变化受人的智慧的控制。
无论是有利还是不利的变化,运用鬼谷子“抵戏之术”来应对,都可以做到“平平静静”、“无声无息”,一切都在顺其自然中,悄无声息的完成,这就是“抵戏之术”非凡绝伦大智慧的奥妙所在。
2、未雨绸缪 曲突徙薪
鬼谷子说:“戏始有朕”,阐述了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先兆的,如何通过发现事物变化的先兆,通过先兆引导事物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曲突徙薪”“未雨绸缪”的大智慧。
“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chī)鸮(xiāo)”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霍光族人骄横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骄奢的人不懂得谦让,不谦让就会对皇上不尊敬,不尊敬皇上,这是大逆不道。位居众人之上,人们一定嫉恨他们。霍家人掌权时间如此长,嫉恨他们的人自然也多。天下人嫉恨他们,而他们的行为又违反礼仪,不灭亡,更待何时!”于是上书说:“霍家太兴盛了,陛下既然很宠爱霍家,就应该加以抑制,不使它灭亡。”上书三次,只回答说知道了。后来霍家诛灭,而告发霍家的人都受到封赏,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此成语用来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启发人们,应善于接受别人的良好建议,不能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
3、抵戏之术
鬼谷子说:“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鬼谷子对我们的要求,可不是简单的认识事物规律这一点点。他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认识到事物的微观世界去,“戏始有朕”就是变化先兆,这个“先兆”就是微观世界的意思,也就是说要认识到事物的“量变”过程。要认识到细微的量变,然后在根据事物的规律,来推测量变的发展趋向,再用人的智慧来应对这个量变过程。如果量变的发展是对我们不利的,就可以提前预防,使这些对我们不利的事物还没有来得及变化,就已经被处理完毕了。处理完毕以后,人们还蒙在鼓里,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常;如果是对我们有利的变化,就要用智慧来控制量变过程,同时用人的智慧引导变化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一切行动都在平静、安详、无声无息中进行,事情办成功了也不会被人察觉,这就是鬼谷子更深层次的认识论,简直就是一种“未雨绸缪”、“曲突徙薪”的大智慧。
商纣王在刚开始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的时候,他的叔父箕子就表示出了一种担忧。箕子认为,既然你使用了稀有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再也不会用陶制土烧的笨重物了,而必然会换成用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餐具一旦换成了象牙筷子和玉石盘碗,你就一定不会再去吃大豆一类的普通蔬菜,而要千方百计地享用牦牛、象、豹之类的胎儿等山珍美味了。紧接着,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之时,你一定不会再去穿粗布缝制的衣裳,住在低矮潮湿的茅屋下,而必然会换成一套又一套的绫罗绸缎,并且住进高楼大厦之中。箕子害怕照此演变下去,必定会带来一个悲惨的结局。
正如鬼谷子所说:“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 箕子从纣王一开始制作象牙筷子起,就发现了商王朝开始走向衰败的变化先兆,类比推理出了一种不祥的恐惧。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箕子所料。仅仅只过了5 年光景,纣王就演变到了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地步。在他的王宫内,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兽肉,多得像一片肉林;厨房内添置了专门用来烤肉的铜格;后园内经过酿酒后剩下的酒糟已经堆得像座小山了,而盛放美酒的酒池竟大得可以划船。纣王的腐败行径,不仅苦了老百姓,而且将一个国家搞得乌七八糟,最后终于被周武王所剿灭。但是,箕子通过“抵戏之术”可以发现变化先兆,他却没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因为纣王已经发展到不可理喻的境地了,就连比干这样的大忠臣,仅仅是因为给他提了几条意见,就被破腹挖心了,像箕子这样的大智慧者是不会做无谓的牺牲的,所以,箕子只能通过“抵戏之术”来保护自己了。
公元前628 年12月,秦国的将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带领军队从都城出发,准备去进攻郑国。秦军很快通过了晋国的崤山。第二年三月,进入滑国境内。一天早晨,队伍刚刚启程,忽有前锋的士兵赶来报告孟明视:“将军,郑国的使者求见!”孟明视大惊:“郑国怎么很快知道我军到此,派使者远远来接?好吧,先看看他的来意如何?”于是传令接见郑国使者。前来的是个貌不惊人的矮个儿,是郑国的牛贩子,而并不是什么使者。他在滑国贩牛时听说秦军通过滑国是要去攻打郑国,就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他一面派小伙计速去郑国报信,一面假充国使来设法阻止秦军的侵略。他向孟明视施礼后送上十二条牛和四张牛皮,说:“我叫弦高,我们国君听说三位将军要从我国经过,特地派我先把这小小的礼物献上。国君说:承蒙贵国派兵保护北门,我们非常感激。现在贵军就是在我们国土上停留一天,我们也要供应你们丰盛的饭菜;贵军在我们国土上行军,我们一定负责保护你们的安全。”孟明视听弦高这么一说,以为郑国真的早有防备,只得随机应变说:“我们不是到贵国的,而是来讨伐滑国的,您回去吧!”弦高离开后,孟明视对西乞术和白乙丙说:“我们偷着过了晋国的地界,离开本国已有一千里了,如果此时突然袭击郑国,内外夹攻,胜仗是有把握的。可现在人家早有准备,那么内应也恐怕已被他们发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去攻打他们,对我们肯定是不利的。倒不如趁着滑国没有防备,灭了它,带些财物回去作个交代算了。”
再说郑国国君郑穆公得到弦高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去秦国使馆探望,发现秦国使者果然在整理兵器,收拾行李,就当即把他们驱逐出境,同时做好迎战准备。秦军没敢来,打下了滑国后,抢了一些财物回去了。可是秦军在回国的途中,又经过晋国的崤山时,遭到晋军的伏击,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也被活捉了去。
一个牛贩子却能精准地运用“抵戏之术”,把郑国面临的灭顶之灾给化解掉,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更难能可贵的是,牛贩子能够发现变化先兆,引导变化的方向,最终使郑国由一个受害正改变为旁观者。
4、中国人的大智慧
鬼谷子说:“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老子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把事物尚未发生变化之前的情况归纳了:“安”、“未兆”、“脆”、“微”、“未有”、“未乱”六种,掌握了这六种情况,再结合老子指出的应对方法,就可以在事物尚未发生变化之前就谋划好应对措施,无声无息、不动声色的引导变化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孙子的“庙算”也是在事情尚未发生变化之前,就已经预先预知其变化结果的大智慧。
鬼谷子、老子、孙子和很多中国古代的先贤圣人们都告诉我们:事物产生变化是有先兆的,只要我们依从事物变化规律,就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先兆。此时的变化是微观变化,采取措施应对微观变化,就可以从源头开始治理,从“根”来治理变化,就是在治“本”就可以治理得完全彻底。
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不好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变化是不好的,就要及时处理,处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鬼谷子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应对方法:可以把它堵塞、可以让它退却、可以让它停止发展、可以让它消逝。如果变化是有利的,我们就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性,进行谋划,控制变化发展速度,引导变化方向,让变化朝着对我们有利方向发展,自始至终,都要使变化受人的智慧的控制。无论是有利还是不利的变化,运用鬼谷子“抵戏之术”来应对,都可以做到“平平静静”“无声无息”,一切都在顺其自然中,悄无声息的完成,这就是“抵戏之术”非凡绝伦大智慧的奥妙所在。
鬼谷子说:“戏始有朕”,阐述了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先兆的,如何通过发现事物变化的先兆,通过先兆引导事物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鬼谷子的抵戏之术与老子所说的:“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异曲同工的。都是“曲突徙薪”“未雨绸缪”的大智慧。
中国的巨型计算机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有多少人知道,为什么中国会发展巨型计算机呢?而又是谁发起的呢?
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时,核弹直接从高空直接摔在地上,并没有出现蘑菇云。当时,作为理论设计总负责人的邓稼先硬是推开所有人,登上吉普车亲自去寻找碎片,查明原因。而因为这次找碎片,邓稼先受到严重的辐射。后来得知这次事故是因为降落伞没有打开,邓稼先才放心了,但同时他也知道了自己已经受到了一次致命的伤害。1980年以后,邓稼先开始衰老得特别快,1985年,最终因癌症住进了医院。即使躺在病床上,邓稼先也时刻没有忘记我国的核武器发展事业,在此期间,他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情,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5、1986年期间,邓稼先向中 央提出并起草一份建议书,建议书指出,世界核大国的理论水平已经接近极限,并且,他们已经可以达到计算机模拟的程度,不需要进行更多的发展,因此很有可能通过限制别人试验来维持自己核大国的地位。建议中国发展巨型计算机,今后的核试验可以用计算机模拟。
邓稼先的建议,直接推动了中国巨型计算机的发展,到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巨型计算机。不要小看这份建议书,邓稼先敏锐的远见,使我国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继续辉煌了十年,使中国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1996年7月29日,也就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中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次日,中国就向世界宣布:暂停核试验。
提到未雨绸缪、曲突徙薪就会让人懊恼,因为都是圣人和大人物的所作所为,与普通人有什么关系?有谁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其实不然,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普通老百姓照样可以运用老子、孙子、鬼谷子的大智慧。
如果夫妻间都能从生活中的微妙变化发现感情裂痕的先兆,还会有那么多离婚的人吗?如果朋友间都能发现在交往过程中微妙的友情变化先兆,还会有那么多反目成仇的人吗?连领导赏识不赏识自己都发现不了,还会有晋升机会吗?连别人对自己满意不满意都无法分辨,还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吗?驾驶汽车,一点余地都不给别人留下,还会保证自己安全吗?整天对自己父母都横眉冷对,还会指望儿女对自己孝顺吗?自己都在“搓麻将”,还教育儿女要好好读书,会有好结果吗?自己整天都在怨天尤人、诅咒社会不公,儿女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吗?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鬼谷子“抵戏之术”大智慧的地方。
512大地震以后,全国人民都为抗震英雄的光辉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些抗震英雄的光辉事迹,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在地震中还有一位更大的英雄却少为人知。绵阳安县距离地震中心汶川仅几十公里,也是重灾区。大地震发生后,安县桑枣中学2300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全部从教室安全撤离到操场,毫发无损。这一壮举得意于55岁的校长叶志平,他用了三年时间四处化缘得来40万元,将一栋旧教学楼加固;自2004年开始,他每学期组织学生们多次进行紧急疏散演习。当强烈地震来临之计,两千多师生能够在1分36秒内全部安全撤离。周围的房子都在山摇地动中倒了,经过加固的校舍却安然无恙。如果我们让叶志平校长作抗震救灾报告的话,实在是没有什么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但是,2300名师生的生命说明了什么?他具有未雨绸缪、曲突徙薪的大智慧,他才是抗震救灾的最大英雄!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一场戏:高瑞拿着一把生虫的高粱穗给乔致庸看,乔致庸莫名其妙,高瑞告诉他:“生虫的高粱穗,代表来年高粱要歉收,一定会涨价。”结果果然应验了。“高粱生虫”就是“歉收”“涨价”的变化征兆。
电视剧《亮剑》中有一场戏:李云龙原本想打一个埋伏给楚云飞看,结果发现戒备森严的日军,他们穿的是军用皮鞋,据点中的日军穿的是布鞋。因此判断将会有大鱼要上钩,结果全歼日本军官观摩团。“皮鞋”就是“钓大鱼”的先兆。
还是在我儿子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回家,打开门时闻到一股天然气味。我儿子马上说:“不要开灯,打开窗户”。原来果真是漏天然气了。儿子的果断举动,让我们非常震惊,儿子告诉我们,是老师教的。
有一年,天气预报预报厦门将遭受14级台风的侵袭,我马上召集公司的全体管理干部开会,成立“抗台风指挥部”和“抗台风突击队”。我命令他们马上到建筑公司租赁建筑钢架和跳板,在工厂主厂房内搭建“抗冲击活动房”;号召全公司职工和家属全部在抗冲击活动房中暂避;命令抗台风突击队在工厂的所有大门处堆砌至少1米高的防洪沙袋。有人不解的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告诉他们:由于我公司的落户,当地的村民纷纷加高了他们的住房,好出租给我公司员工,他们的房子能否抗击14级台风?这是一个很难确定的因数。用建筑钢架和跳板搭建抗冲击好得很,是为了防止厂房遭受台风破坏后造成二次灾难。强台风很有可能会造成水灾,所以必须做好防洪准备。果然,事情都像预料的那样发生了:员工租住的村民房子被台风毁坏有5家;强台风到来的时候,摧毁了部分厂房的玻璃窗,由于有抗冲击活动房的保护,没有人受伤;伴随着台风的到来,洪水也到来了,台风过后,厂房外的洪水已经涨到了半米深。
这些案例都是鬼谷子抵戏之术在普通老百姓中的经典运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老子、孙子、鬼谷子的大智慧离我们并不远,并不是只有圣人才可以做到。
在社会上、在企业里,那些具有未雨绸缪、曲突徙薪大智慧的人,他们研究的是“先兆”,事态变化的“先兆”,他们做的事情是在事变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处理好了。因此,他们总是那么平平静静、无声无息,总是那么泰然自若、沉着冷静,但是,他们没有什么“英雄壮举”。因此,体现给世人是“平庸”是“无所作为”,非但得不到表彰,乃至于还不被人理解。由于他们早已控制了火源,所以他们从来不会遇到火灾,因此也当不了救火英雄;由于他们早已加固了防洪设施,所以他们从来遇不到水灾,因此他们也当不了抗洪英雄;由于他们把安全抓到细致入微的程度,所以从来就没有出过安全事故,因此没有人看到过他们大刀阔斧的应变事故;由于他们深通市场规则,所以市场运作得平平静静,因此从来没有看到他们纵横市场的翩翩风度;由于他们注重服务,所以不会整天忙于四处“救火”,因此从来没有人看到他们忙忙碌碌。这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大智慧,一般人不能理解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高层管理者意识不到这一点的话,后果就严重了。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扁鹊的大哥就是“抵戏之术”的高手,他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把人生病的先兆给发现,从而把“病”消灭在摇篮之中,但是,“抵戏之术”的高手除非是遇到更高智慧的人才能发现他们的价值,一般人很难理解,这就是扁鹊的大哥没有扁鹊出名的原因。
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鬼谷子说:“戏始有朕”,阐述了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先兆的,如何通过发现事物变化的先兆,通过先兆引导事物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没有这样的智慧,总是困难已经发生了,才开始应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是被困难牵着鼻子走。就好像身上长脓疮了,他是想尽办法去治脓疮,结果割除了一个,又会长一个,乃至于会长一大片。根除的办法不是把着眼点放在脓疮上,而是调和身体的阴阳“降火排毒”。
我生活的小区,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小区,环境非常优雅,但是,就在这优雅的环境中,却总是发生一些不和谐的事情。光滑的道路上,今天挖一道沟,问之,答曰:“埋水管”;明天挖一道沟,问之,答曰:“埋电缆”;后天又挖一道沟,问之,答曰:“埋气管”。好好的一个小区,被弄得东一块疤,西一块癣。恐怕任何一个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吧?天天都可以看到挖道路的现象。
在日本,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如果要挖道路,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有关部门会把:交通、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排水、防洪等等,一系列部门全部召集起来,会商解决方案,尽量做到只挖一条沟把全部问题都解决。
我有一个朋友,投资若干千万,要办一个工厂,但为了节省开支,他就分别请来各自不同专业的人来干各自专业的事,他自己来统筹管理,这样他就可以把别人的价压倒最低。这样一来,修厂房、安设备、接电缆、装行车……,一片有条不紊的景象。工厂以最快的速度建设完毕,试生产异常的顺利,他踌躇满志的庆祝自己的才干,乐不可支的宣扬自己的精打细算。忽然间,一场暴雨到来了,全厂一片汪洋,进口设备在一片汪洋中“哭泣”。他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没有考虑排洪设施。就此一举,停产达半年之久,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的事情说是“迷信”,但却又真真实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我在建工厂的时候,办公楼的选址有两座坟,我高度重视,以隆重的仪式迁坟,从不信邪的我凌晨四点,亲自祭拜,亲自高声宣读祭文,亲自将尸骨收拢装入罐中,亲自挖坑培土迁坟,办公楼建成以后,一切安好,工厂顺利生产。但世上就有不信邪的人,我有一个朋友,投资数千万办工厂,在修办公楼的地方,有几座坟,按照当地的习俗,一定要请“道士”来“做法式”迁坟,以安顿死者的亡灵。可他却偏偏要不信邪,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挖掘机把坟给掘了,尸骨狼藉一片,他对死者简直是“大不敬”啊!万万没有想到,当天水塔就倒了,好在没有造成伤亡。他还是不信邪,就在坟地上建起了办公楼,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刚刚开始生产,他请来的总经理就病死了;他还是不信邪,又请来了一个总经理,没干多久又出交通事故死了;他还是不信邪,再次请来了一个总经理,没干多久就查出了绝症。这回他害怕了,全力救治总经理的同时,关闭了工厂,最后几乎以土地价把工厂卖掉了。
6、为鬼谷子**
孙子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孙子兵法大智慧。但是,既然已经谈及用兵打仗了,必然是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已经出现了。也就是说:兵法是为战争服务的。无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是“兵不顿而利可全”,无论用什么谋略来战胜敌人,不可能不用兵,不可能不备战,必要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嘛!换言之:耗费一定的钱粮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导致战争的因素刚刚出现一点先兆就被遏制了,也就是说:敌国刚刚有一点发动战争的想法的时候,就被我们发现了,然后运用我们的谋略使之改变了主意;或者是运用我们的谋略让他去打我们其他的敌国。不动一兵一卒,不用一刀一矢,不费任何钱粮,神不知鬼不觉就战胜了敌人,岂不是更好吗?鬼谷子就是研究这种谋略的大智慧。鬼谷子说:“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征不费。”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当战争还处于苗头阶段的时候,运用鬼谷子的智慧来平息战争或者战胜敌人;当战争已经成为定局的时候,运用孙子兵法来战胜敌人。也就是说:《孙子兵法》和《鬼谷子》都是兵法,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大智慧,只是运用的前后顺序有点差异而已。
我们抛开战争不说,如果任何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之前,刚刚出现变化先兆时,就已经在预料之中了,用人的智慧引导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什么智慧?这就是一种“未雨绸缪”、“曲突徙薪”的大智慧。两千多年前,鬼谷子就已经把这种大智慧总结成了理论体系《鬼谷子》。其实我们平时有很多人都在运用鬼谷子的大智慧,只是运用的都是片段,没有通篇理解鬼谷子的理论体系,就很难成体系的去运用,其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春秋战国时代,鬼谷子的学生苏秦,运用《鬼谷子》的“背向之术”,采用合纵的谋略,联合处于劣势地位的六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同盟,从而一举就打破了秦国一家独大的一边倒的平衡,形成了新的平衡,这个平衡就是把秦国赶回函谷关。六国在没有增加任何军费开支的情况下,就可以与不可一世的秦国相抗衡,捍卫了主权和领土完整。苏秦同时挂六国相印,号称“纵约长”,成就了苏秦名垂青史的美名。
同样是春秋战国时代,齐国准备攻打弱小的鲁国,孔子的学生子贡,义正词严的告诉齐国的宰相田常:如果攻打鲁国,必然会增强他的政敌的实力,对他的政治生命有很大影响;同时说服田常与强大的吴国开战。子贡又说服吴王夫差:如果不压制齐国的扩张势头,就会严重影响吴国在诸侯国中的霸主地位,迫使吴国不得不与齐国开战。为遏制吴国的野心,使之战胜齐国后不至于疯狂,危及鲁国安全。子贡又成功的说服了越王勾践,在吴国中原大战的时候,抄吴国的后路。为使吴王夫差在越王勾践抄吴国后路以后,不至于狗急跳墙危及鲁国安全。子贡又说服了晋国,使之在战争最后阶段果断参战,一举击败吴国。子贡纵横捭阖的大智慧,使得鲁国,不动一刀一枪,没有消耗任何国力,由一个战争的受害者,变成了一个战争的旁观者。整个诸侯大战,唯有鲁国是受益最多的,而没有任何人识破了子贡谋略的。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苏秦和子贡没有巧妙的运用纵横学说,六国和鲁国将是一个什么局面?我们不妨再设想一下:如果苏秦和子贡的智谋,尚未实施之前就已大白于天下了,将会是什么局面?我们不妨还设想一下:如果苏秦和子贡的智谋顺利实现以后,坦坦荡荡的告知于天下,又将会是什么局面?答案是:三种设想的结果都不堪设想。既然是不堪设想,那么大智慧的纵横家要想坦坦荡荡的当“正人君子”就很难了!这就是千百年来那些“正人君子”们给鬼谷子扣上“阴谋家”的大帽子的原因。
我们终于明白鬼谷子的大智慧:是超凡的智慧,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智慧,是能够力挽狂澜的智慧,是孤独的智慧,是不能大白于天下的智慧,是容易被人误解的智慧。此时我们再谈为鬼谷子“**”,还有人会反对吗?
田单的大智慧
苏秦被燕昭王重用以后,采用“弱齐、疲齐”的谋略,挑拨齐国对其他国家开战,结果齐国的国力大亏,为燕国发动对齐国的报复性战争奠定了基础。燕国派遣大将乐毅攻破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齐湣王被迫弃城逃跑,不久又退守莒城(今山东莒县)。
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亲。齐湣(hūn)王时,田单担任临淄地区管理市政的小官,并不被齐王重用。
在燕国军队长驱直入,征讨齐国之时,田单也离开都城,逃到安平(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他让他的同族人把车轴两端突出的部位全部锯下,安上铁箍(gū)。不久,燕军攻打安平,城池被攻破,齐国人纷纷夺路而逃,结果因为车轴互相撞击而撞断,车子瘫痪动弹不得,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和同族人用铁箍包住了车轴,得以逃脱,向东退守即墨。
这时,燕国军队已经几乎全部降服了齐国大小城市,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下。燕军听说齐湣王在莒城,就调集军队,全力攻打。
齐湣王的所作所为早就惹得国愤民怨,大臣淖(nào)齿就杀死了他,坚守城池,抗击燕军,燕军几年都不能攻破该城。迫不得已,燕将带兵东行,围攻即墨。
即墨的守城官员出城与燕军交战,战败被杀。即墨城中军民都推举田单当首领,他们说:“安平一战,田单和同族人因用铁箍包住车轴才得以安然脱险,可见他很有远见会用兵。”于是,大家就拥立田单为将军,坚守即墨。
过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他和乐毅不和。田单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派人到燕国去行使反间计,扬言说:“齐湣王已被杀死,没被攻克的齐国城池只不过两座而已。乐毅害怕新国君找借口杀死自己而不敢回国,他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齐国人心还未归附,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齐国人担心燕国其他将领带兵前来,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燕惠王听信传言,派大将骑劫去代替乐毅。
田单命令城中军民在吃饭之前要祭祀祖先,使得众多的飞鸟因争食祭祀的食物,在城上盘旋飞舞。城外的燕军看了,都感到很奇怪。田单扬言说:“这是神仙要下界指导我们克敌制胜。”又对城里人说:“一定会有神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个士兵不以为然,戏谑地说:“我可以当您的老师吗?”接着就扬长而去。田单连忙站起来,把他拉过来,请他坐在向东的上座,用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他。那个士兵见田单很认真害怕了,老实地说:“我欺骗了您,我真是一点儿本事也没有。”田单说:“请您不要再说了。”接着就奉他为师。田单每次发号施令,一定要称是神师的主意,人们见到连神仙都来帮助守城,更加稳定了心神,斗志更加高昂了。
田单又扬言说:“我最怕的就是,燕军把俘虏的齐国士兵割去鼻子,放在队伍的前面行进,和我们作战,看到那个场景,城里的军民都会害怕,吓得连武器都拿不起来了,更别提反抗了,那即墨就必然被攻克了。”燕军听到这话,就照此施行。城里的人看到齐国众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义愤填膺,全力坚守城池,都怕被敌人捉住,遭受酷刑。
田单又派人施反间计说:“我很害怕燕国人挖了我们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这可真是件让人寒心的事。”燕军听说之后,又把齐国人的坟墓全部挖出,并把死尸焚烧殆尽。即墨人从城上看到此种情景,人人痛哭流涕,愤怒无比,都请求出城拼杀。
田单亲自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姬妾也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他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兴地忘乎所以。
田单又把民间的黄金收集起来,共得一千镒(yì),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送给燕军,请求说:“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进城之后,不要掳掠我们的妻子姬妾,让我们能平安地生活。”燕军将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燕军防守也更加松懈了。
田单看到时机已到,于是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红绸制成的衣服,又在上面画了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渍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他又下令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夜间把牛从洞穴中赶出。点燃牛尾,派五千精兵跟在火牛的后面。那些牛尾巴被烧得发热,都狂怒地直奔燕军。没有防备的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将夜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浑身都是龙纹,以为是火龙下凡,凡是触及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动地,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都吓得魂不附体,大败而逃。
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田单的兵力日益强盛,乘着连胜的势头,一路追击。燕军仓皇而逃,战斗力一天天减弱,一直退到了黄河边上。
原来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全都被收复。于是田单到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
点评
鬼谷子说:“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田单是运用“抵戏”之术的高手,我们可以看到,他取得胜利的每一步,都是预先发现了可能变化的先兆,然后人为的加速变化的发生,最终使变化结果统统都是以有利于己方而告终。
田单是幸运的,因为他运用“抵戏”之术的大智慧,创下了流芳千古的丰功伟绩。而很多运用“抵戏”之术大智慧的人,却只能享受“孤独”,因为他们所做的事都是应对微观变化,普通人都很难看到或者很难看懂,前前后后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乃至于他们在应对微观变化的时候,他们的所作所为会显得神乎其神,很难为人理解,甚至还会造成误会。这就是为什么扁鹊的兄长没有扁鹊出名,而默默无闻的原因所在。所以,善“抵戏”之术的大智慧者,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很难凸显才华,最容易建功立业的时候是力挽狂澜的时候,这就是田单名垂青史的原因。
我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告诉他们如何惊天动地建功立业的方法:不要认为办公室里安逸舒服,办公室里不容易立奇功。要下到基层去,设身处地的去实践,去发现问题,去抓住主要矛盾,准备应对措施。当应对措施已经形成体系而自己还无法组织下来的时候,不能把方案拿出来。还要继续锻炼,自己即可以拿出一套解决方案,又有能力组织下来的时候,还不能拿出来。要等待时机,当时机已经达到万众瞩目的阶段的时候,就要毅然决然的站出来勇挑重担,此时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建功立业了。
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
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 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 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 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 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点评
扁鹊刚开始从气色上就可以看出蔡桓公有得大病的先兆,后来又从皮肤上看出蔡桓公的病情在加重,直至看到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与鬼谷子所说的:“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简直如出一辙。
扁鹊说病的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我在给企业高管讲课的时候,告诉他们一条经验:当你遇到处理某一件事的时候,用多年的管理经验心中估量一下,如果是“必办”的事,就要毫不迟疑的体现出坚决和果断,不能有任何迟疑,否则很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
有很多企业管理者总是喜欢用“万一呢?”这样的辞藻抱着侥幸心里,结果总是在事情发生了以后才来应对,他总是在“救火”,总是被“变化”牵着鼻子走,往往他们付出的代价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