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音和分音,又称急声和慢声。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出现较多,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保留。文中“*”为《现代汉语词典6版》中的“合音”字。
所谓“合音”(急声),就是把两个字的读音(即两个音节)快读合成一个字的读音(即一个音节。)训诂学家们称之为“合音词”。
“合音”【释义】:1.协和律吕。 2.合两字之音急读而成一音。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匼剌麻》:“匼字乃达赖二字之合音。”传统语言学称之为急声。参见"合音字"。 3.物理学名词。二音之振动在同一空间位置中相互融合而产生的音。
所谓“分音”(慢声)构成复合音的各音,叫做分音。是把一个字(一个音节)分拆慢读成。
分音词是利用汉语的切口,将一个字分成两个音节,构成一个双音节词。切口又叫慢声,是将一个字慢读为两个字的语音现象。像古汉语中运用反切的办法为汉字训音一样,它也是利用汉语反切法,即将一个字的声母、韵母用两个汉字标示,第一个字标声母,第二个字标韵母和声调,也称为分音词。分音词在各种汉语方言中都常见到。
分音形式字
拨烂(bo lan):“拌ban”的分音词。方言指一种蒸食品。将面(一般用白面、玉米面等)加水后拌成小块状,亦可加入熟大米、豆角、土豆块等,蒸熟后,加调料炒即可。
得髅(脑)(de lou[nao]):“头”,古音“dou豆”的分音词,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頭,首也。从页,豆音。
活络(huo luo):“活huo”的分音词形式。通达,不固定,不拘泥。(筋骨、器
物的零件等)活动。活络锁(关锁不住的锁);活络嘴(反正
话由他说)。老了!好几个牙都活络了。
乞灵(怜)(qi ling):“顉qin”的分音词。低头;乞求。你乞灵(怜)的个“音似郭”得髅(脑),不说一句话。 《说文解字》顉,低头也。
阂拉(ha la):“罅ha”古音的分音词。裂缝;间隙。
《康熙字典》罅:<廣韻>呼呀切“ha哈”。赫音。<说文>:裂也。缶烧善裂也。
《古代汉语词典》罅:裂开;裂缝,缝隙。
日捣(ri dao):“绕”的分音词。哄骗;弄迷糊。你不要日捣我。他日捣了我嘞。
坷埒(ke lie):“坎kan”的分音词。扭丝塔状或台阶样的的东西。一坷埒狗屎。
《现代汉语词典6版》坎: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阶台形状的东西。
圪塄(ge len):“埂geng”的分音词.多指田埂。
扢劳(ge lao):搞或古音字“搅gao”的分音词。搞;搅:他在单位扢劳的不行;把酸汤扢劳扢劳,不要叫白醭了;把抛进黑窟里东西扢劳出来。
《康熙字典》攪:<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古巧切“gao”。
哈朗(ha lang):“巷hang” 的分音词。小巷、胡同、讲(应土旁)儿等的称呼。
壳廊(ke lang):“框”的分音。架子:如壳廊猪又叫架子猪。垒下个廊郎的。抽屉壳廊。
呶啊(nao a):“那”的分音。那:事情就呶啊。就呶啊,没有别的吧?
戈榄(ge lan):“杆”的分音。长直形状的东西:玉茭戈榄;高粱戈榄;戈榄木棍。
糊弄(hu nong):“哄”的分音。用假话或手段欺骗、耍弄人。
忽栏(hu lan):“环”的分音。(环:四周;围绕;圆圈形):过这环环来;
一忽栏地;一忽栏水;湮下好几忽栏;走气不在一忽栏。
窟窿(ku long):“孔” 的分音。洞:老鼠窟窿;钻个窟窿;捅下个窟窿。
刮落(gua la):“刮”的分音词。刮铲锅盆碗碟中残留食物。刮落锅底的熰粘(nian)粘。
提撩(摎)(标:di liao“liu”):“吊”的分音形式。悬吊:那树上提撩着个东西。
抛落(pao lao):“拋(滚)”的分音形式。指物体滚动离开原地。
特拉(te la):“趿ta”的分音形式。指物体松弛散落。歪带帽儿特拉鞋。
不桹(浪)(bu lang) :“棒bang”的分音形式。棒棍。“不桹”意近;“不浪”音似。
扯拉(che la):“擦ca”的分音形式。方言指脚挨地拉着走或足鞋来回摩擦地。
拨来(bo lai):“摆bai”的分音形式。方言指来回摆动。
拔拉(bo la):“扒ba”的分音形式。方言指拨动;拨开。
搏楞(bo leng):“嘣beng”的分音形式。方言指声音。
忽拉(hu la):“划hua”的分音形式。汽车被人忽拉了一道的。
苛吝(ke lin):“掯ken”的分音形式。方言指故意拖延刁难;或环境受限正常无法休息。关键时刻苛吝你。做事务苛吝了一天。
骨碌(gu lu):“滚gun”的分音形式。滚身。一骨碌就起来。
呼啦(hu la):“哗hua”的分音形式。方言指声音。
泼潦(po liao):“漂piao”的分音形式。方言指“打水漂”。
拔拦(ba lan):“跘bam”的分音形式。方言指足下的障碍物。
得铃(de ling):“叮ding”的分音形式。象声字,表示声音清亮悦耳,如形容自行车铃声,闹钟铃声,“得铃铃得铃铃”。
叮当(ding dang):“噹dang”的分音形式。象声字,形容金属、瓷器、玉器等撞击的声音。
扑棱(pu leng):“蓬peng”的分音形式。多指灌木、草丛、花蔟等,叫“一扑棱”。如“一,扑棱马莲。”
得拉(de la):“搭da”的分音形式。方言多指垂着、拖着、挂着。如把绳子得拉下来。
得㘄(de leng):“噔deng”的分音形式。方言表示较小的声音。如表示很小而且很清脆的声音时,则重叠为“得㘄㘄”。
扑捞(pu lao):“刨pao”字的分音词,指用两手向里刨。方言喻意尽力争取自己(家庭)
的利益。每天在外扑捞,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强浑艺儿扑捞一个副高职称。
合音形式字
踵(重)旦(标:zhong dan):做甚的唵?到(去、)哪儿?干什么去?
“踵(重)”:‘做甚’的合音形式;“旦”:‘的唵’的合音形式。
佮(婀)‘ŋeua’:我娃(wo wa)的合音形式。方言对小儿亲切称呼。姶(婀)真亲。
甭*(beng):“不用”的合音。不要;不必:你甭管我;甭说了;甭客气。
咱*(zan): 用在“这咱、那咱、多咱”里,是“早晚”的合音。
啦*(la):“了(le)”和“啊(a)”的合音,兼有“了”和“啊”的作用:他真来啦?
嫑*(biao):不要。不要的连续快说的合音。
嘦*(jiao):只要。只要的连续快说的合音。
俩*(lia):两个的合音。 注:“*”为《现代汉语词典6版》中的合音字。
对分合音字词的形成探析:
1语音不同在“学与教、受与授”中已懂其义,但没有听懂或没有听清发音错传错学。
2语音不同根据地方语言造字时,没有听懂或没有听清,语音也可能发音快慢造成分音字和合音字的产生。
3造字者方言字音。
4方言发音音调附带音。
5发音节奏快慢形成的字或方言。
6语言进化的产物:合音简明复用;分音表达描述形象。
7合音多为官方标准字音;分音多为各地方言读念音。
图文来源 | 赵树功
本期编辑 | 潘福明 王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