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又名蜀黍(shǔ),自古就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盛誉,是世界四大谷类作物之一,被人们称为「铁杆庄稼」。高粱米曾经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商品粮之一。但是人们简单地将其划为粗粮,却忘记了高粱是一剂补药。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高粱米有温中、涩肠胃、止霍乱、利小便、止喘满等作用。中医学实践证实,它具有健脾益中、止吐泻、补气、清胃的功效。

高粱杆将种子高高举起,接受阳光的裸晒,直至变为紫红色。紫色食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正是高粱种子吸收了大量的阳光而性温,具备了天然的温补阳气的功能。优质白酒一定是红高粱做原料。其他谷物不能同日而语。天生虚寒或者伤阳气者,适时吃高粱米,可以通过食补而升阳。

《黄帝内經》写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养、助、益、充之四种功能却有差别,「养」如同房屋的「支柱」,「助」如同房屋的「大梁」,「益」如房屋的「椽子」,「充」如房屋的「檩条」。

「五谷」养生,与果、肉、菜相比位列之首。高粱又是五谷的支柱栋梁,补虚第一。身心虚寒、虚弱者,将煮熟的高粱米粥细嚼慢咽,恢复正气位为正补。所谓「药补不如食补」之说,高粱为五谷之王不仅养人,壮人,并且去除邪气。曾经的东北、华北、西北等「三北」地区的男性彪悍,女性刚强,离不开当年的主食:红红火火红高粱。

高粱磨成米,粗磨保持米粒色紫红;精磨则彻底去除紫红色包衣而呈白色,俗称「白脸高粱米」。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是乡亲们拉扯大的东北苦孩子,参军做官回到家乡后,请乡亲们吃了一顿高粱米干饭。老乡说:「过去只有地主家才能吃上这白脸高粱米。今天咱也吃上了!」

高粱米表面紫红皮的味略有涩味,但含有《本草纲目》所写的涩肠胃」的主要物质,可扭转因正气不足而引起的便溏稀,可预防饮食不洁引起的霍乱等症。其主要含有抗氧化物质,可去除「自由基」,减缓人体的衰老。

高粱米最好的做法是用高压锅冷水下锅煮粥。水开后煮20分钟,米粒看似完整,但已熟透。如果煮30分钟,会有米粒爆裂出花,更加松软利于消化。如果为增强粘性,可在高粱米下锅时放一点大米。大米平性与高粱米温性不排斥,使粥柔和。但不可放小米,小米性凉,高粱性温,温凉相搏。

体质偏寒或腰背不温暖者,每天早饭和晚饭适当吃一碗有机高粱米粥,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五谷之精」的大补,也是当代人的一种福报。咸鸭蛋、鱼类配高粱米粥下饭,味道合而醇香。

———— / END / ————

王楠一编审,蘇源二编审

文字原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如有问题可以留言,会有专人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