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的繁育,要如何给高粱良种繁育呢,它有这些步骤与方法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粱良种的繁育。
高粱良种繁育包括品种繁育和杂交种繁育两类。前者为自身繁殖,过程较为简单。后者包括亲本繁育和杂交制种,过程较为复杂。

品种繁育,在繁育过程中,除了精细地栽培管理外,要注意选地、隔离、去杂、收获、清选等几个环节。
选地,为获得高产,应选用向阳、有灌排条件、中上等肥力的地块。此外,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前作物,二是土地环境。前作物以豆类、玉米为好,切忌重茬,以免影响纯度。土地环境既要注意便于管理,又要注意便于防止病虫、鸟兽危害。

隔离,高粱为风媒常异交作物。自然杂交率依品种、气候、地理条件而异。一般散穗品种较紧穗品种自然杂交率高。晴朗多风天气,无屏障的开阔地带自然杂交率高。关于高粱属的自然杂交率,国内外都有报道,幅度自0.6%至76%不等,就中国的粒用高粱来说,在不同品种相距较近的情况下,杂交率通常可达3-5%。

可见,种子田的隔离,确是良种生产中保证品种纯度的关键性措施,隔离距离固然以愈远愈好,但考虑实际可能性,通常采用空间隔离法生产种子。原种繁殖田的隔离距离应在500m以上,一般良种繁殖田应在400m以上。在有森林高山等天然障碍隔离的情况下可酌情缩减。在生育期较长地区也可以采用时间隔离法。即通过调整插种期,在种子田开花季节,保证附近没有处于开花散粉时期的高粱。

去杂,种子田中出现杂株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遗传异质性杂株,可能有三个来源。一是种子收获、脱粒、贮藏以及装运和播种过程中的机械混杂。二是异品种串粉的生物学混杂。三是自然突变。除后者非人为所能左右外,对前二者必须严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杂保纯。种子田的去杂应保证做到及时彻底。其标准有二:一是当年收获的种子中不含有杂株种子,二是下年生产田和种子田中不出现杂株。为此,去杂应多次进行。第一次为苗期去杂,可结合进行间苗和定苗,根据芽鞘色,叶色,叶形,株型等容易区分的性状鉴别杂株。

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根据长势、高度、株型鉴别杂株。通过这两次去杂,应把可识别杂株率降到0.2%以下。第三次在抽穗期进行,务将那些从茎叶性状上难以辨认,但根据穗部性状可确认的杂株在开花前拔除,并携出田间妥善处理。最后一次去杂在收获前进行,此时植株的全部性状已经定型,很易鉴别。虽然存留到成熟时期的杂株可能只是在穗部、子粒性状上稍有差别,并且在开花散粉时期已造成了生物学混杂,但在种子田检验合格的前提下,去除这些杂株仍然可以大大减轻下年生产田的混杂。如在成熟期根据穗部性状发现混杂严重,则此种子田应予作废。

收获,种子田经专业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作为种子收获。检定项目主要为杂株率(原种不得超过0.05%,一般良种不得超过0.5%)和病虫杂草侵染程度。
杂交种及亲本系繁育,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的良种繁殖过程,远较一般品种为复杂。它包括亲本繁育和杂交制种两个程序。亲本繁育包括不育系、保持系繁育和恢复系繁育。恢复系繁育的原理和方法与前述一般品种相同。有时,也可以结合纯度好的制种田选留一些恢复系做种,但必须严格去除不育系中混杂的一切有散粉能力的杂株。不育系的繁殖与杂交种的制种繁殖,都包含异系授粉内容,有近似之处。其技术要求综述如下:

选地隔离,除了遵循前已述及的原则外,要特别注意不育系的特点。不育可以认为是一种遗传生理障得,常有其他病态伴生,因此不育系对环境条件反应较为敏感。除在栽培管理上从优外,选地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应用较多的T-197A不育系,要求地势高燥向阳,上质肥沃,切忌盐碱冷湿。否则将严重影响生长并导致小花败育。试验证明,应选择高粱开花季节的主风向的上风头地段为不育系繁殖田,其隔离距离原原种应在1000m以上。

严格选株成对套袋,采取人工控制授粉留种;不育系一级原种繁殖田,应保持1000m左右的隔离距离;不育系二级种子繁殖田应保持500m以上的隔离距离;杂交制种田应保持400m以上的隔离距离。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了,在看完文章后,你是否有所了解呢,可以在评论区里评论留言给小编哦,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