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高粱红满天 机械收割忙
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4日电 (张洪全)高粱红满天,又到丰收季。连日来,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各高粱种植基地,农户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收割高粱,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走进沿河自治县后坪乡下坝村高粱种植基地,只见火红的高粱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颗粒饱满,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显眼,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高粱清香。
另一边,农机手驾驶着大型收割机穿梭在基地里收割高粱穗。转眼间,一茬茬高粱秆就变成了青肥撒在田间,收割机的粮仓也被高粱粒填满,农机手随即将高粱粒从机械另一端倒入运粮车中,然后继续收割高粱。
“今年,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基地’的模式,在各地大力发展红高粱产业,种子和种植技术由公司免费统一提供。高粱成熟后,我们按每公斤 7 元的保底价进行收购,确保种植户销路无忧,实现增收。”贵州省修文县粮食储备管理有限公司基地管理人员王斌说。
在后坪乡茨坝村的高粱种植田间地头,当地的高粱种植户田仁双一家六口正根据高粱的成熟程度收割高粱,随后将高粱粒进行晾晒、销售,十分忙碌。

“今年我家种植了 100 亩高粱,产量有 2 万多斤,高粱的收购价格是每斤 3 元 7 角,产值6 万元左右,我非常满意。”田仁双说。
“后坪乡今年以基地示范加政策补贴的方式,带动农户自种高粱,总面积有4500 多亩,农户种植积极性极高。其中示范基地由公司实施,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作业。”后坪乡党委副书记冯立科说。
2024年,沿河自治县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广红缨子、红珍珠等优质高产高粱品种,并按照“五优化五统一”的思路大力发展高粱产业,即优化区域布局、优化品种选择、优化种植主体、优化龙头企业、优化技术服务,以及统一用地规划、统一品种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采收组织、统一购买保险。同时,组织农技人员针对高粱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种植户进行培训,促进高粱产业提质增效。

“2024年,我县通过实施产业到户奖补项目,在洪渡、塘坝、后坪等7个乡镇发展高粱产业2.6万亩,平均亩产250公斤,亩产值1800多元,总产值4800余万元。”沿河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田永国说。
目前,沿河自治县的高粱已收割过半,整体采收工作预计将在九月中旬全部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