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声的段子大致可分为“说学逗唱”四种类型,以说为主的相声又有贯口、倒口形式,也有歪讲歪批文学名著、对对子等传统内容。对子即对联。今天,咱们就专门来讲一讲相声中的对联。
相声中的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充满文化情趣,还非常幽默诙谐,令人捧腹。这类相声多为“子母哏”(捧逗一人一句都有“包袱”),一般开头多采用明末清初文人李渔编写的启蒙教材《笠翁对韵》中的内容,介绍对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等等。这既是普及对联知识,又是出于相声中“铺平垫稳”的需要,为抖响后面的包袱做铺垫。
当然,对对子的传统相声的精彩部分还在后面。譬如,相声名家李金斗在《对对子》一段中有这样两副对联:一为“马吃马牙枣”对“羊啃羊角葱”,另一副是“妞妞骑牛,牛拧妞妞拧牛”对“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相声大师马三立和赵佩茹先生的《对对子》也是经典之作,其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短长虫爱爬矮高粱”,下联配“小老鼠专吃热凉粉”。长虫,也就是蛇,再短也叫长虫,刚出土的高粱虽不高,也不能叫“矮粱”;而耗子再小也叫老鼠,即便刚出锅的凉粉,也不能称为“热粉”。此对既通俗易懂,又对仗准确,令人拍手叫绝。
我觉得,相声中最有意思的对联应是相声名家“二赵”(赵振铎和赵世忠)合作的《兄妹对诗》。它讲述的是大文豪苏东坡和其胞妹苏小妹的故事。说苏小妹虽然聪颖贤淑,文才出众,却长了一个大奔儿头,其兄东坡就用一副对联和妹妹开玩笑:“香躯未出闺阁内,额角已到画堂前。”也就是身子还没出屋,脑门子已经到大厅了。小妹一见哥哥用自己的生理缺陷取笑她,也不客气,就来个以牙还牙。因为哥哥东坡虽然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却长了一个大下巴(也可能是个“地包天”),苏小妹就灵机一动说:“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口边。”这两副对子的对仗虽算不上特别严格,但文人的气质,夸张的笔法,幽默的风格,让听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