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


五百年前,老辈儿头顶上高粱花花银光闪闪,那孙子娃娃露肚肚的棉坎坎,那锃光的袖袖,仰脸双孔流出修长,望着老爷爷喷云闪亮的锅盏。

五百年前,黄土高坡上,秦腔吼的那么高亢。陕北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原平地里,俺娘的豫曲在儿的梦里那样香甜。有俺爹俺娘,天空中没有风吹雨狂。

五百年前,山旮旯里,放羊娃的老羊皮袄,呼扇呼扇,孤独的娃啊,撕心裂肺的吼喊:山川川咋荒的那么凄凉,山沟沟咋静的那么幽暗,我那爹娘为何走的那么遥远,寒夜里只有星星对我眨眼。

五百年前,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为生存漂泊四方。信天游唱的那么幽怨,南曲唱的那么迷茫:雾起在南方,雾落在南方,茫茫大海锁南洋……。
问世间情为何物,让人生死相许,却叫人肝肠寸断;问苍天为何棒打鸳鸯,从此天各一方,生死两茫。仰问苍天已无泪,遥看大地留捧土。

五百年前,日升而作,日落而息,天圆地方,南辕北辙,东边日出西边雨。我不愿漂泊,不愿风雨,却为了生存,沉重的脚步已奔向远方。
我苦难的祖国啊,有我美丽的家乡,有我亲爱的爹娘。无数个为生存在异乡奔波的人们,无数次梦中泪洒童年的故乡。江南水乡那沉甸甸的稻谷,四溢飘香,那米粉透着香糯的鲜亮;北方古道旁,那金黄的麦浪滚滚,一望无际,那白面延伸着芬芳的银光。

五百年前,潮起潮落,斗转星移,山高水长,朝霞满天,暮色苍茫,掩映着生生不息的梦想。五百年后,崛起的共和国更加壮丽,我心一往情深,山河无恙,岁月静好,我心永恒,真的再想活五百年,见证五百年的辉煌。


散文词简释:
五百年前:虚拟数,指民国及前。
秦腔:秦腔:流行陕西、甘肃一带的曲艺。
豫曲:河南豫剧。
走西口:民歌,流传区域晋陕蒙、西口内外。
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南曲:统称长江以南几乎所有的曲艺戏曲。

散文词简释: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这是我国近几百年来,三次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口迁徙活动。走西口是中原地区的人通过西口进入蒙古高原地区生存发展。闯关东是指山海关内的人来到东北生存发展,下南洋是指广东人、福建人(以二省人为主)迁徙到东南亚或是南亚地区生存发展。
中国历史上三大移民潮:
1. 走西口,意味着流浪、哀怨、思念,无奈与辛酸。
2. 闯关东,清朝的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时期, 外敌入侵,各种天灾频发,人祸天灾,民不聊生、老百姓苦不堪言,不得不做出背井离乡、来到关东地区谋生的无奈之举,其人数之众、规模之大,成就了中国历史以来最出名的最大的移民潮之一。
3. 下南洋,在明末到清末这段历史时期,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东南亚成为中国闽、粤为主的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为生存为发展,充满着期望和迷惘。







韩磊歌曲《五百年》
(请横力手机屏幕欣赏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