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白酒界的伤疤:与名酒“沾亲带故”就能卖高价,你上过当吗?

“品牌和广告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在白酒行业中,品牌就是销量,这句话一点毛病的都没有,而品牌的则需要口碑与广告两者维系,所以大牌名酒才会每年花费上亿的广告费去维护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广告和口碑二者缺一可能做成品牌吗?如果没有实际例子,不少酒友一定会矢口否认,但“秦池酒”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告诉白酒市场,不仅品牌等于销量,广告同样也等于销量。

白酒界的第一道疤:广告缔造的“亿元酒企”

在1995年的央视竞标当中,秦池酒以6000多万元高价竞拍到了“央视标王”,高投资带来的则是更高的回报,哪一年秦池酒的年销量高达9个亿。

夸张的投产比和如此傲人的销量成绩,让不少中小酒厂,甚至是知名酒企都纷纷侧目,打起了广告的注意。

次年秦池酒又再次开出天价竞得了“央视标王”,销量继续高走,但好景不长。秦池酒本来就是个山东中小规模的酒企,产量不可能跟上如此恐怖的销量,那支撑它的到底是什么呢?一篇报道给出了真相——四川散酒。

自此秦池酒跌下神坛,酒友们也不再为“广告买账”,但更大的好戏还在后面。

白酒界的第二道疤:与名酒“沾亲带故”就能卖高价

送走了“只做广告”的秦池酒后,对山东酒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可随机而来的事件则是彻底击垮了诸多名酒们的品牌效应。

各位可能都听说“南极人”这个品牌,自2007年后这个品牌就砍掉了全部产品线主营“贴牌业务”,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南极人并没有很快的破产倒闭,而是到现在还过得很滋润,而南极人的贴牌,很可能是师从白酒。

通过消耗自身品牌信誉为代价,换取利益。这是贴牌最基本的逻辑,自从五粮液最先试水后,不少酒企都争相效仿,一时间大街上到处都是“五粮液、汾酒”。

可很快不少酒厂的嫡系产品销量明显下降,不是因为贴牌抢占了嫡系的市场。

而是因为贴牌酒的种种问题,造成品牌信任缺失

酒厂对于贴牌酒可以说是放养式的,基本就是“拿钱办事”,所以对于品质并不深究,这就促使贴牌酒的品质每况愈下,而价格却每况愈上,可以说只要与“名酒沾亲带故”就能卖高价,为了避免买到贴牌酒,甚至传出了:

洋河海天梦,其他不要碰

汾酒加集团,基本要玩完

等避坑打油诗,大厂见势不妙马上低调了起来,但为时已晚,最受影响的当属西凤酒,如今产品线混乱到行家都分不清。

现在的大牌酒、广告酒不是不能买,但如今的白酒市场“一步一个坑”真的让人寸步难行,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平价好酒,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要谨慎,别再上当了。下面教给大家两个买酒技巧:

①认酒厂资历:如果是地方名酒,且有多年的历史,酒厂规模也不小的话,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好酒,因为如果没有品牌竞争力,酒厂怎么能活到现在?至于没有做大的问题可以有很多,不会宣传就是其中之一。

②执行标准不为20821和20822:最基本的纯粮酒要做到。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款纯粮酿造,怎么喝也不心疼的口粮酒。

酱父酱香——风云酱父封藏

它产自贵州的大厂,酿造人是酱香之父、茅台原厂长李兴发唯一的儿子李长寿。李长寿谨遵家训,酿酒只选贵州核心产区种植的红樱子糯高粱,这种高粱比普通高粱的淀粉含量更高,酿出的酒自然也更香。

另外酿造完成后李长寿坚持窖藏5年之后,才能酿造,且只用中段的酒,去除头酒和尾酒,品质再上一个档次。

能这样不计成本地酿酒,李长寿的目的就是为了还原经典的酱父酱香,缅怀父亲。

当年李兴发为了稳定茅台酒的酒质、提升产量,不仅跑遍了整个茅台镇,而且还花费大量时间在酒库中勾调记录,终于在数年后归纳出了“酱酒的三大典型体”。

并把酱香酒的酒质推上了新的高度,所以被一众酱香大师奉为“酱香之父”。

如今李长寿还原了酱香之味,所以才有了这款酒酱香浓郁,粮食香丰富的口感,细品中段的焦香、糊香很地道,经典的茅系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