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是重要的酿酒原料,其品种影响着酿造酒的风味与品质。近日,三峡大学矮杆高产酿酒高梁新品“宜优九号”发布会在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镇试验田举行。楚园春、稻花香、枝江大曲等酒企参加了发布会。三峡大学与湖北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现场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新华网等媒体对发布会进行了报道。

三峡大学与楚园春现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宜优九号”为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张德春教授带领团队研发,该品种历经10年杂交育株、七八代品种选育,获得亩产500公斤以上、出酒率60%的指标。实际种植证明,“宜优九号”具有好种好管的优点,每亩施化肥农药的费用不到200元。湖北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试用酿酒后证实,“宜优九号”出酒率比普通高梁出酒率高5%,而且品质好,酒香醇。宜昌市农科院院长胡光灿认为,“宜优九号”填补了湖北省内酿酒高梁品种的空白。

三峡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东升指出,“宜优9号”矮杆高产高粱新品种为三大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提供了又一个利器。该新品种在“矮杆、高产、高品质”等方面推动国内酿酒高粱品种向前迈了一大步,标志着三峡大学在高粱种质创新与推广应用领域再上新台阶。

“宜优九号”的培育成功,与张德春教授团队强大的研发阵容密不可分。该团队共有7名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还有15名研究生。

作为团队负责人,张德春教授现任三峡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并且是中国遗传学会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湖北省遗传学会理事。他长期从事植物分子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系统开展高粱、水稻等农作物的杂交育种、分子育种及重要性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工作,在相关领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年来,张德春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Cell Research、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国际TOP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植物新品种授权3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张德春教授在发布会上介绍“宜优9号”

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张德春教授团队历经十年培育高粱新种的动人事迹,正是三峡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持续探索的缩影。

长期以来,学校生物与制药学院着眼于现代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制药科学的迅猛发展,抢抓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历史机遇,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致力于成为区域生物、食品、医药科技的引领者、服务者、推动者。

为了提升科研实力,学院着力打造高层次的科研平台,先后建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峡特色植物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生物酵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以上研究平台,以及多个领域的研究和研发中心,并筹建三峡区域生物遗传发育与种质创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10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合同经费达6000多万元。教师申请专利100余项,其中授权70项,主编、参编专著、教材20部,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50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

今年9月,学院邓张双教授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食品和功能》

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离不开一支高水平教研队伍的支撑。长期以来,生物与制药学院持续引进青年拔尖人才,教职工博士占比达97%,拥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一批优秀人才。不断发展优化的师资实力不仅为科研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而且在学院形成了创新求实的氛围,进一步促进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院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达到70人次/年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2022年,学院考研录取率达45.4%,连续7年全校第一,其中101名同学被世界“双一流”建设高校、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重点大学录取,占总录取人数的98.06%。

截止今年5月,学院2022届毕业生中,30%年薪超10万,毕业生多就业于武汉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通药明康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就业形势大好,供不应求。

在“宜优九号”的选育过程中,既有张德春教授等专业科研人员的艰辛探索,也有学生团队的助力研究。如今,三峡大学与湖北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促进生物与制药学院在整合创新资源上迈上新的高度,带动学校产出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科研成果,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在“双服务”中做出更大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三峡大学本科招生"

本文素材来自:三峡大学官微、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官网、新华网客户端、生药传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