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优秀教师风采展示

牛传发老师

38年,扎根在延吉农村教育的第一线;12年班主任工作,26年教导主任工作,先后送近200名学生走出山区,带出一支团结共进的学科团队,他就是延吉市朝阳川镇光华小学校的牛传发。多年来,他始终秉承诚实做人,勤勉做事的原则,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践行着为教育奉献一生的信念,先后多次被评为延吉市优秀教师、优秀干部、优秀党员、先进学籍管理员。

他刚参加工作时在一所农村学校,当时的校舍是一排砖泥结构的铁片房子,破破烂烂,十分的破旧,教室地面凸凹不平,破旧的课桌脚下总要垫些砖头瓦卡什么的,班级间的隔断是用高粱秸秆扎在木头上,轻轻一碰就出现一个个洞,坏了就用泥巴抹平的。窗框挂不住玻璃,有的还是用塑料布订着,夏天下大雨,不是窗户进水就是上面漏雨;冬天寒风凛冽,常常把塑料布撕出几个大口子。漏的堵上,坏的粘上,进来的接着,课还照样上着,他和学生一样的皮实、一样的坚定。亲戚朋友劝他:别当老师了,干点什么不比这强!但他却舍不得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他经常说:“学校就是我的家啊,坏了就修上,破了就补上吗!”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凭着满腔的热情和年轻人敢想敢干冲劲,学校工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能够团结同事一起去克服,想尽办法共同去承担。冬天学校御寒买不起煤炭,每一个班级分的仅有的几桶煤炭,哪够一个冬季的取暖呀!为了让学生学习时暖和些,他就和学生一起到山上割引柴,供全校班级引火用,砍来的木头再截成一节一节,劈开后整整齐齐地摆在各班教室后面。当中午和学生围着炉火一起吃饭时,他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天寒地冻但每个人的心里却滚烫的。仔细回想起来,那时的教育经历,谈不上美好,但确实也还愉快。年复一年,他与孩子、学校一起成长着,收获着满满的快乐,也更坚定了为乡村教育奉献的初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为人师者应当爱满天下。”工作中,他把学生的事看作是自己的事,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自己的心里。他认为学习好坏是个体的差异,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要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和性格孤僻的学生,给予更多的热情和关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他总是想法设法走入他们中间,一起上操、学习、做游戏,了解学生的困难,真诚地帮助他们,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对于孩子的事情,他总是分外关注。2019年10月末的一个早上,他和往常一下驾车去上班,在一段行人稀少的路段上,看到一位和四五年级孩子相仿的人随车一闪而过,“这是昨天延广交通台广播寻找精神失常的孩子吧!”他立即调转车头。看孩子的样子一定没有吃饭,晚上不知道在哪里过的夜,深秋的夜晚、刺骨的早上,这一身泥土、一身草,瑟瑟发抖、战战兢兢的人正是丢失的孩子。他赶紧让孩子上车取暖,联系小区物业、家长,亲自送回家去。上班虽然晚了,但他心里踏实了。

自1996年担任教导处主任,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他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学生交流,了解了教学中教师的困惑、学生的需求以及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些不利因素等,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保证了日常教学工作的进行,但怎样使学校教学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呢?他不断思索着......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召集各学科教师研讨、交流,共同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教学激励机制,以赛促进,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鼓励教师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积极搭建成长平台。每一位教师从中得到了锻炼,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也涌现出6位市级骨干教师,1位省级教学新秀,2个优秀教研组,老师们更有自信了。

数十年间,他坚持每天早到校,或是安排协调教务工作,或是巡视各班级的情况,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年近退休的他,中午也从不休息,难得喝上一杯水。每当工资变动、职称评定时是他最忙的时候,答疑解惑、核对信息、报送材料......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在国家“双减”有关政策要求以来,积极协助校长筹划、落实惠及千家万户的惠民政策,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8%,解决了当前学校放学时间早,孩子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料、安全存在隐患的社会难题,大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达到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看着学生快乐的成长、老师们愉悦工作的笑容,他常常露出会心的微笑。老师们常常说:牛主任就是我们学校的“老黄牛”,任劳任怨,是我们的榜样。

38年,从初为人师到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待人以诚,制事以谨,做学生成长的铺路石,老师进步的引路人,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事情铸就了他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烛光闪耀,无怨无悔,初心始终促使着他一路向前,也将照亮着乡村教育这片热土......

-END-

编辑:全宇琦

一审:曲 跃

二审:尹红蕾

三审:林惠欣

END

德以养正 学以树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