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糯高粱

中文名 仁怀糯高粱
名词解释

仁怀糯高粱,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仁怀糯高粱是酿造茅台酒的主要原料,其产地仁怀市处于赤水河流域,该地区特有的土壤和气候环境造就了仁怀糯高粱籽粒饱满、粒小皮厚、角质率高、耐蒸煮的特点。

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仁怀糯高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感官特征

仁怀糯高粱籽粒饱满,粒色呈红色、深褐色或褐紫色,粒小皮厚,角质率高,剖开后呈玻璃状,蒸煮后粘性强。

品质指标

仁怀糯高粱淀粉含量≥70%,其中直链淀粉含量≤6%,单宁含量1.50±0.25%,粗蛋白含量8.5%-10.0%。耐蒸煮,适合酱香型白酒酿酒工艺,酒质优。

产地环境

气候特征

仁怀市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气温15.6℃,年日照时数1267小时,年辐射总量3681兆焦/平方米,无霜期314天,年降雨量1032.5毫米,适宜种植高粱。该市气候垂直差异明著,海拔在800米以下,年平均温度在15.9-18.5℃,年积温在5000-6000℃的热量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域为中亚热层;海拔在800-1100米,年平均温度在13.3-15.9℃;年积温在4000-5000℃的地域为凉亚热层;海拔在1100-1400米,年平均温度在10.8-13.3℃,年积温在3000-4000℃的地域为暖温层。

土壤条件

按照土壤发生分类学方法,仁怀市共有6个土类,包括石灰土、黄壤、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黄棕壤等,所有土壤类型中比例最大的是石灰土占53.45%,与仁怀市境内喀斯特地貌面积成正比,比例最小的为黄棕壤仅占1.49%,仅在海拔大于1400米的山脊有零星分布。黄壤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低中山山地和由北向南的低山山地。紫色土比较利于酿酒原料高粱的生长,集中分布在向斜河谷。水稻土分布较为分散。

水文条件

仁怀市境内河流水系均属于长江流域。干流有赤水河和桐梓河两条,主要支流有九仓河、五马河、盐津河、五岔河、牛渡河等。河流总长大于10千米或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23条,其中属赤水河21条,桐梓河2条。仁怀市现有水系总长1011.45千米,水系密度达到0.565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河流均为雨源性山区河流,水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较大。水资源总量16.78亿平方米,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天然排泄量,其中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水量较大分布面广。

地形地貌

仁怀市处于贵州高原北部边缘向四川盆周地区过渡地带,总体地貌属于山原、中山峡谷。从整体上看仁怀市地势最高点要属于东南方向的大娄山山脉,沿赤水河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大致呈弧状三级台阶分布,从高到低可分为中山、低山、低山河谷三种地形区。境内地层全由沉积岩组成,其中出露碳酸盐(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占全市总面积的65.3%,各类砂岩、砾岩占21.0%,粘土岩类占13.7%。在地质构造上仁怀市处于扬子准地台褶皱带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受古地史黔中隆起和燕山运动影响较大。境内地貌类型随高程由低到高呈现出规律性分布,由侵蚀构造类型的向斜谷地到侵溶蚀的垄脊谷地,再过渡到溶丘谷地、峰丛洼地等溶蚀类型。

历史渊源

仁怀栽培高粱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茅台便以高粱为原料酿制的“风曲法酒”闻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仁怀高粱由改原始的粗放撒播为点播,产量得到了提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仁怀调整作物布局,提高收购价格,开展万亩高粱田间试验,农业生产实行承包责任制,推动了高粱产业的发展。

1986年,国家农业部为发展茅台酒原料生产,确定仁怀为高粱生产基地县,投资120万元实施高粱生产基地建设,并开始起步对全县本地品种进行搜集和选育工作。

2002年,结合种植结构调整,仁怀市委、政府提出高粱“北种南扩”工程,同时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试行订单种植,合同最低保护价收购的模式和政策。

2008年,红缨子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成为茅台酒的专用高粱品种。

2010年,红缨子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有机认证的高粱种子。

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