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价差巨大 下半年谷物进口仍需关注

市场资讯
来源:每日粮油
关注每日粮油,了解全球市场动态。
据来自中粮国际的巴西负责人表示,自9月份开始的巴西新季大豆种植面积增幅将是10年来最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近段时间全球大豆价格持续徘徊在近四年低点位置。但尽管如此,2024/25年度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仍将接近4700万公顷,创下新的历史种植记录。
而来自全球第一大大豆进口国中国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从巴西进口了4356万吨大豆,庞大的需求刺激巴西大豆播种面积连续18年增长。
从更多贸易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巴西粮食出口第一大目的地,并促使原本属于巴西的客户开始转向其他地区寻求供应。从每日粮油掌握的最新数据来看,当前美国小麦、玉米正在退出对华主要供应国地位,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采购需求下,美国粮食出口依旧保持旺盛。
据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最新出口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22日,本年度美国小麦出口检验量为514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7.7%,玉米出口检验量为5103万吨,同比提高38.8%,高粱出口量为591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128%。只有大豆出口同比减少了14.8%,但出口数量也达到了4420万吨。
而在日本市场,目前大米上涨所引发的关注仍在持续,特别是由于日本粮食供需市场与我国存在某种类似,也多作为国内产业调整的参考对象。
从目前收集的更多资料来看,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大米供应开始出现过剩,随后政府部门为维持大米价格的高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稻田“减耕令”,并为改种小麦或大豆等其他作物的稻农提供补贴。在政策刺激下,日本大米产量逐年减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稻米品种培育计划也陷入停滞。
此后由于日本餐饮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的变化,也导致大米在日本食物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持续下滑,因此,这种大米产量的调减除了在1993年因天气因素导致产量锐减从而引发供应短缺外,整体上一直未出现太大问题,从而被认为是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维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直到2018年,虽然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执政期间废除了水稻减产政策,但对农民的大米减产补贴政策仍然保留。
由于减耕令的推行,日本目前只有约60%的稻田得到利用,这也导致大米产量一路从峰值期的1400多万吨,减少至当前的700万吨左右。
因此,对于当前日本大米阶段性出现的供应紧张,并未引起政策方面的太大波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日本大米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主管部门是否愿意放宽对大米价格的支持。
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的价格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的食物消费,加上日本气象厅本月早些时候发布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大地震发生可能性增高的提示,引发部分民众大量购买和囤积大米,导致部分地区大米供应出现了短暂的断货局面,有超市甚至对大米销售采取了限量的措施。
其他方面,周二美国私人出口商报告对墨西哥销售127,760吨玉米,约旦贸易部周二通过招标买入6万吨制粉硬小麦,阿尔及利亚本周寻购多达12万吨饲料玉米和3.5万吨饲料大麦,韩国两家饲料原料采购团体周二合计买入13.4万吨饲料玉米。
在国内市场方面,当前国内小麦玉米价格走势依旧偏弱,局部地区再次进入向下回调行情。
从行业机构上海汇易提供的监测数据来看,今年前七个月我国四大谷物进口量达到3712万吨,较去年同期偏高近700万吨,月均进口数量达到530万吨。若按照去年全年四大谷物进口数量测算,在剩下的5个月里,仅需再进口1866万吨谷物就能追平上年水平,相当于每月进口370万吨。
从价格来看,当前全球谷物价格均处于近四年的低位区,其中进口美国玉米到港理论完税成本约为1920元/吨,相较而言,国内南方港口玉米分销价则在2400元/吨以上,国内外贸易价差巨大。
因此,虽然目前我国玉米、小麦的进口关税配额已经用完,但大麦和高粱的进口仍会对未来谷物进口形成有效支撑。而海关数据也显示,今年前7个月大麦进口同比增67.1%,高粱同比增加95.4%。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从市场变现来看玉米需求不佳,但近日我国主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之一的中粮科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4年上半年玉米加工行业整体开工率同比提升。对于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也将继续保持关注。
以上就是今天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
(转自:每日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