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这几天不太舒服,总觉得肚子饿,即使刚吃完饭,不过一会儿,便觉得肚子里烧乎乎的,可又不能一直吃呀!“估计是胃里出毛病了。”老郑心想。
这么多年,老郑的胃还没出过问题,怎么会出问题呢?又是在春节放假期间。想到这些,老郑心里更加疑惑,不由得联想到前几天称体重。朋友圈都在晒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吃和喝,然后就是悲惨地感叹体重增加。老郑也就到电子秤上一站,发现不对:比年前少了十斤。“肯定是秤出问题的”,想着就又站了一次,发现还是少十斤。现在总觉得饿,怀疑胃里出胃疼了,老郑不由得把两件事联系起来,更加觉得不妙。
最近也是的,总不能按点吃饭。新冠肺炎把人圈在了家里,影响了开学,只能网络授课,可这得现学现卖呀。所以饮食自然是不规律,熬夜更是家常便饭!
老郑想起了自己有一个同学是医生,考虑再三,还是拨通了同学的电话。把情况一说,同学告诉他:估计是胃炎,长时间饮食不规律造成的,饥一顿饱一顿,很容易出问题。接着同学又告诉老郑,让他去拿点药,尽快用药,否则更难收拾。老郑听了,心里不由得一紧:胃病难治呀,可不能出问题。挂了电话,老郑瞎了:现在全城封闭,虽说不像之前严,可门店都还没开始营业,药店更是:没有酒精、消毒液、口罩,你就别开门,没人买东西,还徒增风险,所以药店也都关门了。老郑这下是真傻了!此后的吃饭,老郑再也不敢大意了。按点吃饭、足量用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尤其是晚上夜长,更是难受。
有一次,吃完饭了,就戴上口罩,到楼下转几圈,仅仅是转几圈而已无处可走,也无事可做。几个邻居在一起闲聊。“老郑,这几天还上课呢?”“是啊,不能开学,也不能耽误孩子们学习呀!”“这在家上课多轻松呀,不用去学校。”“你可别这么说。比学校累多了。只要有课,这一天你就什么也干不了。上完课就得备课,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还得熬夜。学生放假在家,上课用的东西都没带,那备课自然就难多了,工作量是学校的三倍还不止啊!”老郑说,语气里让人感到同情,“这不这几天胃里真难受呢!总觉得烧乎乎的,总跟饿一样。”“你这是胃里出毛病了。”一个邻居说。“你是中医,你给看看呗,老郑这该怎么弄呀?”另一说。“也不难。按时吃饭,多喝点粥,不要吃大米、红薯等寒性东西,白山药可以吃,养胃。可以喝点小米粥,吃点羊肉,苹果可以吃,梨就算了吧!邻居说,“主要是按点吃饭。你现在还不太严重,要是严重了就得用药。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多注意点吧!”“哦,是得注意点啊!羊肉就算了吧,苹果还有几个,是留给孩子的。有没有效果好的的东西啊?”老郑说。“高粱,高粱面粥,黏糊,挂胃。”中医邻居说。
老郑一听,突然就想起了早些时候从老家拿的高粱米,到现在还没吃过呢。“高粱?管用吗?那不是喂牲口的吗?”老郑小心翼翼地问。“一样,人与牲口一样,甚至还不如牲口呢!你就说现在吧,新冠肺炎让全国人民宅在家里,即使戴着口罩,也不敢轻易外出。你看夜白忽(同音,意为:蝙蝠),都说是从那传染给人的。咱人还不如人家呢。现在,人上街戴口罩,为什么?怕被传染呗!可你看那些猫啊,狗啊,不戴口罩,什么事也没有。这人啊,也就是在人面前装装样子,还觉得自己很强大,其实在大自然面前,与其他牲口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时还不如牲口呢!”老郑听的入神,偶尔点头,心想:“好像是这个道理。”“老郑,你就是不懂这些。你就得回到最初的状态:该吃的时候就吃,该喝的时候就喝,身体要紧啊!对了,你要是喝酒,只能喝烧酒或黄酒,这都是暖性的。别的就别喝,都是酒精勾兑的,发寒。”邻居看着老郑说。“嗯,我还不会喝酒呢!”老郑憨憨一笑,打心里那是个佩服,这么多年,还真没听过这么痛快的话。
回到楼上,老郑找出那袋高粱米,掂了掂,足足五斤多。搬出高压锅,加水、放高粱米。二十分钟过后,高粱米粥熬好了。
老郑盛了一碗,小心地喝了一口,黏糊糊的,到嘴里很清晰,很深刻,就是有点烫。放下碗,长出一口气:“就把自己当牲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