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主要病虫害标准化绿色防控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谷子营养丰富、抗旱耐瘠,是起源于我省的古老传统作物,在黑龙港和丘陵旱区广泛种植,年播种面积200万亩以上,是拓宽粮食种植、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杂粮。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充分挖掘谷子的巨大潜力,确定2023年为“国际小米年”。

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的推广,在提高耕作效率、充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的同时,更有利于谷子病虫害的发生。首先,土传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如种传兼土传的谷子白发病发生严重时发病率可达50%以上;谷子纹枯病呈现“千斤长相百斤产量”的现象;粟负泥虫经逐年积累,由次要害虫变为危害谷子的主要害虫,严重的舔食谷子心叶叶肉,使幼苗枯死,成为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其次,谷子特有害虫粟芒蝇的危害更加严重,有的可造成50%的幼苗枯心。第三,秸秆还田加剧病原积累,使谷瘟病再次成为生产中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穗瘟和穗颈瘟,不仅影响谷子品质,严重时可造成绝产。近年来,随着谷子种植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以上问题表现的更加突出。目前生产上,仍主要采取“见病治病、见虫治虫”的方法,由于谷子全生育期多种病虫害陆续发生,导致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大、效果差成为突出问题。针对当前大力提倡农药减量增效、发展绿色农业的要求,我们在广泛调查、澄清了谷子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创新了重要病虫害的关键防控技术,构建了谷子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框架,根据谷子不同生态区特点及主要病虫害种类,强调区域防控重点,减少农药用量,集成标准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对提高谷子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促进谷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在广泛调研我省谷子病虫害发生现状和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决定推广“谷子主要病虫害标准化绿色防控技术”,促进谷子产业健康发展,为国家粮食做出河北贡献。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针对我国大力推广的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引发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次澄清了我国谷子病虫害种类及分布特点,出版了《谷子病虫草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明确了谷子不同生态区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危害程度和治理策略,研发了谷瘟病、白发病、纹枯病、粟芒蝇和粟负泥虫等重大病虫害关键防控技术,集成了谷子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2017年制定发布了水浇地夏谷、水浇地春谷、丘陵旱薄地谷子等标准化谷子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该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经吴孔明院士等同行专家评价,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粟芒蝇研究达国际领先。该技术在我省主要谷子产区通过技术培训、发放资料、宣传报道,特别是在各地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召开现场观摩会等方式进行推广应用,并辐射内蒙、山西等10个谷子主产省份,产生了较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三)提质增效情况

本项目制定的谷子病虫害全生育期标准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通过农艺措施压低虫源、无病种子预防、杀虫灯全程防控、高效低毒农药关键期使用等多项技术的协调应用,可使病虫害防控效果达到80%,减少1~2次用药用工、降低农药使用量30%,亩增产10%以上。改变了以往“见病治病、见虫治虫”造成的农药用量大、次数多、防效差的问题,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谷子产量和品质,符合谷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对全面提高谷子竞争力、促进谷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要点


(一)防控技术框架及核心技术

据普查,我国谷子病害有25种,其中主要病害有谷瘟病、谷锈病、白发病、线虫病、褐条病、红叶病、纹枯病、粒黑穗病和丛矮病等;危害谷子的害虫有8个目、29科、54种,其中主要害虫是粟芒蝇、粟负泥虫、蝼蛄、玉米螟、棉铃虫、粟灰螟、黏虫、红蜘蛛、蚜虫等。根据这些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关键防控技术,集成了优先利用轮作倒茬、秋后深翻、播前清除杂草、选用抗病品种、饲草离田利用等绿色防控技术,配合“一拌两喷”统防统治的预防措施,构建了谷子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框架:

谷子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框架

其核心技术如下:

1.播前准备:优选抗锈、抗谷瘟品种。避免重茬种植。灌溉或雨后耕翻、播种。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

2.种子处理:优先选用不携带种传白发病、线虫病、粒黑穗病的种子;温汤浸种:55~57℃温水浸种10 min;药剂拌种:先用种子重量0.2 %~0.3 %的40 %辛硫磷乳油加水6%拌种后闷种4小时,然后再拌入种子重量0.2 %~0.3 %的35 %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

3.苗期一喷多防: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70 %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5%咪鲜·乙蒜素可溶液剂。

4.抽穗至扬花前:①一喷多防:25%噻虫·高氯氟悬浮剂 +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芸苔素内酯。也可选用3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苏云金杆菌防治玉米螟、棉铃虫、黏虫的幼虫或全生育期架设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②抽穗期拔除白发病病株,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5.灌浆期:拔除线虫病病穗和粒黑穗病病穗,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针对单种重发病虫进行挑治。

6.收获期:谷子秸秆优先选用饲草离田利用。

(二)不同生态区治理重点

1.水浇地夏谷:多为麦茬谷,播种密度大、田间湿度大、病害严重,特别是以谷瘟病为代表的谷锈病、线虫病、纹枯病等病害更加突出。在防治上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点:

(1)合理密植,播种密度控制在4.5万~5万株。

(2)避免使用高感谷瘟、谷锈品种。

(3)辛硫磷拌种,闷4小时,预防线虫病。

(4)苗期注意预防叶瘟病,发生严重7~10天后第二次用药。

(5)抽穗授粉前重点预防穗瘟、锈病,发生严重7~10天后第二次用药。

2.水浇地春谷:种植密度小、一年一季,播种时温度低、出苗慢、白发病严重。另外黑穗病、粟灰螟、褐条病等在春谷区更加突出。在防治上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轮作倒茬。

(2)精甲霜灵拌种,预防白发病。

(3)抽穗前防治褐条病,可用中生菌素针对心叶喷雾。

(4)抽穗期拔除白发病病株。

(5)制种田灌浆中期拔除黑穗病病株。

3.丘陵旱薄地谷子:丘陵干旱区土壤贫瘠、无水浇条件,一年一季,种植密度小,杂草多,特别是苗期害虫危害严重。以粟负泥虫为代表的蚜虫、飞虱、蟋蟀、蝗虫、红蜘蛛、粟鳞斑肖叶甲等虫害更加突出。在防治上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秋后深翻。

(2)播前整地,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

(3)拌种时可添加吡虫啉或噻虫嗪。

(4)苗期喷雾防虫。

三、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在我省所有谷子产区应用,包括水浇地夏谷、水浇地春谷和丘陵旱薄地谷子等生产区域,依据不同生态区类型选择相应的谷子病虫害防控技术,重点措施落实到位。

四、注意事项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主要病虫害进行拌种防治,一般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谷子创新团队植保与绿色防控岗 董志平)

责任编辑:魏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