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农民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种地,却连个退休工资都没有。你说,这合理吗?一斤小麦或稻谷才卖一块多钱,比一瓶矿泉水还便宜。农民一年到头忙活下来,也就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存不下钱,等他们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怎么生存?看病就医的钱从哪儿来?难道只能靠儿女们养着?这不公平吧!

咱们先来看看数据。根据统计,农民种一亩小麦的成本大概在500元左右,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和机械费用等。可是,一亩地最多也就产1000斤小麦,按一斤一块多钱算,收入也就1000多元,扣除成本,剩下的利润不到500元。这是啥概念?一个月不到50块钱,还不够买几包烟的。你说,这样的收入怎么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再说说粮价控制。国家为了稳定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控制粮价,这本意是好的。可问题是,粮价低了,农民的收入也就低了。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卖不上好价钱,日子怎么过?你看,市场上的蔬菜、水果、肉类价格都在涨,唯独粮价一直低迷。农民的收入跟不上物价的上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不就是让农民在温饱线上挣扎吗?

咱们再举个例子。老李是个普通农民,家里有两亩地,种了几十年小麦和玉米。每年收成下来,除去成本,剩下的钱也就勉强够家里开销。老李今年60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干活越来越吃力。可他还得种地,因为不种地就没收入。老李的儿女都在外打工,自己也有家庭要养活,能给老李寄的钱也有限。老李要是病了,看病的钱从哪儿来?难道真要靠儿女们养着吗?这对他们公平吗?

有人可能会说,农民可以靠土地流转、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增加收入。可是,这些方式并不是所有农民都能受益的。土地流转需要有人愿意接手,农业合作社需要有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于那些年纪大、文化水平低的老农民来说,这些都不是容易实现的。再说了,农民的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流转出去,心里也不踏实。

再来看看城市里的退休职工,他们每个月都有退休工资,生活有保障。可是,农民呢?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老了连个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这公平吗?国家不是一直在提倡城乡一体化发展吗?为什么在退休保障上,农民和城里人差距这么大?难道农民的劳动就不值得尊重和保障吗?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国家可以考虑给农民发放退休工资,或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让农民的收入能跟上物价的上涨。这样,农民的生活压力就能减轻,老了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再者,国家可以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让农民看病不再是难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各位观众老爷们,你们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