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民俗节日,有的也称为“春龙节”或“青龙节”。过去的年间,过2月2是非常的有意思,而且活动丰富的。主要有三方面的事,一是“龙抬头”,二是炒料豆,三是土地老生日。
一、龙抬头传说龙是管下雨的神,但它又是每年冬天需要垫伏的动物,它一垫伏,天上的雨水就很少了。到了第二年春天,惊垫前后的二月二,它就醒来,天上的雨水也就逐渐多了起来。
小时候很好奇,听老人们讲二月二龙抬头,我就问龙抬头是怎么一回事,先问奶奶再问其他人,问来问去就是弄不明白,从此在我头脑里就留下了一个问号,直到过了很久,能读书了,在天文学家写的文章里才知道这与天文学有关。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运行位置以此来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氏、房、心、尾、其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型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角,每到二月二惊垫前后黄昏时,角宿星(即角宿一和角宿二)就和龙角一样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因而就叫龙抬头。这时太阳北移到赤道左右,天时快到昼夜平分了,春回大地,阳气上升,大气中也能形成雷雨云了,常常在这时开始打雷,群众认为这就是神龙抬起头来,开始兴云布雨了。
我奶奶不知道天文学家如此之说,只相信龙抬头了。
这一天妇女不能做针线活,免得扎了龙眼,男人也不能到井、泉打水,免得伤了龙舌,小孩则要在这天理发,叫“剃龙头”,说这样小孩长大了有出息。在农事上的信仰更多,记得那天早晨,奶奶拿着翻地瓜秧用的小木杆子轻轻地到处敲打,边敲边说:“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向家流”;“二月二敲床沿,蝎子油蜒都不见”;“二月二敲锅底,烧干柴煮陈米”。又敲打着粮囤说:“二月二龙抬头,打囤满,小囤流。”我家用腊条编了一个很大的扁长型的大囤子,有一人多高三米多长,放在两间屋的梁底下,既可以当里间障子(屏风),又可以盛粮食,当然还有圆囤和折子囤。过正月十五时,我奶奶叫做了几个龙盘面灯,添上豆油点着后放到大囤里,直到二月二这天才拿出来。
“惊一犁土,春分地通气”。吃这龙盘面灯又和“上具”春耕连了起来。那年因上一年闰月的原因,到二月二时,已经是惊垫后的第十四天了,必须马上开始春耕,大爷、父亲等早把耕具拾辍好了。奶奶说:开耕的第一天,扶犁手必须吃了龙灯面去耕地,这样神龙才能按时兴云布雨,保证全年有个好收成。
在祈求田间丰收的同时,家中也作丰收的准备,那就是家家户户打灰囤。早晨,在打谷场里,男人们用扬场的木锨端着从头年就开始积攒的草木灰,站在一个中心点转身一圈用灰画一个象征性的囤,还要从家中进场的方向用灰画一个梯子,以示这囤又高又大。富人家场大要打许多囤,分别在圆圈的中心放上一把高梁、谷子、大豆、小麦等,然后用薄石板或砖头盖起来,放上什么粮食就是有了什么囤。穷人家场小打不开许多囤,只打一个囤,把五谷各抓一点放上,表示五谷都有了。
家中院子里,则由妇女们用簸箕端着灰,用棒木棍子边敲打边转圈,打一个钱囤,当中压上铜钱,再打几个小杂粮囤,把几种小杂粮每样都抓一点放在中间,也用薄石板或砖头盖起来。
不论场中或家中盖的薄石板都不能太大,做到粮食似露非露,鸡饿了就去返着吃,过天吃不到了,就把石板挪动一下,让鸡把粮食全吃完,就是全收了。
作者:阎文征 编辑:沂水记录者
发现沂水的美食美景,有趣的故事,还有全方面的商业信息。
带你逛遍沂水的大街小巷,探访胡同旮旯里的特色小店。
探店、推手、全网代运营,欢迎合作,免费给粉丝拍探店!!!
我是@沂水记录者,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自媒体账号,平时给大家分享沂水有趣的名人和沂水故事还有个人感悟,欢迎大家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