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中国,还没有玉米
这是一本通俗的历史读物,作者从史料与文物中撷取历史片段,概括地叙述了汉朝日常生活方方面面。5.1分确实低了,抛开学术深度的考量,作为通俗读物,打8分没问题。
从翻译的准确性和语言晓畅来说,本书还有提高的空间,仅举其中一例。
在第十三章《农民及其劳作》中,书中写到:“大部分的玉米在丰收的季节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运往政府的谷仓,否则若要浪费粮食是不允许的。”这里提到的“玉米”,在汉朝时尚未传到中国,应是原文或翻译有误。
玉蜀黍(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俗称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史料显示,玉米在16世纪初方传入中国,也就是元明之际。所以,汉朝的日常生活是见不到玉米的。在2011年播出的电视剧新版《水浒传》中,出现了“入云龙”公孙胜在玉米地里奔跑的镜头,也被指出不合历史,宋代人也是见不到玉米的。
风俗史研究表明,汉朝时,主食以“五谷”稻、黍、稷、麦、菽为主,包括黍、禾、大麦、小麦、麻、稻、大豆、小豆、稗、糜、梁、芋、孤米、荞麦、青棵、甘薯等 。此处的“玉米”,疑为黍,即黄米。
